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普遍养殖蜗牛,都是白玉蜗牛。其生活习性与其他蜗牛基本相同。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温暖的环境里,属原生动物,抗敌能力很弱。为了本族不被灭绝,自生能力、忍耐力和繁殖能力都很强。又因它们活动能力弱,在食物的选择上,除了有强烈刺激性的食物外,几乎没有蜗牛不吃的东西,因此只要了解它的生活习性,喂养起来十分容易,其生活习性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养殖蜗牛成败的关键,首先是对它要求温度的调节,蜗牛喜欢温暖的环境。所谓温暖,既不冷也不热。白玉蜗牛生活的下限温度为20℃,10℃以下就要休眠。蜗牛休眠时不吃不喝,既不生长也不繁殖。休眠时从体内分泌出一种黏液物质,把壳口封住,中间只留一小孔,供微弱的呼吸时吸收氧气。20℃以上蜗牛可以活动。但直到23℃时,生长仍很缓慢。生长最快的温度是25~35℃之间。35℃以上时,由于代谢增强,由体内向体外散发的水分和热能较多,摄取食物的能量只能供给代谢的需要,因此也不能增加体重。温度高于40℃时由于代谢水消耗的能量大于体内所能支付的能量,便也处于休眠状态。因此,养殖蜗牛,夏天应注意降温,冬天应该注意保温和升温,使养殖蜗牛的处所温度保持在25~35℃之间。
最近也有人认为,在我国的北、西、中部地区室内与室外,冬天养殖蜗牛不宜升温到28℃,因为升到28℃,由于温差太大,即使能升温也不易保温。因为温差越大,气流压力越强,哪怕室内有个小缝或小孔也会漏出大量的热气,势必加大热能的消耗,而增加养殖成本。所以若是这类地区冬天养殖蜗牛,把温度控制在21~23℃之间便可以了。
蜗牛喜欢潮湿的环境。在养殖蜗牛时,要使其生长迅速、繁殖率高,除满足温度要求外,还要满足两个湿度的要求。所谓两个湿度:一个是空气湿度,一个是饲养土的含水量。这两个湿度都不能和蜗牛自身的含水量相差甚远。蜗牛本身含水量约80%左右。如果它居住的环境湿度大于本身含水量,它就会从环境中吸水到体内,以保证体内的水分与空气和饲养土湿度的平衡。
蜗牛最怕强烈的光线刺激,有明显的趋暗性。喜欢阴暗的环境,属于昼伏夜出动物。在野外或露天饲养,它在露水下来时,天将亮未亮时活动最旺盛:在微弱的光线下它能看见20厘米外的东西,若在阳光的照射下它只能看见4~5毫米以内的东西。因此在室内饲养时尽管环境比室外阴暗,但在白天仍然不吃不动,一切活动都在夜间进行。
所谓阴暗,决不是黑暗,如果将蜗牛置于完全黑暗的环境中饲养,对它的生长发育也不利,因为微弱的光线不仅可供它看见食物,而且它的性腺发育也要一定量的散射光的刺激。如果将蜗牛置于黑暗中饲养,即使能够生长,但因发育不良会造成长期既不交配也不产卵,这对繁殖非常不利。
(1)广食性。蜗牛的消化道中含有30余种混合酶类,能够消化与酶解众多种的食物,因此蜗牛食性很广。如属植物类的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糖类等,动物性的鱼粉、骨粉、肉类,甚至尸体和本类,土壤中残渣、败叶以及土壤,蜗牛都吃。这是因为蜗牛没有御敌的本领,容易被所有动物侵害,而自己活动能力弱,为了种族不被灭绝,长期所形成的一种适应生存能力,广食性就是适应生存的结果。
(2)兼食性。所谓兼食性即兼而食之,如果有选择的余地,就不会去吃某种食物,如动物的尸体或砂粒、木质素等,因为蜗牛吃多了这些食物,对它的生长发育并不利,有时甚至还有害处。但为了生存的需要,而暂时又不得不吃,这样只能勉强延续生命,并不能获得生理需要的热能。
(3)偏食性。所谓偏食即特别喜欢吃。蜗牛的偏食性很强,但不专一只爱吃某一种食物,而是根据它生理的需要,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食物种类。就是某种食物的营养成分及所含元素对它生理特别的需要时,它就专门选择那种食物吃。如一家经常用大白菜喂蜗牛,每天投量5千克,第二天把未吃完的取出来还剩一半之多,而另换地葫芦(莴瓜)喂养时每次得7.5千克,而且连皮也不剩一点,又在经常喂养青菜后,换用树叶喂养,开始一两天总是一点也不吃,而连续坚持几天总是喂树叶,它也和吃青菜时一样的吃起来,蜗牛的择食能力是很强的。
在喂养蜗牛的过程中,对于它的3种食性,都不应该忽视。即要满足广食性,又要照顾它的偏食性,同时应避免它的兼食性。满足广食,就要用多种饲料喂养蜗牛,经常更换饲料的种类。因为饲料种类不同,其营养成分就不同,蜗牛能合成20种不同的氨基酸,组成本体,就相当于开设了20家不同的工厂,需要不同的材料。如果某一种材料供应不上,这家工厂便会停产,就会减少身体的增重,必然导致生长发育不良。因此要想使蜗牛生长发育快,就要用多种饲料喂养蜗牛。照顾偏食,就是发现蜗牛对某种食物特别喜欢吃时,在一定的时间内,应尽量供给,因为它爱吃某种食物,则这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必是它的生理所需,当发现它所偏爱的某种食物含量减少时,就要换另一种食物了。避免兼食,就是要避免让蜗牛吃一些对生长发育不利的食物,否则会使蜗牛体弱多病,影响蜗牛的产卵量。
如果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都满足了蜗牛的需要,则生长发育的快慢就会取决于食物的供给了。食量的大小与生长发育成正比。食量越大,生长越好,发育也越好,产卵数量也越多。
蜗牛的休眠习性是适应环境的具体表现,只要遇到不适宜它的生活环境条件,它就要休眠;如果生活条件一直适合它生活的要求,蜗牛也可一直不休眠,直到老死。蜗牛休眠时自身分泌出一种黏液结成膜把壳口封住,中间留一小孔供微弱的呼吸,吸收氧气。休眠时不吃不喝,新陈代谢非常微弱,因此消耗的能量较少,这是它能长期休眠的主要原因。 在露天自然条件下遇到冬季来临,它便要休眠以躲过寒冷的气温,这是它自身安全的一种本能。因为休眠时,它栖息于20厘米以下的土壤内,而20厘米以下的土内温度,既不会过高,也不会过低,同时又很稳定,不到来春温度升高时,壳口膜不会溶化,不易打破它的休眠状态。故分泌一次黏液结膜便可安全过冬。
蜗牛行走时,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它在行进中即使遇到敌人和障碍,也只能缩壳防御却不能后退逃跑。在饲养过程中如果有的蜗牛被缝隙卡住,若不是人们把它捉回,它就永远停留在那里一直会饿死,特别是幼蜗牛因个体较小最易发生这种现象。
蜗牛喜欢群居,不善于单独生活,群居的蜗牛一切活动都比单独活动要敏捷,吃食快、动作强、交配正常、生长也快。蜗牛的群居性是适应生存的结果,因为蜗牛群居,可以增强抗御不适环境的能力。如遇到干旱时,为了减少独自体内的水分蒸发,它们累聚成团可减少蒸发面积,并各自分泌出一种黏液形成一个整体保护膜,以防止体内水分蒸发;遇到寒冷气候时,它们也如此可减少体内能量的散失。因此养殖蜗牛时为了增加蜗牛抗御不适环境能力,单箱内不能养得太少,当然也不能过多,如果密度过大,也会造成吃食不均,而形成两极分化。
与群居性相关的,蜗牛还有另一种习性即连带性。如若有一只蜗牛前面出走,后面就有几只相伴而行。另外每当更换一种饲料的时候,总会发现要么都不肯吃,要么一起吃。
白玉蜗牛适于生存在pH值5~7.5表土层中,有时喜欢钻入含腐殖质丰富的疏松土中,或吸取养料,或调节温湿度,或防敌害。种蜗牛钻土超过12小时的,大都是产卵(大多数蜗牛产卵后能自行退出,个别因产卵后虚脱而停留在土中)。冬眠蜗牛可以钻入15~20厘米深土层中,以保安全过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