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湿栽水芹的意义
水芹菜湿地栽培
湿栽水芹是由水芹地方资源中筛选出来的只需田间土壤湿润而无明水即可正常生长的新品种类型。水芹湿栽产品小叶较多,占总重20%以上,而小叶中黄酮、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矿物质元素等含量均显著高于叶柄。含有较多的黄酮具有明显的降血压、降血脂效果;而干物质中一半以上的膳食纤维,堪称“肠道清道夫”。针对目前已经出现且日益严重的“营养过剩”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生,积极推广此类产品,实施“膳食干预”行动计划,有助于改善国民身体素质。
水芹湿地栽培的优点
湿栽水芹可以在塑料大棚或日光温室等旱生菜田中正常生长,从而突破了水生蔬菜只能在水田生长的常规。种植者可以轻松地在田间操作,不必下水田甚至水塘操作,显著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亩产量可达5000千克以上,属于典型的高产蔬菜,可以明显增加农民收入。对于淮河以北广大地区来说,可以引进种植,就近鲜销供应市场。
目前保护地蔬菜连作障碍现象日趋严重,利用湿栽水芹实施有限的“水旱轮作”,可以明显降低土壤中病虫害基数和盐基离子的浓度,从而有效地缓解土壤连作障碍,实现保护地蔬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设施类型
适宜水芹湿栽的设施类型
淮北地区宜使用日光温室和可以内设小拱棚的大棚,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宜使用可以内设小拱棚的大棚,长江以南地区可使用单层覆盖的大、中棚。因水芹对水分需求量较高,覆盖的塑料薄膜只需采用单片式,一般不需要通风降湿。
3.施肥、耕翻及平整
栽培地准备
水芹生长量大,应施足基肥;而且为保证产品品质,以腐熟有机肥为宜,一般每亩施腐熟农家肥料2500~3000千克,另加45%的三元复合肥25千克。然后充分耕翻,深度15厘米即可。平整后根据不同设施类型,做成宽2米左右、埂高10厘米的平畦(以常规6米大棚为例:两边留30~50厘米的埂,中间留50厘米宽的埂作为走道,埂高于畦面10厘米左右,形成2个宽2.25~2.45米宽的平畦。然后施基肥、耕翻、平整)。
4.播种、匀苗
排种育苗
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下旬露地或保护地播种育苗,保护地内直接播种应在11月中旬以前完成。在畦面间隔10厘米左右开3厘米左右的浅沟,将从留种田中拔出的水芹种茎先掐除顶端果穗、花序或顶芽,然后首尾相连平放沟底。若种茎较细、节间较稀,也可2根一起排放,上覆薄土,以种茎在浇水或灌溉后不暴露为度,每亩用种量约150千克。播种后每天喷数次水保持表土湿润。当新苗长到10厘米左右时,进行匀苗补缺或疏苗移栽,使本田苗间距保持在6~8厘米。
5.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要求
出苗后可将较密处的幼苗挖出另田移栽,栽后浇足连根水。移栽密度以间距10厘米左右为宜。应使畦面保持充分湿润,生长过程中土壤相对含水量保持在90%以上;幼苗成活以后,保持田间土壤表面潮湿,以保证水芹生长和保持较嫩的品质。生长过程中除了施用大量基肥外,在匀苗、移栽活棵及每次采收后,都应每亩撒施尿素15~20千克和45%的三元复合肥10~15千克,或尿素20千克加钾肥10千克,促进植株生长。水芹的生长适温为15~20℃,10℃以下生长缓慢、25℃以上产品粗纤维较多,口感粗老,因此,严冬季节若棚内温度较低,可再架设小拱棚保温。而如果棚内温度每天有较长时间超过25℃,则应注意揭棚降温。
◇专家提醒◇
有机复合肥料含有微生物活化菌,它是由有机肥、无机肥、菌肥、增效剂复合而成的“四合一”肥料,实现了各种肥料的科学配方,优势互补,效益互促,是实现大棚蔬菜平衡施肥的最佳肥料之一。
6.采 收
适时采收
大棚种植的水芹在田间群体高度达30~50厘米时,即可靠近地表面收割,去除枯黄叶片,扎把或包装后上市销售。
开春后为让出大棚种植其他作物,可在收割后留下的根茬中,选择符合品种特性的植株连根挖出,整墩以30~35厘米间距,移栽到露地的选留种田块。也可拆分成小墩或单株以20厘米间距移栽,以提高扩繁系数。留种田栽培中应适当多施钾肥,以使花茎粗壮、芽位充实饱满。生长过程中田间不宜有积水,以防花茎腐烂。
◇专家提醒◇
蔬菜采收后保鲜的关键是降低呼吸强度。影响蔬菜呼吸强度最主要的环境因素是温度,温度愈高呼吸愈旺盛,温度愈低呼吸作用也就愈弱。所以在蔬菜包装运输过程中,既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又要采用适当的包装,避免蔬菜呼吸时造成热量蓄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