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栽植密度与方式

栽植密度与方式

时间:2023-11-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仁用杏具有萌发力强、分枝力弱、成花容易、结果早和结果量大等生长和结果特性,适宜进行密植。在一般情况下,进行大面积栽植,可采用普通密植,栽植密度以每亩栽植55株、83株、111株为宜。由此,引起了全国大扁杏栽培制度的变革。在梯田壁上栽植仁用杏或在盐碱沙荒地上栽杏,采用杏粮间种的栽种形式,可实现一地双收。

(三)栽植密度与方式

1.栽植密度

仁用杏具有萌发力强、分枝力弱、成花容易、结果早和结果量大等生长和结果特性,适宜进行密植。密植不仅为单位土地面积内的树冠群体结构奠定了数量基础,而且在短期内即可建造充足的枝叶,增加了绿色光合面积和光能捕获量,从而提高了光合效率,加速了干物质积累的进程,因而能获得早期丰产。

栽植密度的确定,要根据品种及园地的坡度、土壤、耕作、管理水平等条件而定。如,山杏树体小,栽植密度可大一些;大扁杏树体较大,栽植密度可小一些;山地光照条件好,栽植密度可大一些;平地光照条件差,栽植密度可小一些;土壤水肥条件好,管理水平高,栽植密度可大些。反之,栽植密度可小一些。在一般情况下,进行大面积栽植,可采用普通密植,栽植密度以每亩栽植55株、83株、111株为宜。其株行距分别为3米×4米、2米×4米,1.5米×4米;在土壤条件较好的小面积地块,可实行中度密植和高度密植,每亩栽植166~1333株。

2.栽植方式

在密植的情况下,要做到既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和空间,又要有利于通风透光和便于树上树下管理,要实行宽行密植的栽植方式。宽行密植由于行距较大,利于通风、透光和便于管理。这种栽植方式是广大果农在长期的果树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即俗语说的“宁可行里密,不可密了行”,意思是说宁可株距小,行距不能小。如每亩同样栽植111株,株行距2米×3米就不如1.5米×4米科学合理。

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为了攻克1979年全国干果协作会提出的亩产杏仁50公斤的攻关目标,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大扁杏密植早期丰产的研究”,在辽西地区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较差的条件下,定植后第4年平均亩产杏仁36.69公斤,最高亩产杏仁65.67公斤。第7年平均亩产杏仁65.94公斤,最高亩产杏仁110.65公斤(表3)。密植栽培比传统的大冠稀植栽培(每亩栽植20~30株,15年生以上成龄树亩产杏仁10公斤左右)提前5年进入盛果期,产量提高4~5倍。由此,引起了全国大扁杏栽培制度的变革。河北省蔚县安庄村农民承包3亩坡地,采用密植栽培大扁杏,由于精细管理,九年生树平均亩产杏仁126.5公斤,十年生树平均亩产杏仁172.5公斤。

表3 不同栽植密度与方式大扁杏(龙王帽)的产仁量和经济效益

img15

在梯田壁上栽植仁用杏或在盐碱沙荒地上栽杏,采用杏粮间种的栽种形式,可实现一地双收。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在凌源市乌兰白乡搞农用林业(混农林业)试验研究,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利用梯田壁栽植大扁杏(图13),深受当地农民的欢迎,群众把在梯田壁上栽植大扁杏总结为“远看一片树,近看农林牧(杏叶是良好饲料),遇旱粮歉收,树上杏来补”、“梯田壁栽杏树,农田受保护,粮食不少收,一秋变两秋”。另据河北省巨鹿县后辛庄乡夏旧城村,1978年在pH8.2的盐碱沙荒地上进行100亩不同株行距杏粮间作试验结果,其中以3米×15米的效果最好,其经济效益相当于纯粮食生产的8.6倍,在沙质盐碱地上实现了每亩树上1千元,地下1千斤的“双千”效益。由此可见,杏粮间作,不仅可多产粮食,而且可提高经济效益,兼收生态效益。辽西地区也可利用未修梯田的坡耕地用仁用杏“串带”的形式搞杏粮间作,效仿河北省巨鹿县的经验,以株距3米,行距15~16米的大株行距搞杏粮间作,大搞混农林业,以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生态环境改善,农林牧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img16

图13 梯田壁栽植大扁杏示意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