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脐腐病
症状识别
一般发生在果实上,初期在幼果脐部出现水渍状斑点,后病斑逐渐扩大,直径扩展到半个果实以上。病斑后期变为暗褐色或黑色,其下部的果肉组织崩溃收缩,呈扁平状。果实发病后,健全部分提早变红,病果皮质柔韧,但较坚实。在潮湿环境条件下,病斑受腐生霉菌的寄生而出现黑色或红色霉状物。
发病原因
脐腐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非病菌染所致。造成脐腐的原因有两个。
1.番茄结果期水分供应失常。当土壤中长期水分充足,而在植株生长旺盛时水分缺乏,正常运送到果实中的水分被叶部所争夺,果实受到短时间的干旱影响,突然大量失水,引起组织坏死,形成脐腐。
2.植株不能从土壤中吸取足够的钙素,使脐部细胞生理紊乱,失去控制水分的能力而发生脐腐。
发病规律
一般在雨季或浇水过多,紧接着干旱的情况下发生严重。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料或施肥过多引起烧根,影响水分供应,易导致脐腐病的发生。不注意中耕造成土壤严重龟裂以及土层浅、砂质土壤也易发病。在同等条件下,地膜覆盖栽培比露地栽培的番茄发病轻。
防治方法
1.采用地膜栽培技术,保持土壤水分的相对稳定,可以减少土壤中钙质营养的淋失。
2.适时浇水,确保整个生育期水分的均衡供应。特别是初果期促果的第一水,要根据土壤水分情况和番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需要确定浇水迟早和浇水量。
3.根外追肥。番茄在着果后30天内是吸收钙的关键时期,为了保证此时植株的钙素供应可选择下列含钙的微肥进行补钙。
(1)1%的过磷酸钙。
(2)0. 1%的氯化钙。
(3)用补钙灵水剂50千克对水15千克喷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