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苹果花腐病

苹果花腐病

时间:2024-11-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主要为害花、叶、幼果及嫩梢,花和幼果发病重。叶腐、花腐或果腐蔓延至新梢后,致新梢产生褐色溃疡斑,当病斑绕枝一周时,致病部以上枝条枯死,造成枝腐。子囊孢子成熟后随风传播,侵染嫩叶和花器,引起叶腐和花腐,叶腐潜育期6~7天。春季苹果萌芽展叶时气候条件对病害的发生影响最大,此间若多雨低温,连续保持30%~40%土壤含水量和5℃以下气温有利于菌核萌发和子囊孢子的形成与传播侵染。

八、苹果花腐病

img29

图27 苹果花腐病

1.症 状

主要为害花、叶、幼果及嫩梢,花和幼果发病重。叶片染病,初在叶片中脉两侧叶尖或叶缘出现浸润状褐色斑或不规则形小斑点,扩展后形成红褐色不规则形病斑,多沿脉从上向下蔓延至病叶基部,致叶片萎蔫下垂或腐烂,形成叶腐。遇雨或空气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灰霉,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花染病,染病叶片在花丛中发病时,常蔓延到叶柄基部,这时菌丝从花丛基部侵入,致花梗染病变褐或腐烂,病花或花蕾萎垂形成花腐。果实染病,系病原菌由花器柱头入侵后,蔓延到胚囊内经子房壁侵入果实表面,当果实长至豆粒大小时,病果果面出现水浸状溢有褐色黏液的褐斑。常产生发酵气味,严重的幼果果肉变褐腐烂,造成果腐。失水后形成僵果。叶腐、花腐或果腐蔓延至新梢后,致新梢产生褐色溃疡斑,当病斑绕枝一周时,致病部以上枝条枯死,造成枝腐。

2.病 原

为苹果链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阶段为苹果核盘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菌核黑褐色,鼠粪状;子囊盘漏斗形,褐色或淡褐色,大小2~8毫米;子囊圆筒形,无色,大小130~187微米×7.5~10.6微米,内含4~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无色、单胞,椭圆形或卵形,大小7.5~14.5微米×4.5~7.5微米。菌丝发育适温18~23℃;高于30℃不能发育,低于8℃发育不良。

3.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菌核在落地病果、病叶和病枝上越冬,翌春条件适宜,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和子囊孢子。据报道,在土温2℃、相对湿度30%以上时菌核才萌发。子囊孢子成熟后随风传播,侵染嫩叶和花器,引起叶腐和花腐,叶腐潜育期6~7天。病花产生大量分生孢子,从雌蕊柱头侵入引起果腐,果腐潜育期9~10天,后引起枝腐。菌核在病僵果中落地越冬。

该病的发生与气候、地势、管理条件及品种有关。春季苹果萌芽展叶时气候条件对病害的发生影响最大,此间若多雨低温,连续保持30%~40%土壤含水量和5℃以下气温有利于菌核萌发和子囊孢子的形成与传播侵染。低温能使花期延长,增加侵染机会,易发生叶腐和花腐。海拔高的山地果园较平原地发病重;土壤黏重、排水不良的果园发病重。

4.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整形修剪,保持良好的通透性;增施有机肥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苹果各品种间合理搭配,避免大面积栽植单一品种。

(2)秋末冬初,结合清园彻底清除树上树下病果、病枝及病叶,集中烧毁。冬季深翻土地,特别是树盘周围,或于子囊盘萌发时地面喷洒消石灰,每亩100千克,抑制初侵染源的形成。

(3)在苹果开花期进行人工辅助授粉,预防果腐。

(4)于萌芽前喷波美5度石硫合剂,生长期40%嘧霉胺悬浮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福星(氟硅唑)乳油80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5000倍液,或30%苯醚甲·丙环乳油5000倍液,或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50%代森铵水剂700~8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