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植株矮小黄瘦,须根腐烂,是水稻长腿水叶甲的危害状。长腿水叶甲属鞘翅目叶甲科害虫,又称稻食根叶甲、稻根叶甲、稻食根虫、稻根金花虫、食根蛆、车兜虫、饭米虫、饭豆虫、下涝虫。
【危害特点】 幼虫群集危害须根,成虫取食叶片,常吃成小孔或吃去叶肉。受害后植株矮小黄瘦,须根腐烂。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6~9毫米,宽2~3.2毫米。体绿褐色,基色淡棕色,具金属光泽。头部铜绿至紫黑色。触角不完全棕色,一般各节基部棕红或淡棕,端部黑褐。前胸背板铜绿或金绿。鞘翅底色棕黄或棕栗,带绿色光泽,有的金绿、有的蓝绿。腹面被银色毛。头被细刻点及毛,额瘤隆起。触角第1节很膨大。前胸背板近方形,表面较光洁,具粗细不一的横皱纹。鞘翅表面光洁无皱纹,基半部刻点较端半部的粗。后足腿节较细长,基部细狭,中后部膨大,端部具一大齿。末龄幼虫体长9~10毫米,头小,腹部肥大,略弯曲,体白色,具3对胸足,无腹足,尾端具尾钩1对。蛹白色,长8毫米左右,外有胶质薄茧,红褐色。卵长椭圆形,稍扁平,排成卵块状,淡黄色,每块约20粒。
【发生规律】 大多数地区每年发生1代,北方部分地区1~2年1代。以幼虫钻入土下或杂草根部越冬。第2年15厘米处土温稳定在18℃以上,幼虫上升爬至表土6~10厘米处取食根系,土温23℃危害最盛。老熟后即在稻根或其他野生寄主植物根部化蛹。江苏苏北4月下旬至5月上旬幼虫开始取食,5~8月化蛹,7月进入羽化和成虫产卵盛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进入孵化盛期,10月开始越冬。江西危害期则较前者提早半个月左右。湖北5月初至6月上中旬危害莲藕,6月后出现各虫态,7月成虫渐多。
成虫在土中羽化爬至水面,在叶片上停息,经1~3天即行交配和产卵,产卵期4~8天。成虫寿命7~11天。每头雌虫平均产卵130粒。成虫行动活泼,稍受惊动即飞他处。具有假死性,能吃稻叶,但最喜取食眼子菜。幼虫孵后下爬至土中危害嫩根,严重的1条地下茎有虫数十条,幼虫期10个多月,成熟后结薄茧化蛹。卵多产在眼子菜、稻、莲、长叶泽泻叶背面,卵期6~9天,长者11天,多在中午至晚8时孵化,其中以下午2~6时最多。蛹期15~17天。
【防治措施】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兼顾物理防治,重点抓好化学防治。
(1)农业防治 实行水旱轮作。清除田间杂草,翻地时把眼子菜、鸭舌草等水生植物压入泥中。
(2)物理防治 成虫盛发期用眼子菜等诱集成虫,产卵后集中烧毁或深埋。
(3)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防治水稻长腿水叶甲较为有效的措施之一,用下表中的杀虫剂可以较好地防治该害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