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布与为害 小麦纹枯病分布广泛,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淮平原均有发生。近年来在华北冬麦区发生严重。重病田在小麦抽穗前后,大量病株死亡,未死的病株,灌浆不满,千粒重显著下降。主要由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Bander Hoeven),其次为立枯丝核菌(R.solaniKuhn)引起,寄主范围广泛,除小麦外,还有大麦、燕麦、玉米、高粱、谷子、棉花、亚麻、大豆、花生等。
2.症状 主要发生在小麦叶鞘和茎秆上,拔节后症状明显。发病初期,在近地表的叶鞘上产生周围褐色、中央淡褐色至灰白色的梭形病斑,后逐渐扩大扩展至茎秆上且颜色变深,重病株茎基1~2节变黑甚至腐烂,常早期死亡。小麦生长中后期,叶鞘上的病斑常形成云纹状花纹,病斑无规则,严重时可包围全叶鞘,使叶鞘及叶片早枯;在病部的叶鞘及茎秆之间,有时可见到一些白色菌丝状物,空气潮湿时上面初期散生土黄色至黄褐色霉状小团,后逐渐变褐;形成圆形或近圆形颗粒状物,即病菌的菌核。
3.发生规律 主要以菌核附着在寄主病残体上或落入土中越夏或越冬,成为初侵染的主要来源。被害植株上菌丝伸出寄主表面,对邻近麦株蔓延进行再侵染。冬麦播种过早,太密,冬前麦苗过旺或使用氮肥过多,麦苗徒长以及春季遭受低湿寒害、脱肥或灌水太多的麦田,发病均较重。
4.防治药剂
作用特点:井冈霉素有极强的内吸性,具有治疗作用。主要用于防治水稻、麦类纹枯病。对水稻稻曲病、小粒菌核病,黄瓜、棉花、豆类立枯病,以及人参立枯病等有一定防治效果。
制剂:3%、5%水剂,5%、10%、20%水溶粉剂,5%可溶粉剂。
使用方法:防治麦类纹枯病采用拌种法,每100千克麦种用5%井冈霉素水剂600~800毫升,兑少量的水,用喷雾器均匀喷在麦种上,边喷边拌,拌完后堆闷几小时播种;采用药剂包裹种子法,每亩用5%井冈霉素水剂150毫升,与一定量的黏质泥土均匀混合,将麦种倒入泥浆内混合,然后撒入干细土,边撒边搓,待麦粒搓成赤豆粒大小晾干后播种。井冈霉素包裹种子可以减轻因纹枯病引起的烂芽,提高出苗率。3月下旬,田间纹枯病病株率达到30%左右,病株明显增多时,每亩用5%井冈霉素水剂100~150毫升,兑水60~75千克喷雾,重病田隔15~20天再喷1次,药液应喷于植株茎部。
注意事项:
①井冈霉素制剂可与多种杀虫剂同期使用,安全间隔期14天。
②井冈霉素虽属低毒杀菌剂,但配药人员和施药人员仍需注意防止污染手、脸和皮肤。
中毒急救:如有中毒事故发生,无特效解毒剂,可采用对症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