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金针菇的制种技术

金针菇的制种技术

时间:2024-11-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菌种生产应在选用优良品系的基础上,采取正确的制种技术,制备纯度高、优质的菌种,才能生产出优质产品。用于观察菌种生长发育情况、鉴别菌种质量及配制药品。为了保证接种成功率,接种时应使用酒精灯。适用于缺乏高压蒸汽灭菌锅的生产者。该培养基用于产生粉孢子多的金针菇菌株。灭菌完毕,关闭紫外线灯,打开日光灯,进行接种操作。由于金针菇对木屑的营养利用率较低,对米糠的需求量较高,所以制作金针菇的原种和

任务二 金针菇的制种技术

菌种的优劣直接影响产量的高低。菌种生产应在选用优良品系的基础上,采取正确的制种技术,制备纯度高、优质的菌种,才能生产出优质产品。

一、金针菇菌种的分级食用菌菌种

金针菇菌种的分级食用菌菌种是指人工培养并进行扩大繁殖用于生产的纯菌丝体及其培养基的混合体。

根据菌种的来源、繁殖的代数及生产的目的,通常将菌种分为母种、原种和栽培种3级。母种是指在试管琼脂培养基中生长的纯菌种,也可称为第一代菌种或一级菌种。原种是由母种菌丝体移接到木屑或棉籽壳、麦粒等固体培养基上培养成的菌种,也称二级菌种。栽培种是由原种经过扩大再繁殖而成的菌种,它是直接接种到栽培袋或栽培瓶中供生产上大量使用的菌种,也称三级菌种。经过上述三级培养,食用菌菌丝体数量大量增加,每支母种可繁殖4~6瓶原种,每瓶原种又可扩大繁殖成60~80瓶栽培种。在菌种数量扩大的同时,菌丝也越来越粗壮,分解原料的能力越来越强。

二、菌种制作的设备和用具

(一)厂房设施

生产菌种的厂房宜选在交通方便,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电力等能源供应有保证,空气清新,远离畜禽场、工厂等有污染源的地方。

菌种制作的工艺流程为:培养料的储备和预处理容器、工具的洗涤→配料、培养基制作→灭菌→冷却→接种→培养→储存。

菌种厂主要有以下设施。

1.原料库储存场地

制作原种及栽培种的原料,要求干燥、通风、卫生。

2.原料预处理场地

用于摊晒、粉碎及培养料堆积发酵。大小可根据原料数量而定。

3.洗涤室

主要用于洗刷菌种瓶、试管等。室内应建有洗刷池及上下水道,配备搬运菌种瓶的筐篮、控水沥干菌种瓶的空心格子架、斜插瓶(管)架、洗涤剂、瓶刷等。

4.配料室

配备拌料槽、拌料机、磅秤、天平、锨、桶等工具和分装操作台、装瓶机、装袋机等设备。

5.灭菌室

配备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柜或常压灭菌灶等,用于菌种培养基灭菌。

6.接种室

又称无菌室,用于分离和移接菌种。接种室应分内外两间,里间为接种间,面积5~6m2;外间为缓冲间,面积2~3m2,高度均为2~2.5m。里外间门不宜对开,装上推拉门,要求关闭后与外界空气隔绝。室内地板、墙壁、天花板要平整、光滑,便于擦洗消毒。室内要设工作台,用于放置酒精灯、常用接种工具,工作台上方和缓冲台上方要安装可升降的紫外线杀菌灯和日光灯,消毒时间一般30分钟左右。人员进入接种室要换上经过消毒的衣、帽。

7.化验室

用于观察菌种生长发育情况、鉴别菌种质量及配制药品。室内可设仪器柜、药物柜、工作台、显微镜及有关试剂和药品等。

8.培养室

培养室大小可根据菌种生产规模而定,每间不宜过大,便于控制室内小气候,同时要安装排风扇和窗户,便于消毒灭菌、排除残余药味及进行气体交换。培养室内设有放置菌种的床架,架高2m左右、宽70cm左右,可设5层,层间距30~35cm,同时要配最高最低温度计、自记温湿度计、干湿球温度计及空气调节器和排气设备、升降温装置。

9.储存室

用于储存菌种成品,应远离原料库和污染源,要求室内干燥、低温(4℃~8℃)、通风、清洁、遮光,存放菌种前须进行消毒。为防止杂菌污染,地面可经常撒布石灰粉。

(二)接种用具及设备

主要有各种接种针、接种匙等接种用具及接种箱、超净工作台、恒温箱等设备。

1.接种针

接种针是接种时挑取菌丝块的必备工具。通常是在铅棒的前端,附加一段镍铬合金的接种钩制成,手持的一端包上胶木。

2.接种匙

接种匙用不锈钢的汤匙和焊条制作。汤匙的边缘需用砂轮磨平,使之便于出入瓶、袋口,是原种扩大成栽培种、栽培种接入栽培袋的接种工具。

3.接种箱

接种箱一般高约150cm、宽86cm、长143cm左右,木质结构,分双人操作箱和单人操作箱两种。

双人操作箱,两个侧面均装玻璃;单人操作箱,一个侧面装玻璃。接种箱要求关闭严密、无缝,便于密闭熏蒸消毒进行无菌操作。箱内一般放置接种用的酒精灯、点燃物和常用接种工具,如接种针、接种匙等。接种箱内要安装紫外线杀菌灯进行空间消毒,也可用气雾消毒等方法进行消毒。

4.超净工作台

是一种局部净化设备,即利用空气洁净技术使一定操作区内的空间达到相对的无尘、无菌状态。使用时必须放置在洁净的空间。为了保证接种成功率,接种时应使用酒精灯。

5.恒温箱

用于培养母种和少量原种,可以根据需要使温度恒定在一定范围内,箱内各部位的温度几乎相同,比接种室的温度调节更为恒定。

6.菌种瓶和菌种袋

标准的菌种瓶以750g无色透明的玻璃瓶为好,口径为3cm。也可用罐头瓶代替。目前推广的菌种袋有聚丙烯和低压聚乙烯塑料袋两种,主要用于生产栽培种,规格为(13.5~15)cm×33cm,厚度0.04~0.06mm。塑料袋生产菌种具有操作方便、工效高、损耗小、成本低、便于运输等优点。其缺点是杂菌污染率稍高于玻璃瓶菌种。

(三)灭菌设备

1.高压蒸汽灭菌锅

用于培养基的高压灭菌。它是用坚固的钢板制成,有圆筒形和四方形两种。上面装有压力表、温度表和安全阀。利用高压下产生的高温蒸汽进行培养基的灭菌。

2.常压蒸汽灭菌锅

用砖石、水泥砌制的灭菌锅,构造简单、造价低。利用烧沸该锅中的水所产生的水蒸气进行消毒,温度一般维持在98℃~102℃。灭菌所需时间较长。适用于缺乏高压蒸汽灭菌锅的生产者。

3.梭式塑料布覆盖灭菌锅

其造价比常压灭菌灶低,且既简单、消毒效果又好,极为经济适用。

4.输送蒸汽式的常压灭菌锅

用两只油桶装水进行加热,形成的水蒸气通过管道进入砖、水泥砌成的灭菌锅内进行灭菌消毒。

(四)其他用具

1.漏斗

配制斜面培养基时分装试管的用具,以直径9~12cm的玻璃漏斗为好。

2.铁架和铁圈

分装试管培养基时用于放置玻璃漏斗。

3.其他准备用具

天平、量筒、量杯、橡皮胶管、止水夹、钢精锅、电炉、过滤纱布、长绒棉花、玻璃铅笔、牛皮纸、线、试管、玻璃瓶、塑料袋、套环等。

三、母种的扩繁与培养

(一)母种常用的培养基配方

1.马铃薯蔗糖培养基

马铃薯(去皮)200~250g,琼脂20g,白糖20g,水l000mL,pH值6.5。

2.马铃薯蔗糖加富培养基

该培养基用于产生粉孢子多的金针菇菌株。马铃薯200~250g,硫酸镁5g,白糖20g,维生素B1(或维生素B2)1片,磷酸二氢钾2.5g,水l000mL,琼脂20g。

(二)母种培养基制作方法

把去皮的马铃薯(已发芽的要挖掉芽眼)切成薄片,称取250g置于钢精锅中,加水煮沸30分钟,用4层纱布过滤取汁。称取琼脂20g,撕成小片加入煮开的马铃薯汁液内,继续加热,并不断搅拌,待琼脂全部溶解后,再加入蔗糖,同时加进开水使之至1000mL,趁热分装入试管内,容量为试管长度的1/5。

分装时必须注意不可让培养基沾在试管口上,以防增加杂菌感染的机会。若试管口沾上琼脂培养基,应用纱布把试管口的培养基擦拭干净,然后塞上棉塞。棉塞要求塞得松紧适度,如果棉塞太松,不但容易脱落,也易滋生杂菌;如果棉塞太紧,妨碍接种操作。

塞完棉塞应立即进行高压灭菌消毒。灭菌后取出,摆斜面,其长度为试管总长的3/5。

(三)母种接种与培养

把菌丝生长健壮、旺盛、无感染杂菌的母种及制备好的琼脂培养基试管放入接种箱中,用2%来苏儿水溶液喷接种箱的各个角落,再关好接种箱,打开紫外线灯灭菌10~15分钟。灭菌完毕,关闭紫外线灯,打开日光灯,进行接种操作。

当双手进入接种箱前,先用75%酒精消毒。操作时,把接种用具在酒精灯火焰上烧灼,冷却后用无菌接种针把母种试管内的菌丝体连同培养基切成0.3cm×0.5cm的小块,并移接到另一支灭过菌的培养基斜面上,塞紧棉塞。接种动作要快,试管口斜向下靠近酒精灯火焰处。接种针若碰到试管壁外或其他物品,需经火焰烧灼消毒后方可使用。

接种后的母种放入23℃的温箱或温室中进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必须经常检查是否被杂菌污染,特别要注意棉塞上是否污染有根霉、青霉、曲霉等杂菌。一旦发现污染,必须及时淘汰。经过7~10天的培养,菌丝即可长满试管培养基的斜面,成为生产上所用的母种。

四、原种、栽培种制作技术

(一)原种、栽培种培养基配方

由于金针菇对木屑的营养利用率较低,对米糠的需求量较高,所以制作金针菇的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时要求木屑的比例低,米糠的比例要高。另外,栽培种是由原种(二级种)扩大而成的三级种,其配方要求与原种培养基相同。

主要配方如下。

1.木屑培养基

阔叶树木屑(或甘蔗渣)73%,蔗糖1%,细米糠(或麸皮)25%,碳酸钙l%,料水比1:1.2~1:1.3。

2.棉籽壳培养基

棉籽壳88%,蔗糖l%,细米糠(或麸皮)10%,碳酸钙1%,料水比1:1.2~1:1.3。

3.麦粒培养基

麦粒(或玉米粒)99%,碳酸钙l%。

(二)原种、栽培种培养基制作方法

1.木屑培养基制作方法

把菌种瓶刷洗干净,晾干备用。按照木屑培养基的配方,称取73kg木屑、25kg细米糠(或麸皮)、1kg碳酸钙进行混合,使少量的碳酸钙能均匀地分布在木屑和细米糠(或麸皮)中。再称取lkg的糖(红糖、白糖皆可),用温水溶化,加入120kg(制作菌种的用水量是干料的1.2~1.3倍)左右的水中。然后把糖水加入木屑混合物中,用铁铲反复拌均匀。糖水加入时注意不可流失,因培养料含水量要求在60%~65%,可用手握测定法,即用手紧握培养基,以有水珠从手指间渗出但又不会滴下为宜。

配制好后就开始装瓶。装瓶时,一手握住瓶颈,另一手往瓶中装入培养基,而且要一边装瓶一边把瓶子上下抖动,使培养基的松紧度上下均匀。装瓶的高度根据需要而定,一般装到近瓶肩处。装完后,再用“丁”字形铁钩将培养基表面压平、压实。

若是制作栽培种,则可取上端直径为2cm左右的尖尾木棍,在培养基中央打一个洞,之后边旋边拔出来。装完瓶后,把瓶口斜朝下洗瓶,注意不要让水浸湿培养基,边旋转边洗涤,洗净沾在瓶口的培养料,然后用布擦干瓶口,再塞上棉塞。棉塞的松紧要适度,以提起棉塞瓶子不掉下为宜。棉塞要塞至瓶颈基部或稍下,但绝对不能接触培养基,至少要离开培养基2cm左右,否则,棉塞容易潮湿,在培养过程中极易感染杂菌。塞好棉塞后,再用牛皮纸把瓶口连同棉塞包扎好,即是未经灭菌的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

2.棉籽壳培养基制作方法

以棉籽壳为原料制作菌种培养基,其方法与木屑培养基基本相同。但因棉籽壳吸水速度慢,需提前把棉籽壳预湿,加水量为棉籽壳的1.2倍。之后再把米糠按比例与棉籽壳混合均匀,其余做法与木屑培养基相同。

思考与练习

1.金针菇菌种制备的设备和用具有哪些?

2.金针菇母种、原种、栽培种的培养基配方有哪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