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叶片卷曲成筒状,漂浮在水面上,是稻水螟的危害状。稻水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又称稻水野螟、稻筒卷叶螟、稻筒螟。北起黑龙江、内蒙古,南至台湾、广东、广西、云南,东起沿海,西至宁夏、甘肃至四川、云南,均有分布。
【危害特点】 幼虫吐丝将叶片卷曲成筒状,漂浮在水面上,隐居其中危害水稻叶片。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5毫米左右,翅展19毫米,头部、胸部黄白色,腹部浅黄色,各腹节的末端具黑褐色鳞片。前翅黄色,并有2条与外缘平行的白色条纹,外条细,内条粗且下段弯向翅的后缘,沿中室还有1条白色条纹,前缘中间生暗褐色点,中室有小黑点2个,中室以下生有1条斜线,所有白色条纹的边缘均为暗褐色,缘毛白色;后翅基部的斑点暗褐色,中横线黑褐色,外横线较广,色黄,两侧褐色。外缘线黄色,内外侧有黑线,外侧之内有黑点1列,其前后角与外横线相连。缘毛灰色。两翅反面灰白色。幼虫体长15毫米,扁,浅灰色。头浅褐色,具浓褐色斑纹,胴部第1节背面特大,浅褐色,有椭圆形环纹,胸足具长爪。卵长柠檬形,一端尖嘴状,一端平坦,表面有纵沟。蛹长8毫米,浅黄色,腹部2~4节气孔片突出,赤褐色。
【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1代。成虫于7月间盛发。成虫将卵产在水面的叶片上,卵块有卵粒30~50粒。幼虫能背负以稻叶做成的筒巢,匍匐在稻田水底泥土上或浮在水面,食害根茎及叶片。有转株危害习性。老熟后在茎基部化蛹。
【防治措施】 以物理防治为基础,抓好药剂防治。
(1)物理防治 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2)药剂防治 发现有虫马上排水,水口处挡草篱,防止幼虫蔓延。防治药剂可参照水稻“三化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