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黑尾叶蝉是什么病?

黑尾叶蝉是什么病?

时间:2023-11-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黑尾叶蝉取食上部叶片传毒率高达67%,中部叶片为55%,下部叶片为34%,该虫能终身带毒,传毒率高达89.3%,病毒不经卵传给下一代。有些病株出现高节位分蘖,同时在分蘖节上长出不定根,少数剑叶变小呈竹叶状。7月后孵化的叶蝉从早稻田病株上获毒,迁飞到双季晚稻上传毒,导致晚稻发病。越冬代若虫从晚稻病株上获取病毒后越冬。由于叶蝉从获取病毒到传病这段循回期长达27~90天,因此发病缓慢。生产上生长后期染病的,减产较少。

水稻植株出现高节位分蘖,同时在分蘖节上长出不定根,少数剑叶变小呈竹叶状,是水稻黄萎病。该病为病毒病,是由黑尾叶蝉传播的。分布在南方稻区。黑尾叶蝉取食上部叶片传毒率高达67%,中部叶片为55%,下部叶片为34%,该虫能终身带毒,传毒率高达89.3%,病毒不经卵传给下一代。叶蝉有偏嗜黄萎病株习性。

【危害症状】 病株叶色均匀褪绿成为浅黄色,叶片变薄,质地也较柔软,植株分蘖猛增,呈矮缩丛生状,根系发育不良。有些病株出现高节位分蘖,同时在分蘖节上长出不定根,少数剑叶变小呈竹叶状。苗期染病的植株矮缩黄化不能抽穗;分蘖后期发病,一般在主茎及早生分蘖上表现无病或轻微病状,能抽穗结实,但出现包颈穗,结实不良,而其余分蘖仍矮缩黄化,次生黄化小分蘖不断丛生。

【侵染循环】 主要靠黑尾叶蝉、二点黑尾叶蝉、二条黑尾叶蝉等叶蝉传毒。病毒主要在黑尾叶蝉体内和几种野生杂草上越冬,成为第2年初侵染源。染病稻茬长出的再生稻苗或再生稻仍可发病,成为侵染源。7月后孵化的叶蝉从早稻田病株上获毒,迁飞到双季晚稻上传毒,导致晚稻发病。越冬代若虫从晚稻病株上获取病毒后越冬。由于叶蝉从获取病毒到传病这段循回期长达27~90天,因此发病缓慢。生产上生长后期染病的,减产较少。

【发生特点】 叶蝉个体亲和力取决于叶蝉获取类菌原体的迟早及冬季气温高低,若叶蝉冬前获毒早,冬季气温越高,则越冬后具侵染性个体愈多。

【防治措施】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抓好化学防治,南方应把防治重点集中在晚稻生长早期的预防上。

(1)农业防治 首选抗病品种、抗虫品种。如福建的赤块矮选,湖南的湘抗32、余赤2318,台湾的台北131、台北130、农林49。

(2)药剂防治 必要时可在育秧期、返青分蘖期用药,用药种类参见“黑尾叶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