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原 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属鞭毛菌致病疫霉菌。
2.识别方法 此病可侵染叶片、茎蔓和薯块。叶片感病,从中下部叶开始,先在叶尖或叶缘出现水渍状绿褐色小斑点,周围具有较宽的灰绿色晕环,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展成黄褐至暗褐色大斑,边缘灰绿色,界限不明显,常在病健交界处产生1圈稀疏白霉,即病菌孢囊梗和孢子囊,雨后或清晨尤为明显。空气干燥,病斑变褐,干枯,破裂或卷缩。茎秆和叶柄感病,多形成不规则褐色条斑,严重时致叶片萎垂卷曲,终致全株黑腐。薯块感病,初生浅褐色斑,以后变成不规则褐色至紫褐色病斑,稍凹陷,边缘不明显,病部皮下薯肉呈浅褐色至暗褐色,终致薯块腐烂。
3.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播种带菌薯块多不能发芽或发芽后即死去,有的可以出土,但多成为中心病株,以后在病部产孢子囊。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形成发病中心。病菌孢子囊还可随雨水或浇水渗入土中侵染薯块,产生病薯,作为下一季的主要侵染源。日暖夜凉,空气潮湿有利发病。气温18~22℃,相对湿度95%以上,利于孢子囊形成;冷凉高湿或叶面积水利于游动孢子形成;气温24~25℃,植株表面结水,有利孢子囊直接产生芽管形成侵染。马铃薯生长期多雨、多雾、空气潮湿病害发生严重。平均气温10~22℃,连续3天相对湿度高于75%,3~5天后即出现中心病株,连续3旬相对湿度高于70%,病害将大流行。此外,施氮肥过多、土壤黏重、地势低洼、植株生长茂密等有利发病。
4.防治药剂
(1)霜脲·锰锌(克露)
剂型:72%可湿性粉剂。
防治时期:发病初始阶段。
使用方法:700倍药液喷雾,间隔10天1次,防治2~3次。
注意事项:不宜与碱性农药、肥料混合使用;施药时,如本药接触皮肤和眼睛,要用大量清洁水冲洗;少量吸入药雾时,将患者移离有毒环境,到有新鲜空气流通的地方休息。
(2)霜·锰锌(杀毒矾)
剂型:64%可湿性粉剂。
防治时期:发病初始阶段。
使用方法:400倍药液喷雾,间隔10天1次,防治2~3次。
注意事项:不宜与铜制剂和碱性农药混用;对皮肤和黏膜有刺激,注意安全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