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矮秆谷子栽培配套技术

矮秆谷子栽培配套技术

时间:2024-11-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作物产量的构成是由个体与群体决定的,增加种植密度是获得高产的主要栽培措施。从不同年份和不同密度的产量差异性试验结果分析,矮秆谷子合理栽培密度为5万~6万穗,最佳栽培密度为5.5万穗。播种期对谷子的三个产量因子影响较大,同时与谷子的各生育阶段密切相关。通过不同播期试验结果分析,矮秆谷子的最佳播期为5月25日,适宜播期为5月20日至5月30日。

(二)矮秆谷子栽培配套技术

1.精细整地,为苗全苗壮奠定基础

精细整地是贮墒保墒、苗全苗壮的基础,对谷子有明显的增产作用。谷子属于旱地直播作物,其从播种到出苗所需水分主要来自上一年的贮墒,通过秋翻带耙贮墒、顶凌耙耢保墒、播前播后镇压提墒的三墒整地技术,提高整地质量,做好秋雨春用、贮墒保墒是确保全苗的关键措施。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三墒整地技术,可降低土壤坷垃50%,提高土壤耕层含水量3%~5%。

(1)秋季深耕贮墒

秋耕要做到早、深、细,深度一般在20厘米以上。耕后及时耙压,消灭坷垃,熟化土壤,改良土壤结构,减少水分蒸发,增强保水能力。秋季深耕可加深耕层,有利于谷子根系下伸,扩大根系数量,提高吸收肥水能力,使植株生长健壮,进而提高产量。

(2)顶凌耙耢保墒

谷子多在旱地种植,播种期多处于干旱风大、降雨量少、蒸发量大的季节,表土极易干燥,做好春季保墒尤为重要。当地表刚化冻时要顶凌耙耢,耙碎坷垃,切断土壤表层毛细管,消除地表裂缝,防止水分随气温的升高而不断蒸发。

(3)镇压提墒

辽西地区在土壤化冻前要进行以镇压为主要措施的春季整地,有利于土壤容重和保水能力的提高,促进土壤水分向耕层运动,从而提高土壤水分。

2.处理种子,提高种子质量

种子处理是保证苗全、苗齐、苗壮的有效措施。一是晒种。播前选择晴天将种子放在阳光下翻晒2~3天,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二是洗种。首先将翻晒后的种子用清水漂去秕粒、空壳及杂质;其次是再用20%的盐水选种,漂去半饱子粒;再次是用清水漂洗2~3遍,去除盐分,放在背阴处晾干,可提高种子千粒重20%,提高发芽率10%以上,使幼苗健壮,整齐一致。三是拌种。为防止白发病、黑穗病,盐水处理后的种子,播前进行药剂拌种(具体措施见病害防治方法)。四是闷种。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用50%辛硫磷乳油拌种(具体措施见虫害防治方法)。

3.轮作倒茬,防止病虫为害

谷子不宜重茬,必须合理轮作。合理轮作可有效调节土壤养分,恢复地力,防止土传病害及杂草为害。谷子的前茬作物以豆类最好,玉米、高粱、小麦、棉花、马铃薯等作物也是较好的前茬。

4.合理密植,依靠群体创高产

作物产量的构成是由个体与群体决定的,增加种植密度是获得高产的主要栽培措施。在同等地力条件下,不同密度的产量效应表现在随着密度的增加而有益于产量的提高,但是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由于个体和群体的协调关系发生变化,产量又随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只有实现合理密植的群体结构,才能形成相互协调的个体与群体关系,最终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从不同年份和不同密度的产量差异性试验结果分析,矮秆谷子合理栽培密度为5万~6万穗,最佳栽培密度为5.5万穗。

5.适时播种,有效利用光热水气资源

谷子产量是由单位面积上的穗数、穗粒数和粒重三个因子组成的,而单位面积上的成粒数是决定产量高低的主要因素。播种期对谷子的三个产量因子影响较大,同时与谷子的各生育阶段密切相关。谷子适期播种能够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使其需水规律与当地自然降水规律相一致。当苗期处于干旱少雨季节,有利于蹲苗,幼苗发育壮实;幼穗分化期处于多雨季节,水分的充分供应可保证幼穗分化正常进行;抽穗期处在降雨高峰期,能够满足谷子完全抽穗对水分的需要,避免“卡脖旱”;开花灌浆期雨季高峰过去,降雨量减少,日照增加,昼夜温差增大,有利于开花授粉和干物质积累,增加子实,减少秕粒,实现高产稳产。

通过不同播期试验结果分析,矮秆谷子的最佳播期为5月25日,适宜播期为5月20日至5月30日。在春旱严重的年份,播期延续到6月20日,仍能获得比较理想的产量,解决了半干旱地区春季干旱抢墒播种难的问题,也为全苗、壮苗奠定了基础。

6.科学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根系是作物的地下营养器官,在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谷子栽培在施足底肥和种肥的基础上,适时追肥,可促进根系向纵深发展,增加深层根重、总根重、子实千粒重,从而增加产量。科学施肥可提高谷子对土壤水、肥的吸收能力,做到以肥调水,以水增肥,增强抗旱性和抗倒伏能力,是一项稳产增收的重要措施。为了充分发挥土壤肥力的作用和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要做到农肥、化肥相结合,基肥、追肥相结合,氮肥、磷肥、钾肥相结合。

(1)施足基肥

增施底肥对改良土壤、培肥地力、贮墒保墒有良好的作用。农肥做底肥,主要是结合秋耕施入,秋施底肥比春施效果好,据测定,秋施比春施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分别增加11%、27%,一般高产栽培,每亩施优质农肥3000~5000公斤做底肥。

(2)施用种肥

施用种肥可及时供应速效养分,促进幼苗根系发育,培育壮苗和壮株,降低秕谷率。种肥要结合播种施用,且氮、磷、钾肥配合使用,生产上通常每亩施磷酸二铵5~10公斤、尿素3公斤、硫酸钾肥3公斤,或复合肥20~30公斤做种肥。

(3)适时追肥

追肥时间对植株生育影响较大,过早难以充分供应结实器官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影响幼穗分化,同时,易引起脱肥,造成叶黄、穗直、早衰。过晚对植株营养体效应较小,虽有减少秕粒、增加成粒、提高粒重的作用,但易引起贪青晚熟。适时追肥可延长叶片寿命,提高叶片光合能力,防止早衰,促进植株生长、幼穗分化、小花发育,减少秕粒,培育绿叶黄谷穗的丰产株型。谷子在拔节前需肥较少,拔节后植株进入旺盛生长期,幼穗开始分化,一直到抽穗期则是需肥高峰期。生产上要视地力及植株形态可以结合降水或灌水及中耕于拔节期,一次每亩追尿素7.5~10公斤;也可于拔节期、抽穗前分别每亩追尿素7公斤、3公斤。

(4)根外追肥

谷子根外追肥,一般是在孕穗和灌浆期喷施磷肥,以促进早熟,减少秕粒,提高千粒重。生产上多采用在孕穗和灌浆期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每亩分别喷施磷酸二氢钾150克、250克,使N∶P∶K为4.7∶0.6∶5.7,以保证谷子对养分的需要及水肥平衡。

7.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栽培技术水平

(1)精量播种,实现一次播种自来苗

龙丰谷适于密植,有利于精量播种,为了达到田间植株布局均匀合理,一要做到精量播种,每亩播量0.3~0.5公斤,实现一次播种自来苗、保全苗,争取不间苗、少间苗;二要加大播幅宽度,播幅以7~10厘米为宜,既有效增加种植密度,又改善植株田间分布状况,构建营养均衡利用、通风透光的植株生长环境

(2)及时间苗,培育壮苗

谷子幼苗期主要是叶片和根系生长时期,蹲苗与间苗时期对谷子幼苗生长及生理过程有明显的影响。压青苗、早间苗能促进幼苗生长,当幼苗长到2~3叶期要及时压青苗,进行镇压蹲苗,控上促下,培育壮苗。3~5叶期间定苗,拔除小苗、杂苗和分蘖苗及杂草,改善谷子幼苗的光生态条件,实现水、肥、光、热均衡利用,形成叶色浓绿、植株粗壮、株型紧凑、根系发达的生长形态,从而使植株各器官协调发展,促进苗齐、苗壮。

(3)适时铲蹚,中耕除草

苗期最好结合间、定苗进行田间铲蹚2~3次,这样既疏松了土壤,铲除了田间杂草,又改善了通风透光条件,有利于苗全、苗齐、苗壮。在谷子孕穗和灌浆期遇旱,有条件的地块应灌水一次,做到精心管理,秋收时节就会出现一个“绿叶黄谷穗、见叶不见穗、穗大粒饱满”的丰收景象。

矮秆谷子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管理模式:合理栽培密度为5万~6万穗;每亩播种量0.3~0.5公斤,播幅7~10厘米;播期为5月20至30日;每亩施农肥3000公斤做底肥,每亩施磷酸二铵5~10公斤、尿素3公斤、硫酸钾肥3公斤或复合肥20~30公斤做种肥,拔节期结合降水或灌溉每亩追施尿素7.5~10公斤,孕穗和灌浆期每亩分别喷施磷酸二氢钾150克和250克,亩产量可实现550公斤以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