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三 木耳的栽培技术
人工生产木耳的方法有段木栽培、代料栽培和露天开放式栽培等多种。
一、段木栽培技术
(一)选择栽培场地
木耳的栽培场所叫耳场(图2-2)。选择耳场的标准应是避风、向阳、空气流通,水源近、排灌方便的地方。耳场选好后,要进行清场,即伐净过高的杂树及灌木,清除腐朽的树桩、枯枝、乱石,同时开好排水沟,并撒上石灰进行场地消毒和灭虫。
图2-2 耳场
(二)选择树种
木耳是一种腐生菌,除含有松脂、粗油、醇、醚等杀菌性物质的松、杉、柏等针叶树,以及含有少量芳香性杀菌性物质的阔叶树如樟科、安息香等树种外,一般阔叶树种都能生长木耳。我国栽培木耳常用的树种有壳斗科的栎树、栗树,榆科的白榆、青榆、大叶榆,胡桃科的核桃树,桦木科的白桦,杨柳科的大青杨、白杨、山杨,蔷薇科的苹果树、梨树、杏树、李树等,都是较为普遍的树种。果园整枝和更新的树干,人行道树修剪下的枝条均可利用。耳木直径在4~10cm,树龄7~10年较为适宜。
(三)准备耳木
选定树种后,于老叶变黄到新叶初发前砍伐(即冬至到立春),伐后就地干燥10~15天待树木稍干再削梢剃枝,同时把树干和大枝条锯成1~1.2m的段木,用“井”字形堆叠在地势高、通风向阳的地方,堆高1m左右,上面及四周盖上枝叶或茅草,使其适度干燥,防止曝晒造成树皮脱落。此后每隔10~15天翻堆一次,使段木上、下、内外互调位置,促使干燥均匀,一般堆晒1个月,雨天最好盖上薄膜,防雨淋回潮。段木七成干左右,两端截面出现丝毛裂纹时,即可接种。如冬伐段木和整枝剪下的枝条过于干燥,可在接种前放河水畔浸泡数小时,取出曝晒2~3天,使树皮干燥,内部含适量水分,再接种。若将段木进行熏烤处理,能达到病虫害少、出耳早、产量高、质量好的目的。其具体方法是挖一地槽,里面堆放柴草,点燃,逐一将段木架在地槽上面熏烤,不断移动,到段木表面见到火星为止,待段木温度下降以后再进行接种。
(四)接种
把培养好的菌种接到耳木上,是人工栽培木耳的关键环节。接种质量好,木耳菌丝占领段木早,杂菌难侵入,当年可产耳,并连续收获三年。
1.播种时间
冬季砍伐段木,播种时间一般在春季3~4月间进行。同一时间各地气温有差异,一般应掌握在气温稳定在15℃左右时播种。亦可适当提前,当气温在5℃左右时,进行播种,能够减少与大田作物争夺劳力的矛盾,同时,由于木耳菌丝体先占据段木,将减少杂菌入侵的机会。耳木播种,最好抓紧在雨后初晴,空气湿度比较适宜的情况下进行,不宜在烈日下或雨天进行,以防菌种干燥和雨水浸入,影响成活率。
2.播种方法
木耳菌种的类型不同,在播种时其操作方法亦有差异。现介绍几种主要的播种方法。
一是木屑菌种播种方法。用皮带冲、手摇钻或电钻在段木上打穴,一般行距4~6cm,穴距10~12cm。由于菌丝在段木中纵向生长速度大于横向生长,所以穴距大于行距,菌丝才能均匀地长满耳木。若段木粗,材质硬,可适当密些,反之亦可稀些。穴的直径1~1.2cm,穴深达木质部1.2~5cm。第一穴位应离段木两端5cm左右,行与行的穴交错成“品”字形或梅花形。打穴后,取一小块菌种塞进穴内,以装满植穴为止,但装量不宜过多。菌种装完后,即刻放一个稍大于植穴口径树皮盖,用小铁锤或打孔器背面铁锤敲紧、敲平。树皮盖不能凹下,也不应凸出。树皮盖凹陷,容易积水腐烂菌种,也容易滋生杂菌;树皮盖凸出,容易碰落,使菌种干燥,影响菌种的成活率。也可涂抹石蜡封口,具体方法是:取石蜡70%,松香20%,猪油10%,加热溶化均匀,待稍冷却时用毛笔蘸取涂抹即可。播种操作在室内或室外荫蔽处进行,勿在阳光下接种,以防菌种晒死,更不能在雨天进行,以免杂菌污染。接种最好采用流水作业,边打穴,边接种,随加盖,当天打的穴当天接完,当天挖出的菌种,当天用完。
二是枝条菌种播种法。枝条菌种播种法,其行距、穴距、深度皆与锯木屑菌种播种方法相同。取一枝条菌种插入植穴内,用小铁锤轻轻敲打,使枝条与段木表面相平。由于枝条粗细不一,应使用大小不同的打孔器,分批在段木上打孔,以便选用适合的枝条进行插入。在细枝条菌种播种之前,可先在孔穴里塞入少量木屑种,然后插入枝条种,或者在一个植穴内插入几根枝条菌种。接种后,要求植穴内无明显空隙,以防菌种干燥。
三是楔木菌种播种法。楔木菌种播种时,用特制的口刃约1.5cm宽的接种斧,在段木上凿成45°斜角的接种口。用接种斧背敲打楔木使之与段木表面相平。
(五)栽培管理
播种之后,生产管理又是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菌丝体成活率的高低,产量的多少,只有切实地加强日常的栽培管理工作,才能争取木耳的优质高产。
1.段木上堆发菌
人工播种后的段木,需集中堆放一起进行发菌,使菌丝体在段木中萌发和生长。
(1)上堆方法。在栽培场地内选择干燥、阳光充足的地方,先打扫干净,用砖块或枕木在地面垫上做堆脚,高10~15cm。把已经播种的段木依不同的树种、粗细、长度,分类横向摆放在枕木上。段木之间应留有一定的空隙,以便通气。第一层摆满之后,再在其上放第二层,与第一层垂直交叉,即上、下层段木呈“井”字形。以此类推,堆积成1m左右高的段木堆。段木含水量较大的,彼此之间距离稍大些,以利通风干燥。当段木上堆以后,为了给木耳菌丝体的定植、生长创造条件,还需用草帘或塑料薄膜覆盖,用以保温、保湿。
(2)发菌管理。在上堆发菌期间,应加强温度、湿度、通风和翻堆的管理工作,以促使菌丝早定植、早出耳。
温度的管理。上堆发菌时期,自然气温较低,但用塑料薄膜覆盖的,在阳光充足的天气,特别是中午前后,堆内容易出现短时间的高温,甚至超过32℃,夜间的温度有时低于15℃或5℃。高温时应及时揭膜降温,低温时应盖膜保温,以利于木耳菌丝的生长。
湿度的管理。木耳菌丝体发育阶段,堆内空气相对湿度以不超过80%为宜。当见到塑料薄膜内有水珠附着时,表示湿度已够。随着堆积时间的延长,气温逐渐升高,可视段木干湿程度,每隔5~6天喷水一次,或者翻堆时适当喷水,以保持堆内有较适宜的湿度条件,但切忌湿度过大,否则危害菌丝的生长。在每次喷水之后,不应急于盖上薄膜,应晾一段时间,待段木表皮稍干再重新覆盖。
通风。草帘覆盖的段木通气较好,容易管理。用塑料薄膜覆盖的,如果不注意及时通风换气,必然会使二氧化碳有害气体增加,严重时会使菌丝体窒息死亡,同时也会给杂菌造成滋生的机会。一般在上堆之后一周左右不必换气。一周后就应经常揭开覆盖物通风,气温较低时应在中午进行。换气时将塑料薄膜底边卷起一些,或将塑料薄膜全部揭掉。上堆20天之后,应每天换气一次,确保堆内空气新鲜,氧气充足。
翻堆。在上堆发菌过程中,还应翻堆,使堆内段木温、湿度一致,发菌均匀。段木上堆一周之后,开始第一次翻堆。把堆中上、下、内外的段木调换一下位置,原来在外层和上层的段木,摆到中间和下层,翻堆完后,再用覆盖物盖好。此后,每隔一周左右翻堆一次,前后翻3~4次。翻堆时,如果发现段木上已生杂菌,应及时用小刀刮除,杂菌着生部位用1%~3%生石灰液或2%~5%漂白粉液消毒杀菌。
(3)菌丝生长情况检查。若段木含水量合适,接种方法正确,在15℃以上气温下,3~4天即可看到接种材料长出白色菌丝。10天左右,挖出菌种观察,可见木质部长有白色菌丝,这就是菌丝已在耳木定植。一个月左右,树皮盖子已被菌丝粘紧,孔穴周围可见到白卷,用手轻压孔穴附近觉得松软,叩打段木时发出浊音或半浊音,说明菌丝发育良好,即将出耳。如果段木仍然很坚实,叩打声音清脆,菌种变黑色,孔穴周围为黄、青、红等杂菌所侵占,树皮盖子脱落,都是没接活的表现,要立即打孔重种。
发菌时间的长短,应根据气温与段木种类、大小等情况确定。堆内温度15℃~20℃,发菌时间需要30天左右或稍长一点。若堆内温度经常在20℃以上,只需20天左右即可。木质较硬、树龄较大以及容易萌发新芽的段木,发菌时间适当延长。
2.散堆排场
段木上堆一个月左右,木耳菌丝体开始纵横蔓延,并有少量子实体发生,这时应散堆排场,使其吸收地面潮气,接受阳光和新鲜空气,促使子实体形成。
将段木一根根平铺在栽培场地上,每根段木相距6~8cm。也可用枕木将其一端或两端架高10~15cm,以利于通风及周身出耳,避免段木贴地因荫蔽过度而滋生杂菌。在段木排场时期内晴天早晚各喷水一次,以保持段木的湿度。每10天左右要翻动一次,使吸潮均匀。经40天左右的排场,耳芽大量发生,便可起棚、上架。
3.起架出耳
段木经过排场管理,会产生大量子实体,应进行起架出耳。
(1)起架方法。一般多采用“人”字架形。具体做法:用4根长约1.5m的木杆交叉地绑成两个“人”字形,把横木放在交叉处的上面卡住,也可在横木两端埋立有叉的木桩,把横木放在叉内或用铁丝牢固地绑在木桩上。横木距离地面70cm左右。把段木交叉搭在横木两侧。立棒角以45°为宜,雨少可平些,雨多可陡些,每根段木之间相距6~10cm,做到“上能伸拳,下能伸脚”,架与架之间留下作业道,便于采收管理。
(2)出耳期间的管理。起架以后出耳期间的管理主要是湿度。头两天在早晚要浇足水,以后看天气和耳片开展情况适当浇水,原则是气温高,水分蒸发快,场地及耳木干燥喷水多些,反之少些;晴天多喷,阴天少喷,雨天不喷,喷时早、晚进行,中午前后不喷,用手摸耳片,有湿润感觉即可。空气相对湿度一般是保持在85%~95%,7~10天,子实体长大成熟。有些地方掌握干湿的经验是采取“七湿三干”的方法,即晴天每天喷水l~2次,经5~6天耳芽即长大成大木耳。采收后,把每根段木上下倒头,使湿度均匀,并卷起或掀去覆盖物,停止喷水,让阳光照晒段木2~3天,可使段木表面干燥开裂,有利于菌丝向纵深发展,促使菌丝发育成新耳芽,还可使木耳色黑健壮。然后再盖上覆盖物进行喷水管理,这时耳芽又大量涌现。这样每10~15天就可采收一批木耳。
(六)越冬管理
每年的10月份后,气温下降,菌丝休眠,停止出耳,此时即进入越冬管理。仍按“井”字形堆叠在清洁高燥处,上面加盖碎枝叶保温保湿,一般不需喷水。如久旱无雨,耳木过干,可每隔半月喷些水,增加湿度(质地坚硬的耳木也可排场越冬,即在地面先放一枕木,然后将耳木一根根横放上面,一头搭地,一头架空)。到第二年3~4月气温回升,耳芽发生后,再行散堆起架管理采收。
二、代料栽培技术
木耳传统的段木栽培方法,生产周期长,资源受到很大的限制。随着木耳需要量的增加,代用培养料袋栽法栽培在生产上已广泛应用。
(一)选用优质菌种
代料栽培木耳的菌种,一般选择菌丝体生长快、粗壮、菌龄合适、纯正无污染的菌种。栽培种的菌龄在30~45天为宜,这样的栽培种生命力强,可以减少培养过程杂菌污染,也能增强栽培时的抗霉菌能力。
(二)栽培季节
木耳代料栽培一年可以栽培两次,春季1月开始制原种,2月制栽培种,3月制栽培袋,4~6月出耳。秋季8月制袋接种,9~11月出耳。
(三)栽培培养基质制作
1.栽培培养基质配方
许多农林产品下脚料都可用来栽培黑木耳,下面介绍几种常用培养料配方。
(1)木屑(阔叶树)78%,麸皮(或米糠)20%,石膏粉1%,蔗糖1%,料水比1:1.0~1:1.1。
(2)棉籽壳90%,麸皮(或米糠)8%,石膏粉1%,蔗糖1%,料水比1:1.2~1:1.3。
(3)玉米芯(粉碎成黄豆大小的颗粒)70%~80%,木屑(阔叶树)10%~20%,麸皮(或米糠)8%,石膏粉1%,蔗糖1%,料水比1:1.2~1:1.4。
(4)稻草(新鲜稻草粉碎或铡成小段)75%,麸皮(或米糠)15%,木屑(阔叶树)8%,石膏粉1%,蔗糖1%,料水比1:1.2~1:1.4。
(5)木屑45%,棉籽壳45%,麸皮(或米糠)7%,蔗糖1%,石膏粉1%,尿素0.5%,过磷酸钙0.5%,料水比1:1.1~1:1.2。
(6)木屑29%,棉籽壳29%,玉米芯29%,麸皮10%,蔗糖1%,石膏粉1%,尿素0.5%,过磷酸钙0.5%,料水比1:1.2~1:1.4。
2.拌料装袋
将以上培养料按比例称好,拌匀,把蔗糖溶解在水中注入培养料内,加水翻拌,使培养料含水量达65%左右,或加水至手握培养料,有水渗出而不下滴为宜。然后将料堆积起来,闷30~60分钟,使料吃透糖水,立即装袋。拌好后装入15cm×30cm的聚乙烯塑料袋,一端用线绳扎紧,从另一端把培养料装入袋内,用手把料压实,待料装至距袋口5cm处为止,然后把余下的塑料袋收拢起来,用线绳扎紧,以后接种从两头接。注意当天拌料,装袋,当天灭菌。
3.装袋灭菌
将配制好的培养料,装入规格17cm×33cm的塑料袋中,装料时可边装边震动袋子,使料坚实并使底部平稳直立,当料装到有5cm高时在袋中央放进一根高20cm、直径2cm的圆形小木棒,然后继续装袋,压实。当料袋至袋高2/3时,压平表面,取出木棒,保持中央孔洞良好。装料完毕,用布擦净袋口,按上塑料套环,把袋口向下翻,塞上棉塞。为防止灭菌时棉塞受潮,造成污染,最好用小牛皮纸包裹棉塞并扎上橡皮圈。然后进行常规灭菌。待冷至30℃以下时,移入接种室进行接种。
(四)接种培养
按无菌操作要求,用消毒过的匙子,从菌种瓶中将2~3匙(5~10g)菌种移到培养料中央洞内,接种完毕,塞上棉塞,移入经过消毒灭菌的培养室内发菌培养。培养期间,温度保持在22℃~25℃,相对湿度60%~70%,保持室内空气清洁,每天开窗通风20~30分钟,并有微弱散光,经50天左右菌丝长满袋。
(五)出耳管理
当菌丝长满袋后,把栽培袋挂室内或室外进行栽培管理(图2-3)。挂袋前,将棉塞和颈圈去掉,袋口仍用线绳扎好,并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或0.1%~0.2%托布津液进行袋面消毒(方法是将菌袋浸入药液进行袋面消毒1分钟左右,再提起),待表面药液晾干后,用锋利小刀,在菌袋上按一定距离,轻轻割开长、宽各2cm的呈“十”字形的洞口,每袋开8~10个(注意不要伤及菌丝)。开洞后,用绳或吊钩将栽培袋分层挂在室内或平放在木架上(耳架宽约80cm,5层,每层距离45~50cm,每层各拉5根10号铁丝,间距约20cm,两架之间留有通道,便于操作)。栽培室要求光线充足,通气良好,水泥或沙土地面,便于冲洗管理。菌袋上架后,注意做好保湿工作,每天向空间喷雾l~2次,保持栽培室空气相对湿度85%~95%,温度最好控制在20℃~25℃,并加强通风透气和光照,以促进子实体发育成熟,即可采收。
图2-3 挂袋
(六)木耳的采收
凡已长大成熟的木耳,均应及时采收(图2-4),做到勤采、细采,以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成熟的标准是耳片充分展开,开始收边、耳基变细,耳片直立,颜色由黑变褐时,即可采摘。采收前两天左右停止水分管理。根据季节和气候不同,采收的方法有所区别。段木栽培从起架到小暑前所采收木耳为“春耳”,朵大肉厚,吸水膨胀率大,质量好;立秋后所采木耳为“秋耳”,朵形略小,吸水量小,质量次之。“春耳”和“秋耳”采收时应采大留小,让小耳长大后再采。从小暑到立秋所采木耳称“伏耳”,其质量较差,应大、小耳一起采。采耳时间最好是雨后初晴,木耳收边时进行,或晴天早晨露水未干,木耳处于潮软时进行。采收时,用手指齐木耳基部将其摘下,勿使耳根残留在耳木上而造成烂根流耳。注意留下耳芽,让它继续生长。如连续阴雨,成熟的木耳在雨天也要采掉,以免造成大批烂耳。每次采收后,将耳木翻个面,使均匀吸潮气和阳光,增加出耳面,并将耳木上下倒转,促使结耳。袋栽木耳菌袋采收后,停止直接喷水4~5天,让菌丝积累营养,经过10天左右培养,第二茬耳芽形成,重复上述管理,可采收第二茬耳,这样可采收3~4次。一般每50kg干料可产干木耳4~5kg。
图2-4 收获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