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病斑继续扩大绕茎1周后,病部逐渐干枯,病苗直立死亡。条件适宜时,菌丝直接侵入寄主致病。病原菌在13~40℃的温度范围生长,最适温度17~28℃,同时,要求较高湿度。苗床温暖、高湿、播种过密、分苗不及时、幼苗徒长,均有利于立枯病发生。
1.病原 Rhizoctnia sotani KuHn,属半知菌亚门,立枯丝核菌,俗称糊根。
2.识别方法 发生在育苗后期,为害部位主要是茎基部。病部初呈褐色椭圆形斑,病部渐凹陷,边缘明显,高湿时病部长出褐色轮纹或褐色稀疏的蛛丝状菌丝。病斑继续扩大绕茎1周后,病部逐渐干枯,病苗直立死亡。
3.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存活2~3年。条件适宜时,菌丝直接侵入寄主致病。病原菌在13~40℃的温度范围生长,最适温度17~28℃,同时,要求较高湿度。苗床温暖、高湿、播种过密、分苗不及时、幼苗徒长,均有利于立枯病发生。该病除为害黄瓜外,还为害茄果类、豆类、白菜、油菜、甘蓝等。
4.防治药剂
(1)氢氧化铜(可杀得)
剂型:77%可湿性粉剂。
防治时期:发病前或发病始期。
使用方法:1000倍药液喷雾,间隔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注意事项:蔬菜苗期采用安全浓度喷药防病。
(2)代森锰锌
剂型:80%可湿性粉剂。
防治时期:发病前或发病始期。
使用方法:500倍药液喷雾,间隔10天1次,防治2~3次。
注意事项:不宜与铜制剂和碱性农药混用;对皮肤和黏膜有刺激,注意安全使用;宜存放在干燥、阴凉处,以避免受潮失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