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年天津市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总结

年天津市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总结

时间:2024-11-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年度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11个,新参试品种10个,设中黄13为对照品种,各参试品种的来源及供育种单位见表5-5-1。本年度夏大豆品种试验工作在各承试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试验点负责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比较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今年对照品种为中黄13号。产量表现:2010年天津市夏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13.92千克,较对照中黄13增产8.96%, 5个试点增产

第五节 2010年天津市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总结

一、试验目的

鉴定各参试品种(系)在天津市的丰产性、抗病性和适应性,筛选适合我市种植的优质、高产、成熟期适当的大豆新品种,为天津市大豆品种审定、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二、参试品种、供种单位及承试单位

本年度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11个,新参试品种10个,设中黄13为对照品种,各参试品种的来源及供育种单位见表5-5-1。

试验承试单位

宝坻区种子管理站、武清区种子管理站、天津科润津丰种业有限公司、天津市玉米良种场、天津市静海县良种场。

三、试验概况

1.试验设计

共设试验点五个。分别按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三次重复,5行区,小区面积13.33 平方米(0.02亩)。条播,人工间、定苗,等距离留苗。收获前,从每小区中间行随机连续拔取10株进行室内考种,籽粒补入原小区内计产,全区收获计产。种植密度每亩基本苗1.5万~1.8万株。承试单位田间管理操作概况见表5-5-2。

2.试验完成情况

本年度夏大豆品种试验工作在各承试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试验点负责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比较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试验过程中,所有试点都按照《农作物品种(大豆)区域试验技术规程》操作,基本做到适时进行播种、间苗、中耕除草、灭豆荚螟等田间管理,及时按记载项目和标准进行调查记载,认真进行数据汇总和总结。从对各试点的实地检查情况来看,本年度五个试点无论试验质量、种植管理、大豆长势等情况与往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本年度气象条件分析

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前期降雨次数多、雨量适中适合大豆苗期生长;中期降雨较少,光照充足,但对大豆开花结荚有一定的影响,个别地区遭遇大风导致大部分品种倒伏;后期降雨较多,温度较低,对大豆灌浆期生长有一定影响。总体上今年大部分试点大豆生育期间气候有利于大豆生长,参试品种(系)均能在正常条件下充分发挥生长潜力。

五、试验结果及品种综合评价

试验数据的分析统一采用中国农业大学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联合研制的“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管理分析系统——区试2002”,以产量性状为主要依据对参试品种(系)进行分析和评价,其他农艺性状采用平均数法统计分析

以产量性状为依据,对承试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承试点的小区产量误差变异系数(CV%)、相对最小显著差数(RLSD0.05%)、遗传变异系数(GCV%)均符合试验要求。因此,将3个试点的试验数据纳入汇总(表5-5-3)。

(一)产量

通过对5个试点,11个品种(系)的3次重复试验进行一年多点方差分析,结果(表5-5-4)表明,品种(系)间、地点间差异及地点与品种(系)间互作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品种(系)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表5-5-4 2010年天津市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小区产量方差分析

img60

本试验的误差变异系数CV(%)=4.473

1.丰产性

11个参试品种(系)平均亩产介于169.78~213.92千克之间,对照品种为中黄13,平均亩产196.33千克,居11个参试品种第四位。参试品种(系)圣豆14(试验用名:津豆14)、滨豆5号、中作J8035均比对照品种增产,增产幅度2.85%~8.96%,其中圣豆14(试验用名:津豆14)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滨豆5号、中作J8035增产但不显著;其余品种(系)都较对照减产,减产幅度为0.52%~13.53%,其中K06-82、中作J8023减产不显著,鉴033-12、东豆一号、沈农8号、K07SP-1、东豆339减产显著(见表5-5-5)。

2.稳产性

从品种(系)稳定性Shukla方差分析表(表5-5-6)可以看出,各品种(系)与环境的互作方差达到极显著,说明该组品种(系)与环境互作程度大。进一步做品种(系)稳定性分析(表5-5-7),各品种(系)稳定性差异达极显著,各品种(系)Shukla方差分析的多重比较(表5-5-8)也表明各品种(系)的稳定性差异较大,Shukla变异系数值越小品种(系)越稳定。分析得到参试品种(系)的稳定性顺序,由表5-5-7的Shukla方差概率值及表5-5-8结果可见,稳定性表现最好的品种是东豆一号;中作J8023稳定性较差,其他品种(系)介于两者之间。

3.稳定性和适应度

适应度:适应度指品种(系)在所有参试环境中超过参试品种(系)平均水平的百分率,是衡量品种(系)适应性的指标,适应度越大则说明该品种(系)适应范围越广。结果(表5-5-9)表明,圣豆14(试验用名:津豆14)、中作J8035适应性相对好于其他品种(系)且达到了较高的水平(适应度100%);东豆一号相对适应范围较窄。从品种稳定性变异结果可以看出中作J8023的稳定性要好于其他品种(系)。

(二)主要性状

根据田间调查和室内考种结果,11个参试品种(系)5个试点平均株高变幅为61.9~99.4厘米,其中以中作K07SP-1最高,以东豆一号最矮,其余品种(系)介于二者之间;单株有效荚数在28.4~39.6个之间,以圣豆14(试验用名:津豆14)最多,东豆一号最少;单株粒数51.8~85.0粒,以圣豆14(试验用名:津豆14)最多,东豆一号最少;单株粒重13.1~17.8克,以圣豆14(试验用名:津豆14)最多,以东豆一号最少;百粒重18.0~25.1克,以鉴033-12、东豆一号最大,K07SP-1最小。

(三)生育期

11个参试品种(系)均正常成熟,平均生育期为100~114天,对照品种中黄13号平均生育期为104天,津豆14号比对照早熟3天,滨豆5号、东豆一号均比对照早熟1天。其余品种(系)都较对照晚熟。东豆339生育期最长,比对照晚熟10天(详见表5-5-11)。

(四)抗逆性

1.抗病性 参试品种(系)对大豆花叶病毒及其他病虫害,在各试点均未发生或发生程度较轻。

2.抗倒伏性 所有参试品种(系)在各点均表现较好抗倒性,但其中滨豆5号在宝坻区种子管理站试点、武清区种子管理站试点和天津科润津丰种业试点倒伏程度均达3级。东豆一号在武清区种子管理站试点达4级(详情见表5-5-11)。

品种(系)综合评价

参试品种以本年度产量位次高低为序,分别对两年和一年参加试验品种综合性状表现进行评价。

(一)推荐报审或继续试验的品种

今年对照品种为中黄13号。参试一年的区试品种有8个,中作J8023丰产性较好,建议继续参试并进行生产试验;已参试二年的区试品种有1个,滨豆5号,建议进行生产试验;圣豆14(试验用名:津豆14)已完成区域试验程序,且符合审定标准,推荐申请品种审定。

1.圣豆14(试验用名:津豆14)

选育单位:山东省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天津市玉米良种场。

特征特性:该品系生育期100天,比对照品种中黄13早4天。平均株高89.3厘米,椭圆叶、白花、灰毛,有限结荚习性,株型开放,主茎16.2节,有效分枝3.2个,单株有效荚数39.6个,单株粒数85.0粒,单株粒重17.8克,百粒重20.6克,籽粒圆形,种皮黄色,褐脐,籽粒有强光泽。

产量表现:2010年天津市夏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13.92千克,较对照中黄13(196.33千克/亩)增产8.96%, 5个试点增产点率100%,居11个参试品种第一位。宝坻试点倒伏程度2级。

处理意见:该品种已完成试验程序,且综合性状较好,推荐申请品种审定。

2.滨豆5号

选育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

特征特性:该品系生育期103天,比对照品种中黄13早熟1天。平均株高67.4厘米,卵圆叶,白花,灰毛,有限结荚习性,株型半收敛,主茎14.2节,有效分枝2.7个,单株有效荚数32.1个,单株粒数64.9粒,单株粒重15.1克,百粒重24.2克,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黄脐,籽粒有微光泽。

产量表现:2010年天津市夏大豆区域试验,5个试点平均亩产202.74千克,较对照中黄13(196.33千克/亩)增产3.26%,5个试点增产点率60%,居11个参试品种第二位。宝坻试点倒伏程度3级;武清试点倒伏程度3级;津丰种业试点倒伏程度3级。

处理意见:建议该品种进行生产试验。

3.中作J8035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特征特性:该品系生育期109天,比对照品种中黄13晚熟5天。平均株高74.9厘米,叶卵圆,紫花,灰毛,亚有限结荚习性,株型半收敛,主茎15.4节,有效分枝2.4个,单株有效荚数34.2个,单株粒数74.4粒,单株粒重16.1克,百粒重21.1克,籽粒圆形,种皮黄色,黄脐,籽粒有微光泽。

产量表现:2010年天津市夏大豆区域试验,5个试点平均亩产201.93千克,较对照中黄13(196.33千克/亩)增产2.85%, 5个试点增产点率100%,居11个参试品种第三位。津丰种业试点倒伏程度3级。

处理意见:建议该品种继续试验并进行生产试验。

(二)建议终止试验的品种

参试一年的区试品种有7个,丰产性较差,建议终止试验。

1.K06-82

选育单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特征特性:该品系生育期107天, 比对照品种中黄13晚熟3天。平均株高93.7厘米,叶卵圆,紫花,灰毛,亚有限结荚习性,株型半开放,主茎18.0节,有效分枝2.5个,单株有效荚数32.8个,单株粒数80.6粒,单株粒重16.2克,百粒重19.8克,籽粒圆形,种皮黄色,褐脐,籽粒有微光泽。

产量表现:2009年天津市夏大豆区域试验,5个试点平均亩产195.32千克,较对照中黄13(196.33千克/亩)减产0.52%, 5个试点减产点率60%,居11个参试品种第五位。

处理意见:该品种产量较对照减产,建议终止试验。

2.中作J8023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特征特性:该品系生育期106天, 比对照品种中黄13晚熟2天。平均株高67.9厘米,叶卵圆,白花,灰毛,有限结荚习性,株型半收敛,主茎11.9节,有效分枝2.6个,单株有效荚数30.3个,单株粒数68.6粒,单株粒重14.5克,百粒重20.6克,籽粒圆形,种皮黄色蓝脐,籽粒有微光泽。

产量表现:2010年天津市夏大豆区域试验,5个试点平均亩产191.13千克,较对照中黄13(196.33千克/亩)减产4.26 %, 5个试点减产点率60%,居11个参试品种第六位。宝坻试点倒伏程度2级,津丰种业试点倒伏程度3级。

处理意见:该品种产量较对照减产,且两个试点大面积倒伏,建议终止试验。

3.鉴033-12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特征特性:该品系生育期106天, 比对照品种中黄13晚熟2天。平均株高67.4厘米,叶卵圆,白花,灰毛,亚有限结荚习性,株型半收敛,主茎13.9节,有效分枝2.9个,单株有效荚数33.2个,单株粒数59.3粒,单株粒重14.2克,百粒重25.1克,籽粒圆形,种皮黄色,黄脐,籽粒有微光泽。

产量表现:2010年天津市夏大豆区域试验,5个试点平均亩产186.52千克,较对照中黄13(196.33千克/亩)减产5.00%, 5个试点减产点率40%,居11个参试品种第七位。

处理意见:该品种产量较对照减产,建议终止试验。

4.东豆一号

选育单位: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该品系生育期103天,比对照品种中黄13早熟1天。平均株高61.9厘米,叶卵圆,紫花,灰毛,亚有限结荚习性,株型半收敛,主茎12.5节,有效分枝2.1个,单株有效荚数28.4个,单株粒数51.8粒,单株粒重13.1克,百粒重25.1克,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黄脐,籽粒有强光泽。

产量表现:2010年天津市夏大豆区域试验,5个试点平均亩产186.07千克,较对照中黄13(196.33千克/亩)减产5.23%, 5个试点减产点率80%,居11个参试品种第八位。

处理意见:该品种产量较对照减产,建议终止试验。

5.沈农8号

选育单位: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该品系生育期107天,比对照品种中黄13晚熟3天。平均株高65.3厘米,卵圆叶,白花,灰毛,亚有限结荚习性,株型半收敛,主茎14.3节,有效分枝2.0个,单株有效荚数39.2,单株粒数75.7粒,单株粒重16.6克,百粒重22.3克,籽粒圆形,种皮黄色,褐脐,籽粒有微光泽。

产量表现:2010年天津市夏大豆区域试验,5个试点平均亩产185.85千克,较对照中黄13(196.33千克/亩)减产5.34%, 5个试点减产点率80%,居11个参试品种第九位。

处理意见:该品种产量较对照减产,建议终止试验。

6.K07SP-1

选育单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特征特性:该品系生育期107天,比对照品种中黄13晚熟3天。平均株高99.4厘米,卵圆叶,白花,灰毛,有限结荚习性,株型半收敛,主茎16.5节,有效分枝2.3个,单株有效荚数36.6,单株粒数84.7粒,单株粒重15.3克,百粒重18.0克,籽粒圆形,种皮黄色,蓝脐,籽粒有微光泽。

产量表现:2010年天津市夏大豆区域试验,5个试点平均亩产183.75千克,较对照中黄13(196.33千克/亩)减产6.41%, 5个试点减产点率100%,居11个参试品种第十位。

处理意见:该品种产量较对照减产,建议终止试验。

7.东豆339

选育单位: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该品系生育期114天,比对照品种中黄13晚熟10天。平均株高69.0厘米,卵圆叶,白花,灰毛,亚有限结荚习性,株型半收敛,主茎13.3节,有效分枝2.5个,单株有效荚数32.3,单株粒数65.7粒,单株粒重14.2克,百粒重21.9克,籽粒圆形,种皮黄色,黄脐,籽粒有微光泽。

产量表现:2010年天津市夏大豆区域试验,5个试点平均亩产169.78千克,较对照中黄13(196.33千克/亩)减产13.53%, 5个试点减产点率100%,居11个参试品种第十一位。

处理意见:该品种产量较对照减产,建议终止试验。

CK. 中黄13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提供的对照品种

该品系生育期104天,平均株高66.0厘米,叶卵圆,紫花,灰毛,有限结荚习性,株型收敛,主茎15.6节,有效分枝2.8个,单株有效荚数33.2个,单株粒数70.1粒,单株粒重17.3克,百粒重24.8克,椭圆粒,种皮黄色,褐脐,籽粒有微光泽。

产量表现:2010年天津市夏大豆区域试验,5个试点平均亩产196.33千克,居11个参试品种第四位。宝地试点倒伏程度2级。

处理意见:该品种综合性状较好,建议继续作为参考对照品种。

表5-5-1 2009年度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系)一览表

img61

注:试验品种对照为中黄13。

表5-5-2 2010年度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各承试单位田间管理操作概况

img62

表5-5-3 2010年天津市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承试点质量评价表

img63

注:试验误差变异系数(CV%)反映了单点试验误差的大小。一般来说,区域试验单点试验误差变异系数不宜超过12%~15%。相对最小显著差数(RLSD0.05%)反映了某点次试验在0.05显著水平上所能鉴别的品种间最小差异与试验均值的比值,它更直接地反映了试验中品种比较的精度。RLSD越小,说明该点次试验的品种(系)比较精度越高,鉴别差异的能力越强。遗传变异系数(GCV%)值越大,说明该点上的参试品种(系)表现出的遗传差异越大,有利于充分展示品种(系)特性,分辨出品种(系)的优劣。

表5-5-4 2010年天津市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小区产量方差分析表

img64

本试验的误差变异系数CV(%)=4.473

表5-5-5 2010年天津市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小区产量差异比较表

img65

1.LSD 0.05 = 0.124 9     2.LSD 0.01= 0.165 0

表5-5-6 2010年天津市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品种(系)稳定性Shukla方差分析表

img66

表5-5-7 2010年天津市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品种(系)Shukla方差及其显著性检验(F测验)

img67

续表

img68

注:各品种Shukla方差同质性检验(Bartlett测验)Prob.=0.000 00极显著,不同质,各品种稳定性差异极显著

表5-5-8 2010年度天津市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品种(系)Shukla方差的多重比较(F测验)

img69

注:Shukla变异系数表示各品种的Shukla方差的开方值与品种均值的比值,反映了各品种的互作大小占均值的比值,此系数越小,品种越稳定。

表5-5-9 2010年度天津市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品种(系)稳定性和适应度分析

img70

表5-5-10 2010年度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产量汇总表

img71

续表

img72

img73

img74

img75

img76

img77

img7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