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布与为害 小麦腥黑穗病又叫黑疽、乌麦、腥乌麦等,是国内外重要的植物检疫对象。全国各地都有发生,以华北、华东、西南部分冬麦区发病较重。小麦得病后不仅造成减产或绝收,而且病粒内含有带鱼腥味的黑色毒物,人畜食用后将会引起中毒,由网腥黑粉菌[Tilletia caries (DC.)Tul.]或光腥黑粉菌[T.foetida (Walle.) Lindr.]引起。仅为害小麦。
2.症状 病株较健株矮,分蘖增多,病穗较短且颜色较深,初为灰绿色,后为灰白色,颖壳和麦芒稍向外张开,露出部分病粒。病粒较健粒粗短,初为暗绿色,后呈浅灰色,外面包着一层灰白色膜,里面充满鱼腥味的黑粉。
3.发生规律 小麦腥黑穗病属系统侵染型病害,即苗期侵染,后期呈现症状,1年只侵染1次。种子带菌是传播的主要途径。小麦脱粒时,病粒破裂,孢子飞散黏附在种子表面越夏或越冬。从小麦播种后到发芽,当温度适宜时,孢子萌发,由叶鞘侵入并达生长点。以后病菌以菌丝的形态在植株体内随小麦的生长而生长,最后到达穗部侵入开始分化的幼穗,破坏穗部的正常发育。至抽穗时,在子房内的菌丝又形成黑色的厚垣孢子,充满整个麦粒。凡是能推迟小麦出苗和降低小麦抗逆性的所有因素,均能加重小麦腥黑穗病的发生。
4.防治药剂
作用特点:含25%叔丁基三唑醇有效成分的乳油为富力库;含2%叔丁基三唑醇有效成分的拌种剂为立克秀。戊唑醇糸三唑类杀菌剂,作用机理是对病原菌的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起抑制作用。可以防治白粉菌属、柄锈菌属、喙孢属、核腔菌属和壳针孢属菌引起的病害。用于小麦种子拌种。
制剂:2%湿拌种剂,43%悬乳剂。
使用方法:每100千克小麦种子用2%戊唑醇湿拌种剂,有效成分2~3克(商品量100~150克)拌种,充分拌均匀,可有效地防治小麦散黑穗病和腥黑穗病。
注意事项:
①用该药处理过的种子严禁再用于人食或动物饲料,而且不能与饲料混合。
②用药剂处理过的种子必须与粮食分开存放,以免污染或误食。
③拌种后,要用肥皂和大量清水洗净脸、手和胳膊。
中毒急救:如果发生中毒,应立即就医。该药无特殊解毒剂,需对症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