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布与为害 玉米圆斑病在我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由炭黑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 carbonumull-strup .)引起,局部发生严重。
2.症状 玉米圆斑病为害果穗、苞叶、叶片和叶鞘。为害果穗,造成穗腐,病菌可深达穗轴。病部变黑凹陷,使果穗变形弯曲。子粒变黑、干瘪。叶片上病斑散生,初为水浸状,淡绿色或淡黄色小斑点,以后扩大圆形或卵圆形,有同心轮纹,病斑中部淡褐色,边缘褐色。苞叶上病斑初为褐色斑点,后扩大为圆形大斑,也具有同心轮纹,表面密生黑色霉层。
3.发生规律 由于穗部发病较重,所以带菌种子的作用更大,有些感病种子不能发芽而在土中腐烂,有时引起幼苗发病或枯死。遗落在田间或秸秆垛上残留的病株残体以及果穗子粒上潜存的菌丝体均可安全越冬,成为第二年田间发病的初侵染源。越冬病菌第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传播到玉米植株上,萌发侵入。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4.防治药剂
作用特点:三唑酮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持效期长、内吸性强的三唑类杀菌剂,被植物吸收后,能在植物体内传导。三唑酮的杀菌机制极为复杂,主要是抑制菌体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因而抑制或干扰菌体附着胞及吸器的发育、菌丝的生长和孢子的形成。三唑酮对某些病菌在活体中活性很强,但离体效果很差,对菌丝的活性比对孢子强。
三唑酮可以与许多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等现混现用。
制剂:5%、15%、25%可湿性粉剂,1%粉剂,20%三唑酮乳油,15%三唑酮烟雾剂,20%、25%三唑酮悬浮剂。
使用方法:在玉米吐丝盛期进行,重点喷洒果穗。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20%粉锈宁乳油400~500倍液喷雾。喷药后24小时内遇雨要重新喷药,一般连喷2次,间隔7~10天。
注意事项:
①麦类、玉米、高粱等粮食作物上在收割前35天停止使用。
②可与代森锌、敌百虫、氧化乐果等多种农药混合使用。
③用于拌种时,应严格掌握用量和充分拌匀,以防药害。
中毒急救:一般只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性。对症治疗,误食立即催吐、洗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