首页 百科知识 木耳的制种技术

木耳的制种技术

时间:2023-11-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食用菌种的培养上,我们把从黑木耳身上和从耳棒中分离出来的菌丝称母种,把母种扩大到锯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产生的菌丝称原种,再把原种经过繁殖培养成栽培种用于生产。将接种后的菌种瓶(袋)放入发菌室培养。在发菌过程中,发现杂菌应及时检出不用。其目的是使菌种与空气隔绝,降低其新陈代谢活动。

任务二 木耳的制种技术

在食用菌种的培养上,我们把从黑木耳身上和从耳棒中分离出来的菌丝称母种,把母种扩大到锯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产生的菌丝称原种,再把原种经过繁殖培养成栽培种用于生产。

一、母种制种技术

用试管制成斜面培养基,并接种原始试管种,用于生产的母种,即为生产母种,可用于扩接原种。

(一)母种培养基制作方法

1.培养基配方

综合马铃薯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磷酸氢二钾2g,硫酸镁0.5g,维生素B110mg,琼脂20g,水1000mL,pH值自然。

合成培养基:马铃薯20g,葡萄糖20g,磷酸二氢钾2g,蛋白胨10g,牛肉膏5g,酵母膏5g,硫酸镁0.8g,水1000mL,pH值自然。

2.培养基制作操作流程

(1)配制。先将马铃薯洗净去皮切成薄片,称取200g,加水1000mL,煮沸15~20分钟,用4层纱布过滤,取其滤液并补足水至1000mL,加入琼脂20g,再加热,琼脂溶化后,再加入其他配方中的药品。

(2)培养基的分装。应在培养凝固前进行(琼脂培养基40℃凝固),一般用漏斗或分装瓶,下端连接一段软橡皮管,橡皮管下面再连接一段玻璃管,在橡皮管上安装一个止水弹簧夹,分装时将玻璃管细口插入试管内,但不要碰到管壁,每支试管装入量为试管长度1/4。装好后塞上棉塞,每10支试管扎一捆,棉塞上用塑料纸封扎好,用线绳捆扎起来。

(3)灭菌。将分装后的试管扎捆好,放入高压蒸气灭菌锅,在1kg/cm2压力下(锅入温度达121℃)灭菌20分钟,使微生物包括芽孢全部杀死。待压力降到零时,慢慢放出锅内气体,趁培养基没有凝固时,将试管摆成斜面。

(二)母种接种、培养

通过无菌操作方法将菌种接入试管斜面上,置28℃,3天后将温度降至24℃继续培养,12~15天左右,菌丝长满整个试管斜面,即成(生产)母种。

二、原种制种技术

母种接种到原种培养基上,进行扩大繁殖育种即为原种,原种一般采用广口瓶或袋装。

(一)原种培养基制备

1.原种培养基配方

木屑麸皮培养基:阔树木78%,麸皮20%,糖1%,石膏粉1%,水65%,pH值自然。

棉籽壳木屑混合培养基:棉籽壳90%,糖1%,麸皮5%,过磷酸钙3%,石膏粉1%,pH值自然。

2.原种培养基制作流程

(1)拌料。选用新鲜无霉变原料,根据生产所需的数量,计算配料总量,将麸皮、石膏粉均匀地混合在培养料里,糖和过磷酸钙溶解后,按上述干料量加入水,比例为1:1.3拌匀,培养料含水量60%为宜,含水量以手紧握培养料指缝间有水欲滴为宜。堆闷30分钟后装瓶(袋)。

(2)分装瓶(袋)。用机械或人工装袋稍加压实。塑料袋规格通常为9cm×21cm×0.04cm,在袋口外套入塑料环,像瓶子一样,然后在袋口内塞松紧适宜棉塞或用牛皮纸包扎好。

(3)灭菌。原种灭菌方法有两种,高压灭菌和常压灭菌。高压灭菌又称加压蒸气灭菌,灭菌原理:在高温(120℃)、高压(1kg/cm2)条件下灭菌两小时,将芽孢在内的微生物全部杀死。常压灭菌称流通蒸气灭菌,由于灭菌设备、条件和基本因素的不同,温度变动在90℃~103℃,其热力、穿透力不强,在一定温度下维持足够时间达到灭菌目的,通常在100℃下维持8~10小时。

(二)接种与培养

用接种箱或接种室接种,在接种前,需对接种箱或接种室用0.2%的来苏水或漂白粉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将灭菌过的料瓶(袋)放入接种箱或接种室内,用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后,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接种。或在接种前用烟雾剂密闭熏蒸消毒,即烟雾剂点燃消毒时应关闭门窗。接种室消毒,一间房需点燃3盒50g规格烟雾剂;接种箱消毒每次仅用4g。母种试管每支可接4~6瓶(袋)原种。将接种后的菌种瓶(袋)放入发菌室培养。培养室温度22℃~26℃,相对湿度为80%以下,光线为弱散射光,发菌期间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原种从接种到菌丝长满瓶(袋)需30~40天。

三、栽培种制作技术

原种进一步扩繁,即为栽培种。栽培种培养基配方及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发菌管理与原种用塑料袋制备时一致。栽培种一般采用塑料袋制备,规格为15cm×33cm×0.05cm,用无棉盖体封口。一瓶原种可接50瓶(袋)栽培种。

四、菌种质量鉴定

菌种质量不仅与能否成功发菌有关,也关系到产量和效益,从事木耳栽培必须严把好质量关。菌种的质量鉴定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分离培养的菌种是否是栽培所需种类;二是菌种是否为优良菌株。黑木耳菌种正常菌丝应洁白,生活力旺盛,发菌培养45天后,瓶(袋)间自上而下会出现菊花状或梅花型胶质原基,颜色明褐至黑褐色。如果瓶(袋)底积淡黄色液体,或上半部出现黄色黏液,培养基收缩,为过期老化菌种,应予淘汰。

如果菌种菌丝仅发至瓶(袋)1/3~1/2处时出现淡黑色的胶状耳基,说明菌种早熟,或扩大次数太多,或由于培养室光线过强。若菌丝只长一个角落而不蔓延,可能是培养基太干、过湿或干湿不均引起。若菌丝蔓延停滞不前,并有一明显抑制线,多为杂菌所致。在发菌过程中,发现杂菌应及时检出不用。

五、木耳菌种的鉴别

菌丝洁白,呈细羊毛状,毛短整齐,浓密,粗壮有力,齐头并进地延伸至瓶底,生长均匀,上下一致,挖出来成块,不松散。

菌丝长满瓶后,在菌体表面一般会分泌出褐色水珠。以后在瓶壁四周和表面出现浅黄色透明胶质耳芽。

菌种柱与瓶壁紧贴,瓶内壁附有少量白色水珠的为新鲜菌种。若瓶底有浅黄色积水,菌柱离壁干缩,为老化菌种,不能使用。

正常的菌种有木耳特有的芳香气味,若有臭味和霉味,或出现斑块状及球状不发菌的现象,是细菌污染,若有其他红、绿、黄、黑等色,说明已被杂菌污染,也不能使用。

培养基与瓶壁之间若出现浅黑色的胶质物(耳基),说明是早熟或扩接次数过多的菌种,栽培后耳片小,数量多,不易长大,品质差,产量低,应予淘汰。

若瓶内可以看到木颗粒而菌丝很少,说明培养时间太短,应继续培养。若培养一段时间后没什么显著变化,说明培养基营养不足,应予补充。

如果菌种长至一半左右或一个角落不再继续生长,可能是太干或太湿。若菌丝生长整齐,浓密,突然出现稀疏,并有一明显的分界,说明上部料适中,下部压得过实过密。

知识拓展

木耳菌种的保藏

食用菌菌种的衰退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采用合适的保藏方法、尽量减少菌种的传代次数,是防止菌种衰退的有效措施之一。菌种保藏原理是使其新陈代谢作用降低,保藏的方法很多,现主要介绍两种。

1.斜面低温保藏法

这是一种最简单的保藏法,即将生长旺盛无污染的斜面试管放入冰箱内,在4℃~6℃的低温下保藏,以后每隔2~3个月移接于新鲜的斜面培养基上,培养后再继续保藏(以补充菌丝的养分和水分,防止菌丝老化)。

2.液体石蜡保藏法

此法是在要保藏的斜面试管内,在无菌室内注射灭过菌的液体石蜡,注入蜡以高出斜面1cm为宜。其目的是使菌种与空气隔绝,降低其新陈代谢活动。然后塞以木塞或橡胶塞,用蜡封口后,直立放入室内干燥处,可保存一年以上。使用时只要用接种针从斜面上挑取少量菌丝,移植在新鲜的斜面培养基上,由于菌丝沾有石蜡,必须再转接一次试管才能很好生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