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油菜产业种植的主要品种及其优势产区

油菜产业种植的主要品种及其优势产区

时间:2023-11-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各地推广种植的品种来看,由江西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赣油杂1号在全省各地区都有种植,而其他品种由于小气候及耕作制度的不同,种植的区域范围有所局限。目前在江西省主要推广的品种有赣油杂1号、赣油杂2号、湘杂油1号、湘杂油743、湘杂油763、秦优9号、中双9号、华赣油1号、中油杂2号、中油杂12号等。最高亩产量达186.59kg。2006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三、油菜产业种植的主要品种及其优势产区

由于区域小气候及耕作制度的不同,全省推广的品种较多,南昌种植的主要品种有湘杂油763、湘杂油1号和赣油杂3号等;景德镇种植的主要品种有丰油701、赣油杂1号和赣油杂2号;萍乡种植的主要品种有湘杂油763和湘杂油6号;九江种植的主要品种有浔油8号、中油杂4号、秦优9号、华赣油1号、秦油7号、湘杂油2号、中油杂9号、赣油杂1号、绵油12号、中油杂12号、中油杂6号、中双9号、赣油杂2号和华油杂14号等;新余种植的主要品种有湘杂油763、湘杂油1号和赣油杂3号等;赣州种植的主要品种有湘杂油780、赣油杂2号和赣油杂5号等;吉安种植的主要品种有湘杂油5号、赣油杂1号、湘杂油743、湘杂油6号、赣油杂5号和德油5号等;宜春种植的主要品种有农油6号、新德油王、赣两优2号、两优586、荆油2号、华油杂10号、中油杂9号、赣油杂2号等;抚州种植的主要品种有蓉杂油6号和蓉油10号等;上饶种植的主要品种有华杂8号、蓉油11号、赣油杂1号、浙油2号、中油杂6号、广源58、德油5号和中油045等。从各地推广种植的品种来看,由江西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赣油杂1号在全省各地区都有种植,而其他品种由于小气候及耕作制度的不同,种植的区域范围有所局限。

目前在江西省主要推广的品种有赣油杂1号、赣油杂2号、湘杂油1号、湘杂油743、湘杂油763、秦优9号、中双9号、华赣油1号、中油杂2号、中油杂12号等。

(1)赣油杂1号

[品种来源]赣油杂1号是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成的“两系”双低优质油菜杂交组合,表现高产、优质、抗耐性强,熟性较早,具有较强的抗耐菌核病的能力,2003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组合属半冬性、中熟偏早;苗期长势强,叶色深绿,株高中等,168cm左右,株型紧凑,分枝节位较低,分枝数较多,8个左右,单株结角较密,310个左右,每角粒数20.29粒,千粒重3.9g左右。抗(耐)菌核病能力较强,发病率为6.13%,病指为3.42。芥酸含量0.59%,硫甙含量21.5μmol/g,含油量为40%~42.8%。

[产量表现]2000~2002年江西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117.69kg,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0.99%,居试验第一位。2002~2003年度全国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40.36kg,比中油821增产14.95%,达极显著水平,居试验第三位。最高亩产量达186.59kg。在江西永修县大面积生产示范平均亩产120.8kg,比中油821增产21.9%以上。高产可达150kg以上。目前已在全省推广,深受农民喜爱,经济效益显著。生育期适中,适应性较广;该组合全生育期204d,比中油821早熟2~3d,苗龄弹性大,早播培育壮苗促进冬发而很少出现早苔早花现象,田间繁茂性极好。4月底或5月初成熟,可作三熟(与水稻轮作)或二熟制(与棉花套种)油菜栽培品种。适宜长江中游地区种植。

(2)赣油杂2号

[品种来源]赣油杂2号是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成的三系双低优质油菜杂交组合,表现高产、优质、抗耐性强,熟性较早,具有较强的抗耐菌核病的能力,2005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属甘蓝型半冬性,中熟偏早,全生育期为202.2d,比对照早熟1.5d。该组合生长稳健,综合性状优异,分枝高度63.6cm,一次分枝7.1个,单株角果数267.7个,每角粒数19.4粒,千粒重3.7g。品质优,芥酸含量0.75%,硫甙含量为21.2μmol/g,含油量在40%左右。抗逆性强,抗(耐)菌核病,发病率为4.58%,病指1.96,耐肥、耐渍、耐寒性强,抗倒。

[产量表现]在2000~2001年度的组合比较试验中,平均亩产127.5kg,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0.9%,增产显著。2001~2002年江西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109kg,比对照增产10.89%,增产极显著;2002~2003年江西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133kg,比对照中油821增产23.15%,增产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平均增产17.3%,居试验第一位。全省各地均可种植。

(3)湘杂油1号

[品种来源]湘杂油1号是湖南农业大学油料作物研究所官春云院士等利用油菜化学杀雄技术育成的优质高产杂交油菜品种。该品种集优质、高产、多抗于一体,已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我国长江流域主推油菜品种。

[特征特性]湘杂油1号为中熟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株高170cm左右,一次有效分枝8~10个,二次有效分枝5个以上,单株角果数多,果较粗长,果粒数超过20粒,种子黑褐色,千粒重3.8g左右。芥酸含量0.06%,硫甙含量18.33μmol/g,含油量约39%。该品种具有较强的抗(耐)菌核病能力,同时具有极好的低温结果能力,田间很少出现分段结实现象,十分适合我国长江流域油菜花果期低温多雨的气候特点。

[产量表现]该品种在湖南省优质油菜区试中,产量为119kg/亩,比对照湘油11号增产19.26%,比秦油2号增产1.57%,是区试中唯一比秦油2号增产的品种;1998~1999年度,该品种在湖南省15个点的试种示范中,平均产量为166.6kg/亩,比油研7号增产20.6%,比湘油13号增产17%,部分田块产量超过200kg/亩;1999~2000年度在全省示范种植中,多数点的产量达到150kg/亩以上;2001年该品种在湖南、江西、安徽等省大面积种植,一般比当地推广品种增产20kg/亩以上。

(4)湘杂油743

[品种来源]湘杂油743系湖南农业大学油料作物研究所育成的核不育杂交油菜新组合。2006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甘蓝型半冬性核不育杂交油菜新品种,全生育期为220d左右。子叶较大,幼苗直立,叶片大,裂叶少,淡绿色,繁茂性好,叶柄中等,茎秆坚硬,抗倒性强。株高160cm左右,一次有效分枝数8~10个,单株有效角果数400个左右,其中主花序有效角果数80个左右,角果较长大,每果粒数20粒,千粒重4g。含油量40.2%,芥酸含量1.15%,硫甙含量31.2μmol/g。菌核病平均发病率6.66%,病指为3.38,表现出较强的抗菌核病能力。

[产量表现]在2003~2004年度的江西省油菜新品种区域中,平均亩产149.03kg,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9.42%,增产极显著,居参试品种(组合)首位,所有试点均比对照增产,其中两点居第一位;在2004~2005年度江西省油菜新品种区域中,平均亩产131.14kg,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7.15%。两年区试平均产量为140.06kg/亩,比对照增产13.29%。2004~2005年度,该组合在湖南的澧县、临澧、鼎城、临湘4县区进行了生产试验和试种示范,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169.08kg/亩,比对照湘油15号增产12.25%,试验示范中平均产量为180.45kg/亩。生产试验和试种示范中,表现出较好的丰产、稳产性。

(5)湘杂油763

[品种来源]湘杂油763是湖南农业大学选育的杂交油菜品种。2008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全生育期220d左右。幼苗直立,叶片大,裂叶少,叶色淡绿,繁茂性好,叶柄中等,茎秆坚硬。株高180cm左右,一次有效分枝数8个左右,单株有效角果数300个左右,主花序有效角果数80个左右,角果较长,每角粒数22粒左右,千粒重3.8g。田间表现菌核病、病毒病发病较轻。经检测(商品籽),硫甙含量18.15μmol/g,芥酸含量0.1%,粗脂肪含量45.71%。

[产量表现]湘杂油763在湖南省2006年区试中平均亩产163.14kg,比对照湘杂油2号增产4.53%,增产不显著;2007年续试平均亩产162.6kg,比对照中油杂2号减产3.0%,减产不显著,产油量74.32kg,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11.3%。两年区试平均亩产163kg。

(6)秦优9号

[品种来源]秦优9号是陕西省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出来的甘蓝型三系杂交油菜,2003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为甘蓝型半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全生育期黄淮流域平均239d,长江下游流域平均232d。幼苗半直立,子叶肾脏形,苗前期生长较慢,叶深裂,顶端边缘微翘,叶色深绿,叶片厚,被蜡粉,茎绿色,花色淡,花粉饱满,角果中大,直生稍上挺,角密,角多,粒多,杂种长势强,整齐,春发快,花期长,恢复率高,中早熟,成熟时色泽黄亮,部分角果阳面带紫红色。平均株高黄淮流域185cm,长江下游地区160cm,有效分枝部位65cm,一次有效分枝10个,全株有效角果数黄淮流域332个,长江下游地区440个,每角粒数24粒,千粒重2.94g。该品种低感菌核和病毒病,抗冻、抗倒性弱。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区试抽样检测,芥酸含量0.43%,硫甙含量19.11μmol/g,含油量38.62%。

[产量表现]2001~2002年度参加黄淮组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80.97kg,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10.03%;2002~2003年续试,平均亩产192.07kg,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10.86%;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86.52kg,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10.46%。2002~2003年参加黄淮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3.6kg,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7.56%。2002~2003年度参加长江下游组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40.23kg,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9.72%,2003~2004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73.56kg,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0.44%;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56.89kg,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4.4%。2003~2004年度参加长江下游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5.36kg,比对照中油821增产8.35%。

(7)中双9号

[品种来源]中双9号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通过复合杂交系选出的甘蓝型半冬性油菜常规品种,2005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甘蓝型常规油菜品种,全生育期220d左右,比对照中油杂2号早1d。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长柄叶,叶片厚,大顶叶。越冬习性为半直立,叶片裂片为缺刻型,叶缘波状;花瓣颜色淡黄色。株高155cm左右,分枝部位30cm左右,一次有效分枝数9个左右,主花序长度65cm左右,单株有效角果数331个左右,角果着生角度为斜生型,每角粒数20粒左右,千粒重约3.63g左右,种皮颜色深褐色。田间抗性调查结果:菌核病平均发病率6.83%、病指3.14,病毒病平均发病率0.4%、病指0.13。2005年抗病鉴定结果:低抗菌核病,低抗病毒病。抗倒性强。品质检测结果:平均芥酸含量0.22%,平均硫甙含量17.05μmol/g(饼),平均含油量为42.58%。

[产量表现]2003~2004年度参加长江中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72.74kg,比对照中油821增产7.29%;2004~2005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45.27kg,比对照中油杂2号减产9.96%。2004~2005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6.72kg,比对照中油杂2号减产0.96%。

(8)华赣油1号

[品种来源]华赣油1号是华中农业大学利用杂交选配的三系杂交油菜组合,2005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属甘蓝型半冬性。全生育期204.2d。株高155.4cm,该品种生长稳健,一致性较好,抗倒耐渍性强。分枝高度57.9cm,一次分枝7.5个,全株有效角果数256.4个,每角粒数23.2粒,千粒重3.4g。硫甙含量25.7μmol/g,芥酸含量0.00%,含油量42.01%,菌核病病株率7.1%,病指3.4。

[产量表现]2002~2004年参加江西省油菜区试,2002~2003年平均亩产135.0kg,比对照中油821增产25.0%,极显著;2003~2004年平均亩产146.78kg,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7.61%,达显著水平。

(9)中油杂2号

[品种来源]中油杂2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选育出的三系杂交油菜品种,200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中熟甘蓝型油菜杂交种,比中油821晚熟1~2d。半直立,苗期长势较快,生长势强,叶色深绿,叶缘较深裂,顶裂叶较大,植株较高大(175cm左右),分枝高度40cm左右,一次有效枝数8~12个,单株有效果数360个左右。每果粒数17~21粒,种子黑褐色,籽粒较大。该品种为双低品种,芥酸含量0.9%,硫甙含量为20.7μmol/g,含油量40.86%。抗性与中油821相当。

[产量表现]1998~2000年参加全国长江中游区试。1998~1999年平均亩产143.0kg,较中油821增产13.45%;1999~2000年平均亩产166.05kg,较对照增产14.36%。两年平均较对照增产13.95%。1999~200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5.30kg,较对照增产15.25%。

(10)中油杂12号

[品种来源]中油杂12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出的三系杂交油菜品种。2005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甘蓝型油菜。植株较高,生长势较旺,分枝部位较低,抗倒性一般。苗期半直立,叶色深暗绿,顶裂叶片较小,叶片长度中等、较宽,侧裂叶4对以上,裂叶深,叶脉明显,叶片边缘有小齿,波状。花期集中,黄花,花瓣长度中等,较宽,呈侧叠状。区域试验中单株有效角果数323.2个,每角粒数19.4粒,千粒重3.78g。菌核病发病率7.71%,病指5.20;病毒病发病率1.14%,病指0.77;对菌核病和病毒病的抗(耐)病能力比中双9号略差。出苗至成熟213.7d,与中双9号相同。品质经农业部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粗脂肪含量41.84%,芥酸含量0.33%,饼粕硫甙含量20.25μmol/g,品质达到“双低”油菜品种标准。

[产量表现]2003~2005年度参加湖北省油菜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01.68kg,比对照中双9号增产15.03%。其中:2003~2004年度亩产207.29kg,比中双9号增产16.72%;2004~2005年度亩产196.07kg,比中双9号增产13.28%,两年均增产极显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