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沼气池施工技术
1.备料
建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需要水泥1吨、沙子2立方米、碎石(规格1~3厘米) 0.6立方米、红砖600块、陶瓷管(直径20~30厘米) 1~2根、钢筋(直径14毫米) 1.2米。如果建10立方米沼气池,其水泥、砖、沙再增加10%,若建6立方米沼气池,则水泥、砖、沙比8立方米沼气池用量要减少10%。
2.放线
放线挖坑是保证建池质量的第一关,必须按规定尺寸施工。图8是3种“模式”总体放线布置图,供放线时参考。以图8中A图为例说明放线要点:
①划出总体平面。
②划出温室、猪舍面积,猪舍在东侧或西侧,其边际用灰线标记。
③划出“模式”宽度中心线,并找出中心线与猪舍内边线的交点a,以a为起点,沼气池半径加6厘米为长度在中心线上找出沼气池中心点O。
④在猪舍内侧,以O为圆心,以沼气池的半径加6厘米长度为半径画圆,确定池的位置。
⑤要在“模式”宽度中心线上确定进料口中心点和位于日光温室内的出料口中心点,并确定进料、出料口位置,然后用白灰做好标记。
1.厕所 2.进料口 3.沼气池 4.出料口 5.日光温室 6. “模式”宽度中心线 7.猪舍 8.内山墙
1.厕所 2.进料口 3.沼气池 4.出料口 5.日光温室 6.猪舍 7.“模式”宽度中心线 8.内山墙
1.厕所 2.进料口 3.沼气池 4.出料口 5.日光温室 6.猪舍南北宽度中心线 7.猪舍
图8 不同“模式”总体放线布置图
3.池坑开挖
在“模式”内建沼气池均采用地下埋式,沼气池土方工程采用大开挖的施工工艺。首先,应确定好正负零的高度。池坑深度按设计图确定,即沼气池的池顶与出料口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并高出猪舍地面10厘米。进料口超高地面2厘米,如果挖得过深使沼气池低于地平面,影响配套使用;挖得过浅使沼气池突出地面,给养猪和日光温室施肥造成困难。具体尺寸如表1所示。
表1 6~10立方米沼气池结构规格标准
为了便于安放建池模具或利用砖模浇筑池体,减少材料损耗,池坑要规圆,上下垂直。对于土质良好的地区坑壁可挖直,取土时由中间向四周开挖,开挖至坑壁时留有一定余地,然后按定位桩找出中心点并钉一固定的木桩,用一条绳的一端固定在中心点的木桩上,绳的另一端拴上一把小把锄,使锄刀到中心点的长度等于池的半径加上墙厚度6厘米画圆,刮掉阻碍通道的沙土,边挖边修整池坑,直到设计深度为止。池坑挖好后,马上将池底修成锅底形状。由锅底中心至水压间底部挖一条U形浅槽,下返坡度5%。
对于土质松散的地方,地面以下80厘米应放坡取土,坡度大小要看土质松散程度而定,以坑壁不坍塌为原则,同时挖好进、出料口坑。如有地下水出现,池底要挖集水坑,以便排水。
建池时遇到地下水,可采用“避、引、堵”的办法来解决。
“避”就是避开地下水,尽量不在多雨季节施工,选择地下水位较低、地势较高的地方建池,水网地区可建圆球形池或提高池身,建成半地下池。“引”就是引开地下水,施工前挖排水沟,尽量将水引走。池墙渗水,可将竹管插入渗水处或在池壁上凿星( “Y” )形小沟,使水集中从沟内流至池底。对于池底渗水,可采用十字沟或环形沟集水,并在池底中央挖一较深小井,使水流入井内汲走,待工程告一段落无渗水排出时再填此井。“堵”就是堵住地下水,对池内个别小泉眼,可用砖头、小石块塞紧。若大面积渗水,可采用水玻璃药液防渗剂掺入水泥进行粉刷,快速凝固,堵塞有效。同时,在土质差、地下水位高处建池,池底下面还必须设置砂卵石垫层,其垫层的施工可先铺砌卵石,再用水沉法使沙子挤满卵石空隙,起到确保建池质量的作用。如建池场地确无地下水,池底以下可不加垫层及排水措施。
4.利用混凝土浇筑6立方米、8立方米、10立方米沼气池的现场施工
“四位一体”生态型大棚模式中的沼气池,一般采用组合式建池。所谓组合式建池就是池底、池墙、水压间下部采用混凝土整体现浇,池拱盖及水压间上部采用砖砌。在现浇拌制混凝土时,必须控制水灰比≤0.65,沙子中泥土含量≤3%,云母含量≤0.5%,碎石中最大粒径≤3厘米,泥土含量≤2%。混凝土浇筑工序必须连续进行,间断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浇筑时必须震捣密实,防止出现蜂窝麻面现象。施工顺序如下:
(1)砌筑出料口通道
出料口通道如图9所示。出料口通道用红砖及砂灰砌筑,水泥∶沙子=1∶2.5。为了便于施工及出料,其通道口宽50厘米,高70厘米,顶部起拱,但上口距池上拱角不得小于35厘米,防止产气多时水面下反而跑气。
(2)池墙及水压间下部的浇筑
池墙及水压间下部的浇筑可采用钢模、木模及砖模,通常用上述模具为内模,而以坑壁为外模。由于钢模造价高,很少采用,而木模和砖模用得较多。若一个村里建多个沼气池,采用木模较方便,若只建一个,则采用砖模为宜。采用砖模的一般砌法是:先把砖用水浸湿,防止拆模困难,每块砖横向砌筑,每层砖的砖缝错开,不用带泥口或灰口,做到砌一层砖用混凝土浇筑一层,震捣密实后再砌第二层。混凝土配合重量比为水泥∶沙子∶碎石=1∶3∶3,池墙高100厘米,厚5厘米。
A-A剖面
B-B剖面
图9 出料口通道
(3)池拱盖的施工
目前,“模式”中的沼气池拱盖用砖砌。“模式”中的沼气池一般采用直管进料,在砌筑池拱盖前要安装好进料管,一般利用直径200毫米、长600毫米左右的陶瓷管,管内穿绳拴挂在地面的木桩上,进料管喇叭口朝上,上下垂直,紧贴池壁固定好。插入池内深度离拱角25~30厘米为宜。砌筑拱盖可用铁钩或挂绳法固定砖,先由进料管处开始砌,进料管周围要用水泥加固。砌筑拱盖的砖,要选择质量好的,先用水浸湿,保持外湿内干,用1∶2水泥砂灰砌筑,砂灰黏合性要好,灰口饱满,砖与砖要顶紧,每砌筑一圈,要用小石片嵌牢,边砌筑边注意拱盖弧度,每砌筑3~5圈,拱盖外壁用1∶3水泥砂灰抹严抹实,拱角处第1圈砖上层抹灰时,厚度要达到3~5厘米,用以代替圈梁。随砌随抹灰,随即由外向内均匀地回填土。回填土前,进料管上部也要砌几层砖,防止回填土由进料管进入池内,进料口宽以24厘米为宜,长度因户而异。注意第一次回填土约60%即可,为防止塌方,其余土量在次日池内密封前回填一部分,整体池完工10天后可全部回填完。池拱盖施工如图10、图11所示。在砌筑池拱盖的同时,应把水压间的上部砌好。水压间上半部用1 / 4砖立砌,1∶3水泥砂灰浇筑。
图10 进料管、水压间、拱盖施工图
图11 池拱盖培土时施工图
当砌筑到池拱盖要封口时,在拱顶正中央安放直径为9~10毫米的铜导气管,插入深度以池内密封层完工后露出10毫米左右为宜,拱顶中央用4条50~70厘米长铁筋摆放成“井”字形,抹灰要加厚加固,以防沼气池运行时压力过大涨坏气箱。在导气管周围,砌一个深20~30厘米 边长18~20厘米的方形围护墙,在输气管引出方向预留出口。猪舍地面以下可砌暗沟或放一个内径为20~50毫米铁管或塑料护管,以便引出输气管。导气管上面盖上活动盖板,防止输气管被猪啃坏。活动盖板规格24厘米×24厘米,厚度为5~6厘米,可用2块红砖代替,如图12所示。
图12 导气管安装位置示意图
(4)池底施工
池底先铺一层碎石,用1∶4的水泥砂浆将碎石缝隙灌满,然后再用水泥∶沙子∶碎石=1∶3∶3的混凝土浇筑池底,厚度要达到8~12厘米。
(5)沼气池池体内部密封
由砖和混凝土组合建造的沼气池,只靠结构层还不能满足防渗漏要求,必须对池体进行密封处理,才能不漏气、不漏水。沼气池密封层采用7层做法和3层做法两种,贮气室及池内进料管部分采用7层做法;池底、池墙、水压间、出料口通道等采用3层做法。其7层做法:第1层,用450号水泥砂灰刷浆,灰∶水=0.3∶1;第2层,抹水泥∶沙子=1∶2.5的水泥砂灰,厚度为0.8~1厘米;第3层,抹0.1厘米厚素灰;第4层,抹水泥∶沙子=1∶2的水泥砂灰,厚度为0.4厘米;第5层,抹0.1厘米厚的素灰;第6层,用1∶1的细砂灰抹0.3~0.4厘米;第7层,刷素灰浆3遍。而3层做法是:第1层与7层做法中的第2层一起做;第2层与7层做法中的第6层一起做;第3层与7层做法中的第7层一起做。
(6)养护
用混凝土浇筑的每个部位,都要进行养护,要求在平均气温大于5℃条件下自然养护,外露混凝土应加盖草帘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为7~10天。春、秋要注意早晚防冻。为达到养护目的,在沼气池密封处理以后,要把出料口、进料口、池顶口用薄膜盖严。自然养护期达到后,经检查试压就可以投料使用。建池完工24小时后如果下雨,应及时向池内加水,加水量应是池内装料容积的一半,以防地下水位上涨鼓坏池体。
(7)检查验收
新建沼气池和大换料后保养维护的旧池,必须经过检查验收合格,方可投料使用。其检验方法分为两种。
①直接检查法:必须全池养护强度达到70%以上才能进行,用手指或小木棒叩击无翘壳空响。全池内壁无渗水痕迹,无裂缝、砂眼、孔隙等肉眼可见的缺陷;池外输气管线、开关等配套设施安装齐全牢固。
②试压检查法:在直接检查完好的基础上,推荐采用气压检验为主,水压法检验为辅,亦可混合使用。一般做法是装水入池,水面离进、出料管上端20厘米高度,观测12小时,水位降低无明显变化,视为不漏水。再用打气筒(机)充气(或灌水增压),使压力表达到设计压力的50%,观察24小时。若压力不降低,继续打气至设计压力,再观测24小时,压力降低值在设计压力的3%以内,视为不漏气。试压中最好将输气管路全部接通,分别检查有否渗漏现象。检查中如有漏水、漏气现象,须查明部位、原因,经修补使强度达到要求后,再经复验合格,方可投料使用。但使用前,必须将多余的水抽去。未经复验合格的沼气池,不得勉强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