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水稻病株根节出现褐色或深褐色腐烂,是什么病害

水稻病株根节出现褐色或深褐色腐烂,是什么病害

时间:2023-11-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水稻病株根节出现褐色或深褐色腐烂,是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该病是由菊基腐欧氏菌玉米致病变种侵染引起的细菌性病害。发病轻,引起千粒重下降、出米率低,严重时水稻颗粒无收。该病主要通过水稻根部和茎基部的伤口侵入。病菌由植株伤口侵入。继后出现枯孕穗、白穗等症状。田间喷药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应以预防为主,一定要在水稻发病前施药,否则将影响效果,应在水稻移栽前7~10天、分蘖期、抽穗前期各施药1次,效果显著。

水稻病株根节出现褐色或深褐色腐烂,是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该病是由菊基腐欧氏菌玉米致病变种侵染引起的细菌性病害。发病轻,引起千粒重下降、出米率低,严重时水稻颗粒无收。

【危害症状】 一般在分蘖期至抽穗、灌浆期发生,主要危害水稻根节部和茎基部。①水稻分蘖期发病,常在近土表茎基部叶鞘上产生水渍状椭圆形斑,渐扩展为边缘褐色、中间枯白的不规则形大斑,剥去叶鞘可见根节部变黑褐色,有时可见深褐色纵条,根节腐烂,伴有恶臭,植株心叶青枯变黄。②拔节期发病,叶片自下而上变黄,近水面叶鞘边缘褐色,中间灰色长条形斑,根节变色伴有恶臭。③穗期发病,病株先失水青枯,后形成枯孕穗、白穗或半白穗,根节变色有短而少的侧生根,有恶臭味。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独特症状是病株根节变为褐色或深褐色腐烂。该病常与小球菌核病、恶苗病、还原性物质中毒等同时发生;也有在基腐病株枯死后,恶苗病菌、小球菌核病菌等腐生其上。该病主要通过水稻根部和茎基部的伤口侵入。

【侵染循环】 目前对该病的侵染循环尚缺乏系统研究,初步认为,病菌能在病稻草和田间病残体中,以及田边的菖蒲等杂草上越冬,种子带菌也可能为初侵染来源之一。病菌由植株伤口侵入。大田发病一般有3个明显高峰,即分蘖期进入第1次发病高峰,以“枯心型”病株为主;孕穗期为第2次发病高峰,以“剥死型”病株为主;抽穗灌浆期为第3次发病高峰,以“青枯型”病株为主。继后出现枯孕穗、白穗等症状。

【发生特点】 一般粳稻发病重,糯稻次之,籼稻轻。苗期重,成株期轻。偏施氮肥、土质黏重、地势低、排水不良发病重。

【防治措施】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重点抓好化学防治。

(1)农业防治 可参考“水稻白叶枯病”。

(2)种子处理

(3)田间喷药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应以预防为主,一定要在水稻发病前施药,否则将影响效果,应在水稻移栽前7~10天、分蘖期、抽穗前期各施药1次,效果显著。用下表中的杀菌剂可以较好地防治该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