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病部以上部位很快枯萎死亡。条件适宜时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温度20℃,相对湿度85%以上,有利发生流行。相对湿度70%以下,则发病轻微。田间植株过密、通风透光差、排水不良、湿度大或氮肥过多、连作重茬等均有利菌核病的发生。
1.病原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属子囊菌亚门,称核盘菌。
2.识别方法 发病多从茎基部开始,初为水渍状不规则形褐色斑,上下扩散,病部腐烂。在潮湿条件下,病部表面有白色棉絮状菌丝,以后形成黑色鼠粪状、坚硬的菌核。病部以上部位很快枯萎死亡。
3.发生规律 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越冬,可存活1~3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温度20℃,相对湿度85%以上,有利发生流行。相对湿度70%以下,则发病轻微。田间植株过密、通风透光差、排水不良、湿度大或氮肥过多、连作重茬等均有利菌核病的发生。
4.防治药剂
(1)速克灵
剂型:40%可湿性粉剂。
防治时期:发病初期。
使用方法:1500倍药液喷雾,间隔10天1次,防治2~3次。
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药剂和有机磷药剂混用;幼苗、弱苗或高温条件下施用时浓度不宜偏高,在白菜、萝卜上施用时也应慎重;病菌易对其产生抗药性,要及时换用其他类型的杀菌剂。
(2)菌核净(纹枯利)
剂型:40%可湿性粉剂。
防治时期:发病初期。
使用方法:2000倍药液喷雾,间隔10天1次,防治2~3次。
注意事项:雾滴细且均匀,避免和碱性强的农药混用。
(3)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
剂型:70%可湿性粉剂。
防治时期:发病初期。
使用方法:600倍药液喷雾,间隔10天1次,防治2~3次。
注意事项:不能与铜制剂、碱性药剂混用;长期使用,病菌会产生抗药性,降低防治效果,应与其他药剂轮换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