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用菌栽培对湿度的要求
不同种类的食用菌的不同发育时期对湿度的要求不尽相同,应分别处置。
1.菌丝体生长阶段所需的培养料含水量
食用菌菌丝生长阶段所需的培养料含水量多在50%~75%之间。人工栽培的食用菌,草菇和大球盖菇要求培养料含水量高些,在70%~78%之间。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绝大部分来自培养料。因此,拌料时必须水分充足。这一方面是菌丝正常生长所必需的,同时也是子实体正常生长发育的保障。多数食用菌在培养料含水量50%时生长明显变缓,低于40%时,多数食用菌几乎不能生长。食用菌生产中菌丝生长都是在几乎封闭的条件下进行的,有的是用玻璃瓶或塑料袋作容器的菌种,有的是在塑料袋或薄膜包裹下的菌棒、菌砖、菌块,在这个小气候中,大气相对湿度几乎是100%。在这些容器和包裹物之外的大气候,则以较低的大气相对湿度较利于食用菌菌丝的生长,一般应控制在75%以下。空气湿度过高易引起污染。
2.子实体生长发育所需培养料的含水量和大气相对湿度
子实体生长发育期也就是出菇期,这一时期所需培养料含水量高于菌丝生长期,多在70%~80%,以75%为最适。由于呼吸作用,在正常的发菌管理条件下,发菌完成后的培养料含水量一般较接种前提高10%~15%,正适合出菇要求。同时还需要较高的大气相对湿度,一般为85%~95%。当培养料中含水量不足时,其他环境条件适宜,仍不能形成子实体。因此,如果配料时水分加入不足,不能如期出菇,延数日后,由于菌丝的呼吸作用,使培养料中含水量增至适宜出菇,方有子实体形成。培养料中水分不足时,已形成的子实体生长缓慢,个体也不大,易出现小菇、小老菇,口感不好。出菇期培养料含水量不够时,则不再出菇或出菇很少。但是,在栽培实践中,有时水分过大也会导致不出菇的问题发生。原基形成和分化需要较高的大气相对湿度,多在95%左右;分化后,子实体伸展期则多在85%~95%。在生产实践中,持续较高的大气相对湿度不利于病虫害的控制,也不利于优质菇的形成。多数种类在80%~95%之间的变温条件下更利于形成伞厚柄短的优质菇。各种菇的出菇期,都不可使大气相对湿度过高,在持续高湿的条件下,子实体生长发育迟缓,或菌盖反卷而畸形。在大气相对湿度不够时常出现菌盖干缩、干裂、龟裂、生长迟缓等。
出菇场所的大气湿度主要来自培养料水分的蒸发和人工喷水,为了减少培养料的水分蒸发,减少出菇而导致的培养料含水量减少,必须经常喷水,必要时补水。
3.湿度对食用菌生产的影响
在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的诸要素中,如果说温度决定着它们的地理分布,那么,在栽培生产中,湿度的作用则影响着生产的进程和成败。
(1)引起杂菌产生危害杂菌的预防,在生产实践中至关重要,它关系到生产的成败。侵害食用菌的杂菌多数喜湿。因此,栽培中的高含水量的培养料和高的大气相对湿度都利于杂菌的发生。高湿引起的杂菌大面积发生常能造成菇场完全溃败。湿度适当,控制好培养料的含水量和大气相对湿度是预防杂菌的有效措施。生产上,常以稍低于其生长的含水量预防发菌期的污染。如香菇的适宜含水量在60%左右,而生产上常使用含水量为55%~58%,适当降低培养料含水量,可有效地减少发菌期污染。
(2)影响食用菌产量和品质培养基含水量和空气相对湿度不适,都不能获得丰产丰收,也影响产品品质。水分和大气相对湿度不够时,食用菌的质量明显下降;水分和湿度过高时,也影响食用菌的品质,多湿的环境有碍于子实体的正常发育,易滋生食用菌的病害和杂菌,也使产品的风味改变,质量下降。
(3)影响食用菌生长周期因为水分直接影响食用菌各阶段的生长速度,影响出菇的早晚和出菇持续时间、间隔时间,从而可以利用水分的调节控制生产周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