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殖蜗牛所有的环节中,管理好幼蜗牛是最关键的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幼蜗牛的体质较弱,壳薄如纸,又灵活好动,爬行迅速,是蜗牛一生中最难照料的阶段,应精心喂养。
(1)提前准备好饲养箱,注意饲养密度。幼蜗牛是指卵孵化后30天内的幼体。刚孵化出的蜗牛仅有2.5~3.0个螺层(白玉蜗牛有2.5个螺层,亮大蜗牛仅有3个螺层),幼体蜗牛壳半透明,可见到心跳动,孵出后,通常藏在松软的泥土里,几天以后才陆续爬到体表活动,此时应把幼体转入到饲养箱(一般箱高10厘米,饲养土5厘米厚,留空间5厘米)池内饲养。刚孵出的幼体蜗牛壳特别薄,体质娇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差,这时要特别注意管理。转移幼体的过程中,不能用手或镊子镊取,只能用菜叶或湿布盖在土表,待幼体爬上去后,再把菜叶或湿布一起移至饲养箱内,以免碰坏或损坏幼体。从刚孵出的白玉蜗牛到长至高3厘米,亮大蜗牛幼体长至10厘米后,饲养密度应随着幼体的生长而逐渐由密到稀。另外,幼体的放养密度还应依据蜗牛的饲养方式和饲料的供应条件而定。一般在75厘米×45厘米的饲养箱内,可放养白玉蜗牛的幼体50~500个,亮大蜗牛幼体50~400个;在60厘米×40厘米×30厘米的饲养箱内,可放养白玉蜗牛幼体200个左右,亮大蜗牛幼体150个左右。
(2)保持饲养箱清洁。饲养盆每隔3~5天要冲洗1次,每天清除粪便、杂物及饲料,以防病菌和虫害。清除粪便的方法可用细毛刷将幼体小心刷入饲养盆中,用抹布抹净玻璃、盆壁或箱壁箱盖上面的粪便。饲料残料每天要清拣1次,拣残叶时要精细,一叶一茎地查看,看上面是否还有小蜗牛,千万不要将粘爬在残料上的幼体同残料一起扔掉。
(3)选好饲料。幼蜗牛孵化出来2~3天不吃不动,3天后才渐渐活动摄食,这时可用菜叶把它引诱出来,转入饲养盆中。饲料应选用鲜嫩多汁、易消化而富含营养的青饲料。开始喂些鲜嫩的丝瓜叶、莴笋叶、苦麻菜叶、蒲公英叶、幼嫩的青菜叶等。有条件的,可将上述菜叶放在葡萄糖水、麦乳精或酵母粉水中蘸一下投喂。切忌投喂烂动物、烂菜叶等腐败食物,以防有害微生物滋生,危害幼蜗牛的生存。幼蜗牛在饲养盆里饲养,上面加盖一块玻璃,当幼蜗牛两周后可适当加精饲料,精饲料的投放可用一块湿布,在玻璃上沿盆边擦湿一个圆平面,再撒些精饲养,把玻璃翻过来,幼蜗牛在盆里吃青饲料,爬到玻璃上又可吃精饲料。但不要过早加矿物质饲料,因为过早加矿物质,容易使幼蜗牛长成“小老”蜗牛,个体不大。
(4)要注意温湿度。幼蜗牛的生长要求稳定的温湿度,昼夜温差不能太大,温度忽高忽低易引起幼蜗牛发生死亡,特别是入冬和早春季节要注意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加强观察和管理。空气和饲养土过干或过湿都对幼蜗牛生长不利,过湿易滋生病菌和昆虫,饲养土发生霉烂,引起幼蜗牛死亡,过干会使幼蜗牛失去水分,影响生长。在喷水时还应特别注意不要把水直接喷洒在幼蜗牛身上,否则会引起蜗牛死亡。具体来说,随着蜗牛种类及生长速度不同,幼蜗牛对温湿度的要求也有差异,白玉蜗牛所需温度应在20℃以上,否则容易引起死亡,而亮大蜗牛的幼体则在15℃以上即可。管理好幼蜗牛是关系到迅速发展蜗牛数量与产量成败的关键,尤其在卵孵化的30天内,最易引起死亡,蜗牛幼体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弱,所以要特别注意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室内温度一般在20~30℃之间,土壤底部含水量以30%~40%为宜,空气相对湿度以80%~90%为宜。
(5)饲养土的要求。饲养土要求疏松、含多种营养成分的腐殖土。这是因为:一是幼蜗牛多在饲养土中栖息,以保持身体湿度的平衡;二是幼蜗牛需要从腐殖质中汲取大量养分。
(6)避免害虫对蜗牛的危害。一旦发现有害虫侵袭应更换盆中饲养土和清洗盆面,否则蚤蝇等会将蜗牛吃净,形成空壳。
(7)注意放养密度不要过密。放养过密会发生拥挤,出现采食困难,造成生长缓慢甚至死亡,每平方米面积养殖幼蜗牛2 000~3 000只。
幼蜗牛生长到1月龄后,贝壳出现明显的色素(即色带生长)这一特征,标志着蜗牛生长发育的旺期已经到来了,进入了生长期。进人生长期的蜗牛称为生长蜗牛。生长蜗牛(中蜗牛)一般是指2月龄到5月龄的蜗牛。生长蜗牛的特点是:食欲旺盛,摄食量大,生长速度快。
(1)提供散射光或红光,喷水尽量做到雾状,温度应控在25~35℃之间,28℃时摄食最旺,生长最快,需空气相对湿度为75%~90%,饲养土湿度为30%~40%。
(2)生长蜗牛除喂叶绿素含量高的鲜嫩蔬菜叶外,还要保证5%左右的优质混合精饲料。作为催肥,还可添加适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添加剂。在一段时间内,青饲料要丰富多样,不要长期投喂单一饲料,只有充分吸取多种营养,蜗牛才会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浸泡的青饲料应先洗净切碎,然后将精饲料撤人拌匀。若整叶投喂,精饲料敷在叶片上,强壮蜗牛就会因吃精饲料过多,造成蜗牛营养不均,强者更强,弱者更弱,不利于大批同步增重。应该注意的是不能因其生长旺盛而粗放管理和投放过量精饲料。
(3)要注意合理密度。因生长蜗牛增重迅速,要做到随时分箱管理,密度过大,互相攀爬,采食不均,会使一部分生长蜗牛出现半饥饿、半休眠状态,使群体生长蜗牛个体增重不均,差异较大,影响出售。放养密度一般2月龄每平方米1 000~2 000只;3月龄700~1 000只;4月龄500~700只,5月龄400~600只。
(4)生长蜗牛食量大,代谢快,排泄物多,所以要坚持每天打扫卫生,将残料粪便清除干净。平时饲养室内要注意换气,换气时要缓慢,可在饲养箱内饲养土平面箱内开孔,使箱内空气对流。换气过程中要保温保湿,如果湿度不够,温度低时喷热水,温度高时喷冷水。
达到5月龄的蜗牛已经具备繁殖能力,称这个时期的蜗牛为成年蜗牛。对于成年蜗牛的饲养管理除了要遵循蜗牛养殖的日常管理的基本常识外,还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为了促使成年蜗牛早产卵、多产卵、产好卵,应多喂鲜嫩多汁的饲料如青菜叶、莴苣叶、大白菜叶、瓜果(黄瓜、冬瓜和西瓜皮等),以及十字花科和禾本科植物及海产藻类等。也可利用剩余的米粉、馒头渣及甘薯、米糠、麦麸、玉米粉、贝壳粉、蛋壳粉、木薯粉、马铃薯粉、红薯粉以及经发酵后的干猪粪等作为蜗牛的饲养,并多搭配一些精饲料。
(2)蜗牛转入成年后,就可以转入到成年蜗牛养殖箱、池内或投放到有电网围栏等防逃设备的饲养池内饲养,注意做好防逃工作。因饲养的种类及条件不一致,成年蜗牛的放养密度各地可根据养殖场地和饲养来源情况灵活掌握,一般每平方米放养100~150只。
当饲养的蜗牛达到一定的重量后(法国散大蜗牛需8克以上,白玉蜗牛需40克以上)即可转为商品蜗牛,商品蜗牛售前除做好各项日常管理外,还要抓好以下两点:
(1)迅速催肥,商品蜗牛除多喂青饲料外,还应多搭配精饲料,促使蜗牛能迅速育肥。一方面增加肉质,一方面达到增重的目的。饲喂蜗牛的饲料投放,室外养殖低温季节可以2~3天投料1次,6—9月份需每天投料,投放前需除残渣;室内养殖应以蜗牛每次消耗量做参考,适时投放。
(2)增加青饲料品种、保持青饲料新鲜,这样才能使商品蜗牛的壳色带明显,颜色鲜亮,肉质白嫩,同时饲喂各种青菜、瓜果、树叶,事先必须用清水浸泡并洗涤干净、清除污染物对蜗牛的危害,以免影响蜗牛肉的品质。另外售前7天应注意增加钙质,如骨粉、蛋壳粉等,这样不但能迅速增加体重,而且还能使壳坚硬,减少运输中破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