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金针菇的栽培技术

金针菇的栽培技术

时间:2024-11-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温度是影响金针菇菌丝和子实体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自然条件下,夏季高温期间金针菇的菌丝生长不旺盛,而且容易形成粉孢子。金针菇属喜湿性菌类,菌丝在含水量60%~80%的培养料中能正常生长。金针菇属于厌光性食用菌,菌丝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生长正常,在日光直射下可死亡。为了解决夏季金针菇市场需求,可以利用冷库生产金针菇。金针菇栽培分为发菌、出菇两大步。

任务三 金针菇的栽培技术

一、金针菇栽培的环境要求

(一)营养

金针菇是一种木腐菌,它能利用木材中的单糖、纤维素、木质素等化合物。但分解木材的能力较弱,坚硬的树木砍伐之后,没有达到一定的腐朽程度长不出子实体。陈旧的阔叶树木屑,经堆积发酵,部分分解的更适合金针菇的生长。

1.碳源

金针菇所需要的碳素营养都来自有机碳化合物,如纤维素、木质素、淀粉、果胶、戊聚糖类、有机酸和醇类等。以淀粉为最好,葡萄糖、果糖、蔗糖、甘露醇、麦芽糖、乳糖、半乳糖也能利用,但不能利用菊糖。

2.氮源

金针菇可利用多种氮源,其中以有机氮最好,如蛋白胨谷氨酸尿素等。天然含氮化合物如牛肉浸膏、酵母浸膏等也是很好的氮源,对无机氮中的铵态氮,如硫酸铵(在维生素B1存在时)也可利用,而对硝态氮素营养和亚硝态氮的利用很差。

在配制培养料时,要注意碳素营养和氮素营养的比例。如果没有氮源,即使有很多可利用的碳源,也不能发挥作用,菌丝长不起来。反之,如果氮素太多,变成大量的游离氨,释放到培养料中,提高了培养料的pH值,子实体的形成也会受到抑制。在大面积栽培中,以细米糠、麸皮、玉米粉、大豆粉、棉籽粉为主要氮源。

3.无机营养

金针菇的生长发育还需要一定量的无机盐类,如磷酸二氢钾、硫酸钙、碳酸钙、硫酸铁等。金针菇从这些无机盐中获得磷、铁、镁等元素。其中以磷、钾、镁三元素为最重要,适宜浓度是每升培养基加入100~150mg。

镁离子和磷酸根对金针菇的生长有促进作用。特别是粉孢子多,菌丝稀疏的品系,添加镁离子、磷酸根离子后,菌丝生长旺盛、速度增快,子实体分化速度也加快。尤其是磷酸根是金针菇子实体分化不可缺少的。

4.维生素

金针菇是维生素B1、B2的天然缺陷型,必须由外界添加维生素B1、B2才能生长良好。在马铃薯、米糖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所以用这些材料配制培养基时可不必再添加维生素,但是对于粉孢子,菌丝稀疏的金针菇菌珠,在配制母种培养基时,需要添加少量的维生素B1或维生素B2(可采用口服的VBl、VB2),菌丝才能生长旺盛。

(二)温度

温度是影响金针菇菌丝和子实体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孢子在5℃~25℃时大量形成,并容易发成菌丝。菌丝在3℃~34℃范围内生长,最适温度为23℃~25℃,3℃~40℃时,菌丝生长极其缓慢。菌丝的耐低温能力很强,在-21℃时经过138天仍能存活。菌丝对高温的抵抗力弱,在34℃时,菌丝就停止生长,超过34℃不久便会死亡。因此在自然条件下,夏季高温期间金针菇的菌丝生长不旺盛,而且容易形成粉孢子。

金针菇属低温结实性和恒温结实性菌类。子实体形成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是5℃,原基形成的最适温度是13℃,最高不超过21℃,高温菌株在23℃也能出菇,但菇蕾生长不良。金针菇虽能忍耐较低的温度,但在3℃以下菌盖变为麦芽糖色,冰点以下变为褐色。温度极低还出现两个菇盖相连在一起的畸形菇。

(三)水分和湿度

金针菇属喜湿性菌类,菌丝在含水量60%~80%的培养料中能正常生长。栽培时培养料的含水量以70%较适宜,这时菌丝生长最快。培养料水分太多或太少均会影响菌丝的生长。含水量太高时,菌丝生长缓慢,甚至不长,即使长出子实体,菌柄基部也容易变色。若培养料含水量低于60%,菌丝体细弱,发育不良,颜色发灰。空气的相对湿度也有一定的要求,菌丝体生长阶段应控制在60%~70%,湿度太高,污染率加大,子实体发育阶段应控制在80%~90%。

(四)空气

金针菇对二氧化碳虽不甚敏感,但子实体生长期间同样需要足够的氧气。因其菌盖小,室内的通气量可少于其他大菌盖的通气量。缺氧时子实体生长受抑制,金针菇生长所需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0.03%~0.06%最为适宜。

(五)光照

金针菇属于厌光性食用菌,菌丝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生长正常,在日光直射下可死亡。子实体正常生长要求照度为2~4lx,甚至完全黑暗。光线强,菌柄长不长,菌伞过早开放,商品价值低。食用金针菇主要是吃菌柄,菌柄愈短,开伞愈早,商品价值就越低。

(六)酸碱度

金针菇需要弱酸性培养基。在pH值为3~8.4的琼脂培养基上,菌丝可生长,但以pH值为5.6~6.5的范围菌丝生长最好。原基的分化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以pH值为5~6时最适宜。

二、金针菇栽培方法

(一)熟料栽培法

熟料栽培金针菇,是指将培养料通过常压或高压灭菌,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培菌的栽培方法。此法成功率高,出菇整齐,产量高。

1.栽培季节

利用自然温度栽培金针菇,选择适宜的生产季节是获得优质高产的重要一环。

金针菇属于低温型的菌类,菌丝生长范围7℃~30℃,最佳23℃;子实体分化发育适应范围3℃~18℃,以12℃~13℃生长最好。温度低于3℃菌盖会变成麦芽糖色,并出现畸形菇。

人工栽培应以当地自然气温选择。南方以晚秋、北方以中秋季节接种,可以充分利用自然温度,发菌培养菌丝体。待菌丝生理成熟后,天气渐冷,气温下降,正适合子实体生长发育的低温气候。江南诸省通常以10~11月间接种,经过1个月左右发菌培养,到11~12月间进入出菇。高海拔气温较低的山区和长江以北各省,可提前在9月接种,11月出菇;也可以在早春接种,加温发菌春季长菇。低海拔的平川地区,应适当推迟接种。为了解决夏季金针菇市场需求,可以利用冷库生产金针菇。

2.栽培场所

金针菇栽培分为发菌、出菇两大步。发菌阶段要求场所保温、通风、干净。出菇阶段最好选择在室外建半地下式菇房,即往地下挖1m深,再在四周用土垛起1m高的墙,上盖塑料膜及草帘。

3.原料配比

(1)棉籽壳100kg,麦麸20kg,玉米面5kg,石膏粉2kg,过磷酸钙1kg,白糖1kg。

(2)玉米芯(粉碎)75kg,麦麸20kg,玉米面3.5kg,石膏粉2kg,黄豆面1.5kg,过磷酸钙1kg,白糖1kg。

高粱壳、锯末、花生壳、豆秆、玉米秆、油菜秆等大多数农作物秸秆粉碎后均可代替配方中的玉米芯,但无论选用何种原料,都要求新鲜、干净、无霉变。

按比例称量好各原料,除白糖需加水溶化外,其余均应拌均匀。加水充分搅拌并使含水量达到65%左右,再闷2~4小时,即可装袋。

4.装袋灭菌

选用宽15~17cm,长33cm的塑料袋一头出菇,或15~17cm宽,55cm长的塑料袋两头出菇。装袋时边装料边压实,装好后两端用细绳扎成活结。按常规方法高压或常压灭菌。

5.接种培菌

灭菌好的塑料袋,冷却至室温后即可进行接种。接种箱按每立方米用甲醛10mL、高锰酸钾5g进行灭菌30分钟。接种时严格操作规程,两端接种,一般每瓶种(750g)可接25~30袋。接种后及时将袋移入培养室,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约24小时菌丝开始萌发,在20℃~25℃室温下生长40~50天即可满袋。9月中旬接种,大部分10月底发透菌丝,叫全期发菌。以后接种由于温度低,发菌半袋后便边爬料边出菇,叫作半期发菌出菇。

6.出菇管理

袋栽金针菇的栽培方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五种:满袋装料,套袋出菇;满袋装料,套袋倒卧出菇;半袋装料,盖纸站立出菇;半袋装料,披膜倒卧出菇;中间装料,倒卧两头披膜出菇。

全期发菌的栽培袋出菇期的管理工序:解开袋口→翻卷袋口→堆袋披膜→通风保湿催蕾→掀膜通风→披膜促柄伸长→采收→搔菌灌水→保湿催蕾。管理方法同前,直至收获4茬菇。

半期发菌的栽培袋,在培菌期内,菌丝发满半袋后,两端即有幼菇形成,此时应及时按全期发菌的管理方法将菌袋移入栽培场。

(1)堆袋披膜。堆袋披膜是在不断生产中探索出的新技术,采用这项技术可提高场地利用率,提高金针菇产量及质量。

具体方法是将两端袋口解开,将料面上多余塑料袋翻卷至料面。可根据袋的长短决定一端解口或两端解口,一端解口摆放方法是将两个袋底部相对平放在一起,高度以5~6袋为宜,长度不限。在出菇场内地面及四周喷足水分,然后用塑料膜覆盖菌袋。此法保温保湿良好,后期又可积累二氧化碳,有利于菌柄生长。

(2)通风保湿催蕾。披膜后保持膜内小气候,空气相对湿度85%~90%,每天早上掀膜通风30分钟,7~10天可相继出菇,出菇后可适当加大通风,保证湿度,但不可把水洒到菇体上。

(3)掀膜通风抑制。当柄长到3~5cm时要进行降湿降温抑制。具体措施为停止向地面洒水,掀去塑料膜,通风换气,冬天保持2天,春、秋保持1天,使料面水分散失,不再出菇,已长出的菇也因基部失水而不再分枝。

(4)披膜促柄伸长。抑制完成后,进入柄伸长阶段,要培养柄长、色白、盖小的优质金针菇,必须控制好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这四因素之间的关系。

①温度:控制在6℃~8℃。

②湿度:空气相对湿度85%~90%。

③光照:极弱光,光源位置不能改变,否则子实体散乱。

④二氧化碳:浓度达0.11%~0.15%可促使菌柄伸长,超过1%抑制菌盖发育,达到3%抑制菌盖生长而不抑制菌柄生长,达到5%就不会形成子实体。通过控制通风量维持高二氧化碳浓度。一般温度在10℃~15℃条件下,进入速生期5~7天菇柄可从3cm长到12~15cm,10天后可长到15~20cm,这时可根据加工鲜销标准适时采收。

(5)搔菌灌水、保湿催蕾。第一茬菇采收后,要进行搔菌,即用铁丝钩将菇根和老菌皮挖掉大约0.5cm,并将料面整平。若菌袋失水,应往袋内灌水,可将塑料袋口多余的塑料膜拉起往料面上灌水,6~10小时后将水倒出,然后再进行催蕾育菇管理。

一般情况下,金针菇种一次可采收3~4茬,生物转化率可达80%~120%。

(二)生料栽培法

金针菇生料栽培的关键是控制好温度,严防杂菌污染,而控制好温度主要是掌握好栽培季节。生料栽培播种时间不宜过早,气温稳定在15℃左右为适宜的播种期。

1.菌床制作

菌床上先铺上用0.2%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过的塑料膜,塑料膜要比菌床宽2.5倍,薄膜上先撒少许菌种,再铺上一半的料,料面上再撒一层菌种。菌种分布是中下层少,四周及表层多,菌种量占投料总量的10%~15%,床料厚5~8cm,播种后将床面稍压实,再用塑料膜覆盖料面,以利保温保湿。生料栽培金针菇原料最好选择棉籽壳,在拌料时加入0.1%的50%多菌灵,加水量不可过大,一般含水量要求60%~65%。

2.发菌管理

播种后在10℃下,约15天菌丝长满料面并向深层发展。若播种10天后,发现个别地方菌种不萌发,可掀起薄膜10~15分钟。发菌40天左右,菌丝可基本发透料。当床料菌丝发透后,每天揭膜通风10~20分钟,当菌床表面呈白色并有琥珀色液滴出现时,将塑料膜撑高20cm,上面铺放报纸,每天在报纸上喷雾保湿,雾粒要细、少、匀、勤,维持报纸湿润,不可直接喷雾在菇床上,否则易引起烂菇。子实体不同发育阶段要求不同的空气相对湿度,当菌柄长达2cm时,膜内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90%,当菌柄长达10cm时,减少喷水次数,使菇床小区空间空气相对湿度降至80%~85%。在出菇期,要注意加大菇房通气量,待菇长至12~15cm时,及时采收,并清理料面,干燥1天后,再补足水分,盖上薄膜,保温保湿,促使二茬菇形成。采菇后,管理方法同前,共采菇3~4茬。

(三)再生枝栽培法

金针菇栽培中传统的刺激出菇方法是搔菌。此法易使菇的生长高低不齐,枝数少,柄粗,产量和质量均不理想。采用再生枝栽培法,不仅菇密,柄细,高矮一致,而且外观好,比传统方法品质提高1~2个等级,产量提高10%以上。

再生枝栽培法,就是当菌丝发透菌袋5天后,将栽培袋从全暗培养室取出,移入有散射光的栽培室内,室温控制在15℃,7天后,袋内培养基表面分泌出黄褐色细小水珠,随之出现丛状细长幼菌蕾,伞盖很小,菇体像豆芽。此时不要急于开袋出菇。当袋内幼菇长至3~5cm,呈不规则弯曲下垂时,弃掉棉栓及环套,袋口拉直并向外翻折下与料面平,开门窗通风降低菇房内空气相对湿度至70%,使豆芽菇枯萎。经2~3天,原豆芽菇的柄上及料面老根上长出许多新的原基。当新原基长至1~2cm时,拉高袋口至离料面5cm,继续适当通风,进行抑蕾处理。待菇体长至与袋口平时,拉直袋口,并在袋口上盖纱布或报纸,经常喷水,使覆盖物处于湿润状态。待菇柄长至12cm时,加强通风,使菇盖略干,柄变得硬实,这样的菇体外观好,耐贮藏,从菇蕾形成到采收需14~16天。

(四)袋式栽培法

金针菇袋式栽培(图3-2),就是用塑料袋做栽培容器,老法是一头出菇种植,不能充分利用空间,产量低。新法两头出菇产量高,效益好,成本也低。袋式栽培包括装料、发菌和出菇。通常把装料发菌的过程叫菌袋培养。金针菇袋栽的关键是菌袋培养,包括拌料、装袋、灭菌消毒、接种和发菌培养。根据灭菌方法不同,选用不同质量的塑料袋装。如用高压蒸汽灭菌,选用耐高温高压的聚丙烯塑料,常压蒸汽灭菌可用低压聚乙烯塑料。料袋筒宽17cm,长35cm。

img46

图3-2 袋栽金针菇

培养料常用的配方比例:棉籽壳89%,麸皮10%,石膏或碳酸钙1%,料水比1:1.4~1:1.5。搅拌后达到手握成团,手松散开为宜。玉米芯栽培料的配方:玉米芯73%,麸皮25%,石膏1%,蔗糖1%。料水比为1:1.4~1:1.5。装入袋内的培养料一般300~500g。把料袋放入蒸锅内,水温烧到100℃,经8~10小时,可达到灭菌要求。用消过毒的料袋接菌种。

栽培金针菇和种庄稼一样,选好良种才能高产。好的菌种有旺盛的生命力,能抑制杂菌生长。接种时点燃酒精灯,用灭过菌的镊子将原种或栽培种弄碎,在点燃酒精灯的无菌区内,打开料袋两头的扎口,分别接入原种或栽培种,接种完毕用绳把袋口扎住。全部过程要在无菌条件下操作。金针菇生长阶段需氧不多,通常采用封闭式的发菌培养。

菌丝生长适宜的温度是23℃~25℃。一般袋内温度比室温高2℃左右,培养室的温度不能低于20℃。建造地沟菇房或半地下房式菇房,有利于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在农村利用房前屋后空地,选择地势高、向阳、地下水位较低的地方挖沟建菇房。沟宽4m,深2m,顶棚覆盖塑料布和作物秸秆,正对沟中间人行道及四周设通风口,以便调节通风、透光和温度。地沟内放三排床架,床架宽40cm,高2m。床架用竹竿铺设5层,层间距离40cm,每层可横向堆放4层料袋。使用前,床架要进行消毒处理。地沟菇房以土做墙壁,土是热的不良导体,有利于保持菇房恒温,土还是水的良好载体,有利于菇房保持湿度。地沟菇房较暗,有利于菇体保持白色。菇房使用前要消毒,常用的消毒剂有石炭酸、来苏儿和漂白粉等。发菌阶段的菇房温度应保持在23℃~25℃,冬季要采取加温措施,相对湿度保持60%左右。湿度太大易生杂菌,每天定时通风,有利菌丝生长。接种10~15天,菌丝生长量小,呼吸量也小,菌袋内氧气可满足需要。当料袋菌丝增多,长到5cm左右,代谢活动随之加强,需氧量增加,这时应解开菌袋两头扎口,增加通气,促进菌丝生长。为了促使发菌均匀,每隔10天将床架上、下层和里、外的菌袋调换1次位置,菌丝长满料袋时,要敞开袋口,以利出菇。菌丝由孢子长成,生长30天左右长满料袋就开始出菇了。从接种到菇体长成大约要两个月。进入出菇管理,温度要降到10℃~12℃,低温对出菇有利。相对湿度保持在90%。湿度不够时,可往地面喷水,但不要喷到菇体上,以防烂菇。出菇阶段要控制好通风、透光、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若管理不善,会出现畸形菇。比如,有的菌盖很小,人们叫它针头菇,这是因为二氧化碳浓度过高造成的。如果通风太强,菌盖长的太大,也不符合商品菇的要求。菇体颜色好,菌柄长到10cm以上,菌盖直径达到1cm就可以采收了。采收时,一手按住袋口,一手轻轻抓住菇丛拔下,平整地放入筐内。刚采下的菇要剪去菌柄基部,放在光线暗、温度低的地方,以便储运销售。也可把鲜菇放在铝锅内煮沸,盐渍储存。

思考与练习

1.金针菇栽培所需营养因素有哪些?

2.金针菇栽培方法主要有哪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