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谷子主要病虫害防治

谷子主要病虫害防治

时间:2023-11-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谷子的主要病害有白发病、黑穗病、谷瘟病、锈病等,主要虫害有地老虎、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及黏虫、粟灰螟等。谷子连作病虫害发生严重,杂草滋生,地力减退,尤其是白发病发生较重,连作3年,白发病发病率高达36.4%。锈病主要在叶片和叶鞘上面产生锈菌进行侵害,一般在抽穗初期发生。粟灰螟是粟类作物主要虫害,以幼虫蛀食茎髓而为害其生长发育,苗期形成枯心,后期蛀食基部造成倒折,或营养中断,形成秕粒,减产严重。

(五)谷子主要病虫害防治

谷子的主要病害有白发病、黑穗病、谷瘟病、锈病等,主要虫害有地老虎、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及黏虫、粟灰螟等。

1.白发病

(1)症状

白发病伴随粟的一生,各个时期均可发生。幼苗发病,受病嫩叶初时略呈白色,渐呈黄绿色,随之黄色变浓,绿色减淡,病叶稍变厚并卷曲。同时产生与叶脉平行的苍白色或黄白色条纹,叶背密生粉状白色霉菌。严重感病的子叶由黄变为深褐色,卷折死亡;生长株发病,叶片组织纵向分裂成细丝,卷曲如发,上面沾满黄色孢子粉,孢子粉散后为白色,严重时,心叶不能展开,呈深褐色,并枯死直立在田间;病株抽穗后,病穗短缩肥肿,全部或部分变为畸形,小花内外颖异常伸长,互相卷抱成角状或叶状,深褐色,组织破裂。

(2)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

②轮作倒茬。谷子连作病虫害发生严重,杂草滋生,地力减退,尤其是白发病发生较重,连作3年,白发病发病率高达36.4%。轮作1年,发病率可降到3.7%,轮作3年,发病率仅为0.5%,合理轮作是预防粟类作物白发病的有效措施,同时可消灭草荒。合理的轮作方式为豆类—粟类—玉米(高粱)—马铃薯(棉花、小麦)。

③种子处理。盐水选后的种子,播前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3%拌种,预防白发病。

2.黑穗病

(1)症状

穗子感病。抽穗前,花颖呈灰白色。抽出的病穗,由于品种不同,可呈现污黄、灰黄或污白等不健全的颜色。穗上子房,开始在黄白色薄膜内形成病原菌孢子堆,病粒稍大,呈卵状或球状,膜破裂后,暴露出黑色孢子团,并散发黑粉。患病植株,穗子变小,有整穗发病,也有局部穗子发病,病穗软而短小直立。

(2)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

②种子处理。盐水选后的种子,播前用2%立克秀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1%~0.2%拌种,可预防黑穗病。

③建立无病留种田。

3.谷瘟病

(1)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茎节和穗颈。叶瘟,自幼苗到成株均发病,以苗期到拔节期较普遍。发病叶片呈现长1~5毫米、宽1~3毫米或8毫米以上的条斑,病斑开始青褐色或黄褐色,渐呈深褐色,中央枯死部分为灰褐色,上面生长褐色菌,周边为深褐或深紫色,周缘界限明显。茎节瘟,抽穗前后,在叶鞘基部下的茎节及茎间表面呈现黄褐色或褐色或褐黑色小病痕,稍陷入,周缘界限不明显,茎节常向一侧萎缩并开裂,节间逐渐干枯和缩小,严重的病株,茎秆易倾斜和折倒。病株尚未抽出的穗,在叶鞘中干枯,已抽出的穗呈灰青、灰黄色(黄颖品种)或灰红色(红颖品种),干枯,疏松,子实秕糠。穗颈瘟(为害最重),通常在第一穗轴上下方开始呈现浅褐色、扩散状、界限不明显的病痕,并逐渐扩大,至环绕整个穗轴及茎节。同时,颜色加深为深褐或褐色,整个穗轴出现分散的小病痕或灰青色而无明显界限的病痕,干化并收缩。

(2)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

②药物防治。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代森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严重的地块,第一次喷药5~7天后再喷一次。A级绿色食品生产田,可选用80毫克/升春雷霉素药液防治。

4.锈病

(1)症状

锈病主要在叶片和叶鞘上面产生锈菌进行侵害,一般在抽穗初期发生。初发时在叶片两面,特别是背面产生深红褐色、呈长圆形或椭圆形斑点的夏孢子堆。孢子堆散生或排列成行,如生长过密,导致叶片枯死。后期在叶片和叶鞘上散生大量灰黑色小点的冬孢子堆,长期在寄主表皮下掩盖。

(2)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

②种子处理。播前用20%萎锈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3%~0.5%拌种。

③药物防治。可用0.2%的65%代森锌药液防治,或0.4~0.5波美度石硫合剂,每隔10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次。

5.地下害虫(蝼蛄、蛴螬、地老虎、金针虫等)

防治方法:①深翻土壤。秋季深翻土壤,破坏幼虫在土壤中越冬环境,同时杀伤一部分虫体。②合理轮作。改变同类作物连续种植的习惯,降低虫口密度。③施肥控虫。施用腐熟的优质农肥,减少虫卵随粪肥进入田间。④消灭杂草,减轻虫害。⑤种子处理。用50%辛硫磷乳油50毫升兑水250毫升,拌入50公斤种子中,将拌好的种子放在背阴处闷2~3小时,防治地下害虫。⑥毒饵诱杀。用90%敌百虫原粉0.5公斤兑水10公斤,拌入25公斤炒香的麦麸中,制成毒饵,或用新鲜蔬菜叶浸入90%晶体敌百虫400倍液中10分钟,于黄昏或早晨撒在垄沟诱杀害虫。

6.黏虫

(1)为害特点

一年发生2~3个重叠世代,以第二代发生量最大,于6至7月间为害粟类等禾本科作物。成虫在谷子等粟类作物上产卵多选择上部第1~3片嫩叶的尖端、枯心苗、干叶梢、打卷干叶及白发病株上,卵圆形,乳白色中间带有弧形皱纹,每几十至几百粒成行或重叠排列成块。成虫昼伏夜出,无风晴朗的夜晚活动更盛,趋光性较弱,对糖、醋、酒等发酵物有强烈的趋味性。幼虫有6龄,先群集后吐丝分散,具有假死和迁移能力较强的特性,也能昼伏夜出。阴雨天气,整天取食为害作物。低龄幼虫多潜伏在心叶中、裂开的叶鞘、穗码或卷起的干叶内,啃食一些叶肉,形成条纹形的被害状,3龄前幼虫食量小,抗药力弱;3龄幼虫沿叶边缘为害,咬成缺口;5、6龄幼虫进入暴食期,可食尽整个叶片,或其大部,残留少许叶脉。

(2)防治方法

①诱杀成虫。用糖醋液诱杀,或设置杨树枝把诱杀,或用黑光灯诱杀。

②诱蛾采卵。在田间插各种草把(谷草、稻草、玉米干叶)诱蛾产卵,集中消灭。

③药物防治。用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喷洒。

7.粟灰螟

(1)为害特点

粟灰螟是粟类作物主要虫害,以幼虫蛀食茎髓而为害其生长发育,苗期形成枯心,后期蛀食基部造成倒折,或营养中断,形成秕粒,减产严重。

(2)防治方法

①灯光诱杀。于粟灰螟成虫羽化初期,开始用黑光灯诱杀。

②生物防治。在粟灰螟产卵始、盛、末期,各放赤眼蜂1次,进行生物防治。

③寄主处理。对粟灰螟寄主的秸秆、根茬,用100克/立方米白僵菌剂封垛。

④药物防治。喷施10%氯氰菊酯乳油,每亩用量20~30毫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