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白粉病
症状识别
番茄叶片、叶柄、茎和果实均可患病。叶面初为褪绿色小点,扩大后呈不规则粉斑,上生白色霉层(菌丝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开始霉层比较稀疏,逐渐变密后呈毡状,病斑扩大连片或覆盖整个叶面。有时病斑发生在叶背,正面呈黄褐色边缘不明显,逐渐整个叶变褐枯死。叶柄、茎和果实染病,病部表面也产生白色粉状霉斑。
侵染途径
本病由子囊菌亚门鞑鞯内丝白粉菌侵染所致。病菌主要在温室番茄上越冬,也可以闭囊壳随病残体在地面上越冬,第二年春天条件适宜时,闭囊壳内散出的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蔓延,以后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成熟后脱落,通过气流进行再侵染。
发病规律
番茄粉孢分生孢子萌发的适温为20℃~25℃,鞑鞯内丝白粉菌为15℃~30℃。近年来,此病在南北方均有蔓延趋势,南方在番茄常年种植区,病菌无明显越冬现象,分生孢子不断产生,辗转为害,在北方温室和大棚发病较多,特别是春茬,露地多发生在6~7月或9~10月。
防治方法
1.番茄采收后要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越冬菌源。
2.育苗时,每平方米床土用20%的三唑酮乳油10毫升拌和,可防止整个苗期发病。
3.发病初期选择下列药剂进行防治。
(1)25%的阿米西达悬浮液1 500倍液喷雾预防。
(2)10%的世高(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喷雾。
(3)12. 5%腈菌唑水剂600~800倍液喷雾。
(4)4%四氟醚唑水乳剂750倍液喷雾。
(5)50%的鸽哈(甲托与百菌清复配)水悬浮剂1 200~1 500倍液喷雾。
(6)25%的乙醚酚悬浮剂1 000倍液喷雾。
(7)50%醚菌酯水分散性粒剂1 500~1 800倍液喷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