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柴油机油底壳为什么会涨机油如何诊断与排除

柴油机油底壳为什么会涨机油如何诊断与排除

时间:2024-11-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答:正常情况下,柴油机油底壳中的机油因蒸发、烧损而逐渐消耗,其耗损量为燃油消耗量的1%~2%。这是柴油机出现故障的苗头,它将会引起烧排机油、机油飞车等故障,甚至产生烧瓦事故,所以必须及时查明原因,并予以排除。特别是在停机后,油底壳内积水更严重。若柴油机工作中伴有冒白烟现象,则说明油底壳中进水。若有松动,可用手锤轻击闷头中部,使闷头胀紧;若无效,应更换闷头。有缺陷的缸盖应予焊修或更换。

29.柴油机油底壳为什么会涨机油?如何诊断与排除?

答:正常情况下,柴油机油底壳中的机油因蒸发、烧损而逐渐消耗,其耗损量为燃油消耗量的1%~2%。但有时却出现机油不仅不消耗,反而上涨的反常现象。这是柴油机出现故障的苗头,它将会引起烧排机油、机油飞车等故障,甚至产生烧瓦事故,所以必须及时查明原因,并予以排除。

实际上,油底壳中涨起来的那部分并不是机油,而是柴油或冷却水

1)涨机油的原因

(1)柱塞套与喷油泵体定位台肩之间密封不严,或柱塞套定位螺钉密封不严,或柱塞副严重磨损、间隙增大,柴油由此处经正时齿轮室漏入油底壳。

(2)柴油机经常启动困难;喷油器针阀卡死在开启位置;喷油器滴油或雾化不良,燃烧不净;多缸柴油机缺缸运行等原因,使柴油顺缸壁进入油底壳。

(3)气缸垫损坏或安装不当,使水道与气缸相通,冷却水进入气缸中,并沿缸壁漏入油底壳。特别是在停机后,油底壳内积水更严重。

(4)阻水圈安装不当,或老化、破损、断裂,水套中的冷却水由此处漏入油底壳。

(5)机体、缸盖存在铸造缺陷,有砂眼、气孔等;或因使用不当,缸盖、机体产生裂纹,冷却水逐渐渗入油底壳,或通过润滑油道渗入油底壳。

(6)缸套台肩退刀槽部位是应力集中区,若装配或使用不当,使缸套产生裂纹或断台后进水。

(7)缸盖上水道孔闷头松动或蚀穿、破裂(特别是摇臂轴座下的闷头不易发现),冷却水渗出,并经气门推杆孔进入油底壳。

(8)停放机车时未盖紧排气管,雨水通过排气管经开启的排气门进入油底壳。

(9)卧式柴油机拆卸前未将冷却水放净,缸盖螺母拧松后,冷却水经气门、气门推杆孔进入油底壳。

2)诊断及排除

若柴油机工作中伴有冒白烟现象,则说明油底壳中进水。取油底壳中的机油少许,用烧红的铜丝浸入,若发出“啪啪”爆裂声,说明机油中有水。将油底壳中的机油滴几滴到水中,若水面上浮有一层绿色油膜,说明机油中混有柴油。

(1)启动柴油机后,观察水箱中水面状态,若有大量气泡冒出,或伴有排气管喷水,则可能是缸垫冲坏或缸盖螺栓未按规定力矩均匀拧紧。应更换缸垫,并按规定顺序和扭矩拧紧缸盖螺栓。

(2)柴油机停机后,立即打开加机油口盖,若有热蒸汽冒出,则可能是高温部位有漏水现象;对于卧式柴油机,应打开曲轴箱后盖板,用手电筒照射观察其内部情况。

(3)若缸套周围有水滴不断滴下,则可能是阻水圈损坏或未装正,或机体、缸套阻水圈槽有裂纹、砂眼。应胶补阻水圈槽,更换阻水圈。

(4)若气门挺柱下端有水珠滴落,则可能是缸盖有砂眼、气孔或裂纹,应拆卸检查。

(5)拆下气缸盖罩,观察水闷头是否蚀穿、松动。若有松动,可用手锤轻击闷头中部,使闷头胀紧;若无效,应更换闷头。为提高密封效果,可在闷头与水道孔的配合面上涂些油漆或耐高温的密封胶。

(6)若水闷头无漏水,应拆下缸盖,仔细检查缸盖上有无裂纹、砂眼等缺陷。特别是有些砂眼,外露的很小(有时只能看到针尖大小的黑点),为便于检查,可浸油、涂白灰后再敲击,使油渗出。有缺陷的缸盖应予焊修或更换。

(7)将活塞推到下止点附近,察看缸套台肩内壁有无裂纹。若有,应予更换。

(8)对于机油中混入柴油,应对喷油器、喷油泵逐一检查,并修复或更换损坏的零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