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叶锈病的为害仅次于条锈病,但其发生较条锈病更为普遍。其夏孢子堆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叶鞘和茎秆上较少。影响叶锈病流行的主要因素是,越冬菌源的数量、春雨的多少和入春后气温的高低等。
1.分布与为害 小麦叶锈病过去以江苏、贵州等地发生较多,近年来在华北、西北和东北的一些地区发生也较严重。叶锈病的为害仅次于条锈病,但其发生较条锈病更为普遍。由小麦隐匿柄锈菌(Puccinia reconditavar.triticiErikss)引起,主要为害小麦,有时也可在一些禾本科杂草上发生。
2.症状 叶锈病的症状,初起是在麦叶和麦秆的表面出现褪绿的斑点,以后长出红褐色的夏孢子堆,最后形成黑色的疮斑。其夏孢子堆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叶鞘和茎秆上较少。冬孢子堆主要发生在叶背面和叶鞘上。夏孢子堆较小,橙褐色,圆形至长椭圆,不规则散生。冬孢子堆长椭圆形,散生,埋于表皮下。
3.发生规律 小麦叶锈病菌较耐高温,华北平原可在自生小麦苗上发生越夏,成为当地冬前麦苗的主要菌源。影响叶锈病流行的主要因素是,越冬菌源的数量、春雨的多少和入春后气温的高低等。其中春季3月下旬至5月上旬的温度、雨量最为关键。
4.防治方法 同“小麦条锈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