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棚韭菜栽培

大棚韭菜栽培

时间:2024-11-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夜间大、小棚密闭保温,使棚内气温保持在15℃左右。后继管理:大棚冬韭可一次播种多年栽培,每个生产周期结束后,每亩穴间扒窝施入200千克腐熟的饼肥、40千克过磷酸钙和15千克硫酸钾,畦面再铺施5 000~8 000千克充分腐熟的土杂肥,促进植株生长发育,为下一个生产周期丰产打下基础。每年及时采收嫩韭薹上市,不要让其开花结籽,以减少营养消耗。

(三)大棚韭菜栽培

韭菜适应性强,生长快,一次播种,多次收获,但冬季多以宿根状态越冬,进入休眠期。近年发展冬季大棚青韭生产,实行反季节栽培,使12月至翌年3月也可收获4~5刀青韭,满足元旦春节两大节日的需要,夏秋季节进入露地养根阶段。

(1)品种选择:宜选择耐寒性好、生长势强、耐弱光、产量高、汁多味辛的阔叶型品种。

(2)整地播种:韭菜喜肥好湿,宜选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灌排方便的田块育苗。深耕细耙,并施入充分腐熟的厩肥5 000~8 000千克、饼肥200千克、过磷酸钙40千克、硫酸钾15千克作基肥。施肥后将肥料与土壤混匀,及时整平作高畦,4月上旬露地播种育苗。播种前将种子晾晒2~3天,然后用清水浸泡4~6小时,洗净后即可播种,也可催芽后播种。按30~35厘米行距、20~24厘米株距挖穴,浇足底水,每穴撒播40~60粒种子,播后覆盖0.3~0.5厘米厚的细土,再盖上薄膜或稻草保温防雨。为除杂草,播种后出苗前每亩用25%除草醚可湿性粉剂0.5千克兑水75千克,均匀地喷洒在畦面上。

(3)苗期管理:除非畦面很干,否则出苗前不再浇水。温度适宜时,播后6~9天即可出苗,出苗后及时揭去覆盖物。苗期浇水要轻浇、勤浇,经常保持畦面湿润。苗高10厘米左右时,可结合浇水追施两次稀薄粪肥提苗,并结合中耕锄草覆浅土平穴壅根。

(4)越夏养根期的管理:越夏养根期的管理重点是保证植株健康生长,不收割,尽可能积累养分,减少消耗,充分养根,使鳞茎充分膨大,为冬季韭菜高产打下基础。此期除要注意防治病虫害外,雨季,尤其是梅雨季节要及时清沟排水,干旱季节要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5)扣棚:9~10月搭好棚架。初霜后,韭菜地上部叶片逐渐枯死,养分充分转移到地下根茎后即可清除枯叶,扣膜或多重覆盖保温。

(6)扣膜前后的管理:

①肥水管理。清除枯叶后、扣棚膜前,在行间开浅沟,沿沟追施腐熟的饼肥200千克和人畜粪2 000~3 000千克。扣膜后,韭菜重新发芽生长,待株高6~7厘米时,穴间扒窝亩施浓粪水1 500千克。第一刀收割后、新芽发出时,每亩浇施淡粪水1 000千克。8~9天,株高10厘米左右时再追施一次浓粪水,以后每收割一刀都要追施淡、浓粪水各一次,并配合施用复合肥或草木灰,防止韭根早衰。

②大棚温湿度管理。白天揭去小棚膜,大棚扒缝通风,棚内空气温度调节在20~22℃。夜间大、小棚密闭保温,使棚内气温保持在15℃左右。

(7)病虫害防治:大棚冬韭的病害主要是霜霉病和灰霉病,防治方法详见后文所述。

(8)采收:株高25厘米时即可收割上市,以后每隔15~20天收割一次,共割5~6次,亩产量2 000~3 000千克。4月初撤棚,停止收割,进入下一个生产周期的养根期。

(9)后继管理:大棚冬韭可一次播种多年栽培(3~4年),每个生产周期结束后,每亩穴间扒窝施入200千克腐熟的饼肥、40千克过磷酸钙和15千克硫酸钾,畦面再铺施5 000~8 000千克充分腐熟的土杂肥,促进植株生长发育,为下一个生产周期丰产打下基础。从第二个生长周期起,养根期要适当控制植株长势,防止徒长,并要注意培土壅根。每年及时采收嫩韭薹上市,不要让其开花结籽,以减少营养消耗。一般3~4年挖除韭根更新换茬,不然产量会逐渐下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