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食用菌机械化栽培的设施

食用菌机械化栽培的设施

时间:2023-11-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菇房是室内栽培食用菌的场所。利用地窖、人防地道、山洞和地下室改建的菇房亦属此种类型。采用塑料薄膜大棚代替菇房栽培食用菌,类似于在塑料大棚内种植蔬菜。目前,这种栽培设施在食用菌生产中应用已越来越普遍。地沟菇房是在平地上挖沟建造的,四壁和地面都是泥土的简易栽培设施。目前,地沟菇房在河北、山西等地冬季栽培姬菇和金针菇时已普遍应用。阳畦是北方地区简易而实用的食用菌栽培设施。

(二)食用菌机械化栽培的设施

1.菇房栽培

菇房是室内栽培食用菌的场所。菇房必须通风换气良好,保温、保湿性能好,光照充足。菇房应建在距水源较近、周围开阔、地势较高、利于排水的地方。方位应坐北朝南,有利于通风换气,冬季还可提高室内温度。屋顶及四周墙壁要光洁坚实,除通风窗外尽量不留缝隙,地面应是水泥地或砖地,以利于清扫和冲洗消毒。通风窗应该钉上尼龙纱网,以防老鼠、害虫窜入。必须有良好的通风换气设备,房顶上设置拔风筒,墙壁开设下窗和上窗,门和窗应该对着走道或床架空当,避免外来风直吹床面。菇房还应设置喷水和调温装置。

img35

图31 食用菌机械化栽培工艺流程

菇房的类型分为地上式、地下式和半地下式3种。

(1)地上式菇房(图32)地上式菇房是目前栽培食用菌最基本的一种设施,菇房一般长8~10米、宽8~9米、高5~6米,屋顶装有拔风筒,前后装设门和窗,地窗高出地面。一般4~6列床架的菇房可开2~3道门,门宽与走道相同,高度以人可进出为宜。

img36

图32 地上式菇房

1.拔风筒 2.上窗 3.门 4.下窗

(2)地下式菇房建在地面以下的菇房适于北方寒冷地区。室内气温变化较小,易保温保湿,冬暖夏凉。但出入不方便,通风换气较差,必须安装抽风排气设备(图33)。利用地窖、人防地道、山洞和地下室改建的菇房亦属此种类型。

img37

图33 地下式菇房(单位:米)

1.地面 2.床架

(3)半地下式菇房半地下式菇房一半建在地上,一半埋在地下,兼具地上式和地下式优点,但也有通风换气较差和出入不便的缺点(图34)。为此,房顶每隔2米左右应设置1个40厘米粗的拔风筒。

img38

图34 半地下式菇房(单位:厘米)

1.拔风筒 2.菇床 3.地面 4.通道 5.拔风筒放大

2.塑料薄膜菇棚

采用塑料薄膜大棚代替菇房栽培食用菌,类似于在塑料大棚内种植蔬菜。它具有建造容易,成本低廉,保温保湿性好,能利用太阳能,有散射光以及容易造成昼夜温差等优点。目前,这种栽培设施在食用菌生产中应用已越来越普遍。塑料薄膜菇棚结构形式多样,常用的有两种。

(1)框架式薄膜菇棚框架式薄膜菇棚又称拱式薄膜菇棚(图35)。建棚地点要求能避风,冬季向阳,夏季可遮阳。棚架材料可用竹、木或废旧钢材,框架高2.8~3米,周边高2米左右,长12米、宽4~5米,顶部搭成弧形斜坡,以利排水。框架搭好后覆盖聚乙烯薄膜,外面再盖上草帘,以防阳光直晒,并有利于控制棚内温度。东西侧棚顶各设1个拔风筒,棚的东西两面正中开门,门旁设上、下通风窗。棚外四周1米左右开排水沟,挖出的土用来压封薄膜下脚。

(2)墙式薄膜菇棚墙式薄膜菇棚又称薄膜日光温室。适于北方寒冷地区。菇棚方位要求坐北朝南,光照充足。一般宽5~7米、长30~50米,包括后墙、东西山墙、后坡、前坡、拱梁、门、通风口和防寒沟等结构(图36、图37)。

img39

图35 框架式薄膜菇棚

1.门 2.通风窗 3.拔风筒 4.床架 5.排水沟

3.地沟菇房(棚)

地沟菇房是在平地上挖沟建造的,四壁和地面都是泥土的简易栽培设施。它利用土壤是热的不良导体,有利于降低外界温度的干扰,保温性好,又利用土壤是水分的良好载体,具有很高的持水能力,有利于保湿。目前,地沟菇房在河北、山西等地冬季栽培姬菇和金针菇时已普遍应用。地沟菇房的建造形式一般有地下式和半地下式两种。

(1)地下式地下式地沟菇房东西走向,宽1.6~2米(窄型)或2.5~3米(宽型),沟长视地形和需要而定,一般为10~ 30米,沟壁高2~3米。地沟上架设水泥拱形梁或竹、木弓架,每隔2~3米(竹、木弓架为1米)用铅丝固定1根横梁,然后覆盖薄膜,薄膜外用弓形竹片压紧固定。房顶每隔3~4米开设1个30厘米×40厘米活络天窗,或在菇房两侧开设出口风管,或在拱棚薄膜与沟壁间留有孔洞。最后在拱棚覆盖草帘。在两菇房间和四周开排水沟(图38)。

img40

图36 墙式薄膜菇棚横向剖面(单位:厘米)

1.拱梁 2.草帘 3.后坡 4.后墙(砖、土)

img41

图37 菇棚内畦床排列及通风口设置

1.通风口 2.畦床 3.人行道 4.通风口 5.进风口

(2)半地下式河北各地多建造半地下式地沟菇房,地沟东西走向偏东5°~8°,长8~10米,南北宽3~5米,地下深1米,挖出的土拍夯成沟壁的地上部分,棚内最高处2米,沟北高南低呈30°,东西沟壁地上部分开设对称通风口。沟顶用竹木做顶架,薄膜封盖,外加盖草帘或秸秆等覆盖物。

4.地棚

地棚是一种最简易的食用菌栽培设施,与一般薄膜菇棚比较,具有搭建简便,取材容易,成本低廉等优点。地棚一般宽1~2米,长度因场地大小而定。畦上用竹片搭成弓形棚架,两侧用竹竿(或木棒)固定,棚高50~70厘米。棚上覆盖塑料薄膜,四周用土压牢,棚顶覆盖草帘。棚内做畦,畦宽1米左右,畦四周沿畦壁挖宽、深各10厘米的灌水小沟(图39)。地棚与地棚间距60厘米,中间挖1条浅沟,作为排(灌)水沟和作业道。场地四周挖50厘米深的排水沟。

img42

图38 地沟菇房横剖面

1.菌袋 2.活络天窗 3.排水沟

5.阳畦

阳畦是北方地区简易而实用的食用菌栽培设施。选择向阳、地势高燥的地方,按东西向做畦。一般畦宽1米、长3~5米、深30~50厘米。畦框夯坚实,框壁要铲平,并抹上麦秸泥。畦北沿筑30厘米高的矮墙,畦南沿筑15厘米高的矮墙。畦上自东向西每隔30厘米设置1根竹木椽子,以便覆盖塑料薄膜和草帘。畦四周挖1条排水沟(图40)。

6.阴棚

阴棚又叫草棚,是夏秋季室外栽培食用菌的场所。棚架高度一般为2~2.2米,以人在棚下行走方便为宜。主柱用竹、木、水泥杆作骨架,埋在地下要打牢固,防止风吹倒塌。棚顶有横梁固定,覆盖树枝、玉米秸、高粱秸、芦苇、茅草等遮盖物,达到“三分阳、七分阴”的光照,亦可在四周种上瓜果、葡萄等,使其藤叶蔓延伸到棚顶遮阴。阴棚四周要围篱笆、挂草帘防风御寒,防禽、畜入侵为害。

img43

图39 地棚示意图

1.草砖 2.地棚 3.灌水小沟

img44

图40 阳畦示意图

1.排水沟 2.南墙 3.椽子 4.北墙 5.培养料

7.室外露地栽培

我国地少人多,不少地区陆续发展了蘑菇室外露地栽培,分别在水稻田、甘蔗田栽培也都获得了较好效果。

(1)稻田蘑菇栽培选地势较高的壤土田平整后,做宽1~ 1.3米、深20厘米、长不限的南北向畦床,两畦间留33厘米过道,四周开排水沟,边缘留40厘米走道。铺料前在畦面喷1∶800倍多菌灵和1∶500倍敌敌畏灭菌杀虫。料厚14~15厘米。气温25℃左右时播种。盖上草帘和塑料薄膜,畦四周投毒鼠药饵防鼠害。播种后如料温在26℃以上,需揭开两端的草帘和塑料薄膜进行通风。

(2)蔗田蘑菇栽培蔗田栽培蘑菇是甘蔗生长后期,于绿叶层之下至蔗沟的空间搭建成简易的菇房。首先选择甘蔗具有密、直、壮、高的新蔗田。在通风好、遮阴度高、土层厚、水利方便的田块,以蔗秸为菇床和菇房的支柱,用蔗叶把竹竿、木棍捆扎在蔗秸上作菇床的纵柱。在两纵柱上每隔50厘米横放一根竹竿或木棒,上铺小竹竿或芦苇即成菇床。床宽视甘蔗行距而定,一般为1米,下层床架离畦面5厘米,上下床相距60厘米。每隔4米左右用两根木棍搭成人字形支撑菇房脊梁,房顶覆蔗叶或稻麦草,再覆一层塑料薄膜。菇房四周先围一层地膜再围蔗叶屏障为墙。蔗田菇房目前普遍以四畦三沟组建为一单元,中间沟作为人行道,两旁沟上搭两层四床的菇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