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分布及适宜种植条件

分布及适宜种植条件

时间:2023-11-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我国,五味子属约有19种,南五味子属有10种。根据产地的不同,把产于陕西、四川、湖北的华中五味子称为南五味子或西五味子,把产于东北的五味子称为北五味子。经过广大科技人员的努力,在解决辽五味子野生资源破坏严重、品种混杂、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超标等技术问题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辽五味子规范化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一)分布及适宜种植条件

五味子是木兰科五味子属和南五味子属植物的泛称。五味子属植物在全球有30余种,主要产于亚洲的中国、日本、马来西亚、朝鲜、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印度和缅甸等地,北美也有少量分布。在我国,五味子属约有19种,南五味子属有10种。除新疆、青海、海南未见记载外,全国大部分省区均有分布,主要分布于东北至西南各省山区,绝大多数种类产于长江以南,而东北各省区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和大小兴安岭山区,目前只发现有北五味子一种。在这些植物中,有19种供药用,其中主产于东北的北五味子最具经济价值,其次为华中五味子,主产于四川、陕西、湖北、安徽、甘肃、山西、云南等地。根据产地的不同,把产于陕西、四川、湖北的华中五味子称为南五味子或西五味子,把产于东北的五味子称为北五味子。

北五味子多生于杂木林或红松阔叶林中,具有喜光、喜肥、喜凉爽湿润避风环境的特性,多年生于林缘或溪流两岸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常缠绕在其他林木和灌丛上。适应性强,耐寒,不耐旱和积水,在密林、裸露的阳坡和土壤黏重、瘠薄地段不能正常生长。在长白山山区,北五味子最适垂直分布带为海拔1 000米以下的区带内,成林分布,生长旺盛,产量也最高。

野生北五味子的储量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相当丰富,年产量在400万吨,因开发利用水平较低,用量较少,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在清林、采伐、毁林开荒、砍伐烧柴等人为活动中,五味子资源被严重破坏,再加上有的产区“杀鸡取卵”,将五味子藤和缠绕树一起锯倒进行采摘,使五味子资源锐减。近年来,由于需求的不断增加和野生资源破坏的加重,对北五味子进行人工栽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溪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五味子产业的发展,通过大面积引种栽培和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等一系列重要举措,现已发展人工种植基地3万亩。辽宁省主要领导曾来本溪考察现代中药产业,要求尽快把本溪打造成辽宁省中药材产业基地,提出要举全省之力支持本溪发展现代中药产业。

2003年,中药材产业被本溪市委、市政府列为全市老工业基地改造的三大接续产业之一。各级领导重视,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2004年和2005年市财政部门共拿出1 000余万元资金扶持中药材种植,广大农民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中药材种植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经过多年特别是近几年的发展,本溪市中药材种植业形成了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优势品种发展迅速。几年来,农民在种植中药材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辽五味子等中药材;市、县、乡各级政府对辽五味子种植也给予了资金补贴等扶持,因此,全市辽五味子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形成了一定的品种优势及规模优势。二是种植规模化、集约化。由原来的以散户为主,通过土地合理流转的方式逐步向种植大户集中,集约化经营,克服了农户种植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经营成本高、销售困难的难题。三是龙头企业及经纪人牵动作用增强。本溪市现有中药生产企业及中药饮片加工企业数十家,还有大批个体商户从事中药材收购、初加工和贩运业务。四是标准化种植逐步提上议事日程。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广大种植户的质量意识不断提高,对规范化种植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强。为推行、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建设规范的中药材药源基地,自2005年开始,本溪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和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达成“产学研”合作协议,共同研究辽五味子GAP规范和标准操作规程(SOP)。经过广大科技人员的努力,在解决辽五味子野生资源破坏严重、品种混杂、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超标等技术问题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辽五味子规范化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为推进五味子产业规范化、集约化、高附加值化、品牌化和可持续发展,本溪市各级政府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立足资源、产业和研发优势,将五味子列为辽宁本溪中药生物药现代化产业基地的发展重点,相继制定并实施了《五味子产业“十一五”总体发展规划》、五味子补贴相关政策规定。具体保障措施:一是组织技术力量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打造绿色品牌;二是加大扶持五味子种植加工企业的力度,提供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培育龙头企业;三是发展合作组织,成立五味子产业协会,建立技术、信息交流平台,引领企业科学发展,帮助农民准确把握产业方向,提高抵御风险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