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无公害食用向日葵新品种生产技术规程

无公害食用向日葵新品种生产技术规程

时间:2023-11-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除低洼易涝地块外,pH值5.7~8.0的土壤均可种植。以pH值6.0~7.2,肥力中等以上,质地疏松的壤土或沙壤土为佳。食用向日葵生产产地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1995的要求。经省级环境监测部门监测,产地大气环境质量应符合GB 3095—1996、GB15618—1995的规定。其中杂交种种子发芽率不低于90%,常规种子发芽率不低于85%。纯度不低于94%,净度不低于96%,含水量不高于12%。农业防治通过错期播种,使开花期躲过雨季,减少发病率。

(二)无公害食用向日葵新品种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生产无公害食用向日葵生产产地条件、种子处理、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及收获的操作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辽宁省无公害食用向日葵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4407.2—1996 经济作物种子——油料类

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5084—1992 农田灌溉水标准

GB8321—1992 (全部)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4285—1989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NY/T496—2002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3产地条件

3.1气候条件

无霜期120天以上,4—9月份大于或等于5℃的有效积温在1800℃以上。

3.2土壤条件

除低洼易涝地块外,pH值5.7~8.0的土壤均可种植。以pH值6.0~7.2,肥力中等以上,质地疏松的壤土或沙壤土为佳。土地平坦,灌排配套。切忌重迎茬,要求至少3年轮作。食用向日葵生产产地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1995的要求。

3.3环境条件

经省级环境监测部门监测,产地大气环境质量应符合GB 3095—1996、GB15618—1995的规定。

4种子及其处理

4.1品种选择

根据生态条件,因地制宜地选择经审定推广的蛋白质含量高、高产、抗病性强的食用型品种。

4.2种子质量

应符合GB4407.2—1996规定的要求。其中杂交种种子发芽率不低于90%,常规种子发芽率不低于85%。纯度不低于94%,净度不低于96%,含水量不高于12%。

4.3种子处理

播前精选种子,剔除杂质、秕粒,提高清洁率。

4.3药剂拌种

4.3.1选择用包衣的种子。

4.3.2如果无包衣的种子播前用浓度为48%的乐本斯乳油100ml加水40~50kg,浸种12h,捞出阴晾七成干即可播种;菌核病发生严重的地区,可用50%菌核净以种子量的0.3%拌种。

5整地与施肥

5.1整地

秋深翻地18~24cm,每3年深松一次,打破犁底层;干旱地块浇好秋水,早春进行顶凌耙地,清除地表裂痕,保蓄水分,播前进行耙、耱整地,做到地平、疏松、墒情好。

5.2施肥

结合秋翻,施农家肥2000~3000kg/667m2;农家肥少或不施基肥时,播前条施磷酸二铵10kg/667m2,硫酸钾5kg/667m2作种肥,肥料与种子间隔3cm,防止烧种。肥料使用应按NY/ T496执行。

6播种

6.1播种时间

根据本地无霜期和雨量分布情况具体确定播种日期,在地表5cm土层连续3~4天地温稳定通过10℃便可播种,一般地区在4月5日至5月15日播种。

6.2播种方法

播深一般在3cm左右。一般每亩保苗1500~2500株。

6.3播种量

6.3.1机械精量播种:根据亩留苗数、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和田间损耗(一般10%),应按以下公式计算播种量。

播种量[kg/667m2(亩)]=留苗数/667m2×(1+田间损耗)/种子粒数/kg×发芽率

6.3.2人工播种:播种量每穴下种2~3粒。

7田间管理

7.1查苗补种

出苗后及时进行查苗补种,缺苗断垄比较严重的地块,采用催芽补种;缺苗断垄不严重的地段,可在小苗1对真叶时带土进行座水移栽。

7.2间苗、定苗

1~2对真叶时间苗,2~3对真叶时定苗,单株留苗,缺苗处在相邻处留双株。盐碱、虫害较重的地块,定苗可适当晚些。

7.3中耕、培土

结合间苗进行第一次中耕;结合定苗进行第二次中耕(深度7~10cm);苗高65cm左右时,结合培土进行第三次中耕。

7.4化学除草

7.4.1播种前处理:用48%氟乐灵乳油100~150ml/667m2(亩)或施田补33%乳油250~300ml/667m2(亩),加水30~35kg喷雾,喷雾后用圆盘耙耙地,耙深、耙匀,防止药剂遇光分解。

7.4.2播后苗前处理:用64%踏青乳油200ml/667m2(亩)加水50kg进行喷雾。

7.4.3出苗后茎叶处理:用15%精稳杀得乳油或35%稳杀得乳油110~130ml/667m2(亩)加水30~35kg配成药液,于杂草3~5叶期喷雾;或用20%拿捕净(稀禾定)乳油,加水30~35kg,在杂草3~5叶期喷雾。若喷药时土壤干旱,可适当增加药量或在灌水后施药;或用5%精喹禾灵100ml/667m2(亩)加水50kg在杂草3~4叶期进行喷雾。

7.5灌溉与排水

如无雨干旱全生育期灌三水为宜,第一水在7~8片真叶,第二水在现蕾期,第三水在初花期。若遇雨水过大,应及时排涝。具体灌溉水质应符合GB5084—1992规定的标准。

7.6追肥

苗期结合浇头水,追施尿素10~15kg/667m2(亩),或在现蕾期前一周结合浇二水每亩追施碳铵40~50kg。

7.7辅助授粉

在开花盛期,采用蜜蜂授粉,若蜂源不足,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利用取粉器或花盘相互摩擦均可,隔日进行1次,共授2~3次,时间在9—15时,雨天禁授。

8病虫害防治

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基础,配合科学的化学防治技术,有效控制病虫为害。

8.1虫害防治

8.1.1主要虫害。蝼蛄、地老虎、象甲、向日葵螟和棉铃虫等。

8.1.2防治方法。农业防治主要选用有硬层的抗螟品种;化学防治:可用辛硫磷、锐劲特、乐斯本或20%甲基异柳磷配毒土进行防治蝼蛄、地老虎、象甲等地下害虫;向日葵螟和棉铃虫可在现蕾期和开花授粉后用敌杀死或25%除虫脲或40%乙酰甲胺磷等杀虫剂喷雾两次进行防治。

8.2病害防治

8.2.1主要病害。黑斑病、褐斑病。

8.2.2防治方法。农业防治通过错期播种,使开花期躲过雨季,减少发病率。化学防治可在发病初期用50%斯克可湿性粉剂500倍防治褐斑病,用70%代森锰锌400倍或50%扑海因1000倍防治黑斑病,40~50kg/667m2(亩)进行喷雾,一般选择无雨的阴天或晴天下午18时以后进行。

8.3药剂使用的原则和要求按GB4285—1989和GB 8321—1992(全部)规定执行。

9收获与脱粒

9.1适时收获

葵花成熟时的植株特征为:茎秆变黄,上部叶片变成黄绿色,下部叶片枯黄下垂,花盘背面变成黄褐色,舌状花干枯或脱落,苞叶黄枯,果皮表现出本品种固有的颜色,果实坚硬。

9.2脱粒晾晒

收获后及时晾晒(场地一定要干净,周围环境无任何污染),晾2~3天后人工搓打脱粒或用清洗后的专用脱粒机脱粒。初脱的子粒湿度大,应立即清选晾晒,当水分降到10%~12%以下时打包,待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