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塑料大棚促成栽培

塑料大棚促成栽培

时间:2023-11-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促成栽培是一种特早熟栽培,是采用促进花芽分化,利用温室或塑料大棚的设施在冬季保温,防止草莓进入休眠,使收获期尽量提前的栽培方式。塑料大棚促成栽培,一般可在12月前后收获,采收期长达5~6个月,亩产折合2000多千克。根据育苗方式确定草莓植株定植时期。晶瑶草莓应在9月的上旬定植为最佳时段。扣棚保温的开始时间是草莓促成栽培的关键技术。黑地膜覆盖是草莓促成栽培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促成栽培是一种特早熟栽培,是采用促进花芽分化,利用温室或塑料大棚的设施在冬季保温,防止草莓进入休眠,使收获期尽量提前的栽培方式。塑料大棚促成栽培,一般可在12月前后收获,采收期长达5~6个月,亩产折合2000多千克。因此尽管促成栽培需要一定的设施条件,一次性投资较大,管理技术上要求精细严格,但由于果实上市早,采收期长,产量高,价格高,所以经济效益明显优于露地栽培。

促成栽培用的品种一定要选用花芽分化早、休眠性浅、低温季节耐寒性好的品种,目前常见的品种有晶瑶、章姬、甜查理、丰香、宝交、幸香、佐贺清香等,这些优良品种长势强,有较多健全花粉,能够正常开花结果,畸形果少,产量高,品质好。

促成栽培为了达到提早上市(即在圣诞节和元旦后)的目的,首先要采取促进花芽分化的措施。草莓的花芽分化需要在低温短日照和植株内C/N率较高的营养条件下才能形成,所以在田间管理上可通过施肥、灌水、断根和遮阴等技术措施,控制植株体内的营养状况,促使草莓由营养生长转变为生殖生长。由于花芽分化至开始采收所需时间约3个月,因此要想在圣诞节和元旦收获第一批果,就要确保花芽分化期在9月下旬开始,此外花芽分化结束后,花芽开始继续发育,开花结果以及果实生长,这段时间需要在高温长日照条件下完成,而在自然环境里,情况正好相反,所以促成栽培正是在这不利的条件下要求达到早熟丰产,因此严格的技术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整地前先施基肥。一般8月上旬—9月初平整土地,施入腐熟的优质农家肥2000千克和氮磷钾复合肥50千克(农家肥也可在太阳能土壤消毒时加入,通过高温使农家肥充分腐熟),另外也可以考虑按如下施肥量。底肥:油菜饼100千克、复混肥料50千克(有机质含量-氮磷钾含量为20—10—4—6),8千克氮磷钾复合肥(48%),30~40千克磷肥,10千克硫酸钾。做垄规格:如晶瑶等长势旺盛的品种,垄距80~90厘米,沟宽20厘米,垄高35~40厘米,垄面25~30厘米。长势一般品种的垄距70~85厘米,沟宽20厘米,垄高30~40厘米,垄面25~30厘米。

根据育苗方式确定草莓植株定植时期。对于营养钵假植苗,当顶花分化的植株达60%时进行定植;非假植苗,一般在顶花开始分化前10天左右(顶芽生长点肥厚期)时定植最佳。晶瑶草莓应在9月的上旬定植为最佳时段。

(1)定植时间。一般在每年的8月底至10月的中下旬止。

(2)定植要求。定植的草莓植株要求具有5~6片展开的叶片,叶片大而厚,叶色浓绿,根茎粗度至少1厘米左右;根系发达,无明显病虫害。定植一般以自然气温15~17℃、地温20℃左右为宜。不可过晚,过晚距休眠期较近,不利于缓苗后的生长。定植要求“上不埋心,下不露根”。定植过浅,部分根系外露,吸水困难易风干;定植过深,生长点埋入土中,影响新叶发生,时间过长会引起植株腐烂死亡(图8)。

图8 草莓栽植深度

(3)定植朝向。草莓弓背向垄沟,这样花序全部排列在垄沿上,有利于疏花疏果和果实采收。采取大垄双行的定植方式,植株距垄沿10厘米,株距15~18厘米,每亩8000~10000株。晶瑶草莓,株距23~28厘米,每亩5500~6500株。定植时应保持土壤湿润,最好用小水将整个垄面浇湿,一般在晴天傍晚或阴雨天进行定植,应尽量避免在晴天中午阳光强烈时定植。定植后要及时浇水,保证植株迅速度过缓苗期,定植后一周内每天早晨和傍晚各浇一次,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用遮阳网适当遮阴(如图7)。

(4)定植后的植株管理。草莓植株定植后一定要加强管理,主要促进植株营养生长,使草莓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缓苗期一过,就要进行追施薄肥一次,松土、除草。除草一般是人工与化学除草相结合,人工除草主要是与松土相结合;化学除草是采用化学除草剂进行,但一定要谨慎,禾本科的杂草采用除草剂较好。草莓定植后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因为,草莓是在8月底至10月中旬定植的,虽已立秋,但是长江流域的“秋老虎”还很厉害,气温时常在35℃左右,苗期的炭疽病仍然很活跃,危害同样严重,如果不注意防治,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红蜘蛛、蛴螬、地老虎、蚜虫等,也是危害草莓植株最大的天敌。

(1)扣棚时间。扣棚保温的开始时间是草莓促成栽培的关键技术。保温过早,室温过高,不利于腋花芽分化,坐果数减少,产量下降;保温过晚,植株易进入休眠状态,植株一旦进入休眠,则很难打破,会造成植株生育缓慢,严重矮化,开花结果不良,果个小,产量低。因此,适时的保温开始期,应根据休眠开始期和腋花芽分化状态而定,应掌握在休眠之前、腋花芽分化之后进行。一般靠近顶花芽的第一腋花芽在顶花芽分化后1个月左右开始分化。因此,在顶花芽开始分化后30天左右开始盖大棚膜保温较为适宜。当外界夜间气温降到8~10℃时,一般温度在5℃以下,草莓进入休眠;夜间6~7℃为保温期临界温度,一旦夜温达到6~7℃就开始盖膜保温,即第一次早霜到来之前扣棚保温较为适宜。一般北方地区在10月中旬,长江流域地区在10月下旬至11月初。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扣棚前一定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扣棚后尽量减少用药,以保证果实的安全。

(2)黑地膜覆盖。黑地膜覆盖是草莓促成栽培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因为通过覆盖地膜,不仅可以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降低棚内的空气湿度,减少病虫害和杂草的发生,而且能够提高土壤温度,促进草莓根系的生长,从而使植株生长健壮,鲜果提早上市。此外,覆盖地膜还可以使花序避免与土壤直接接触,防止土壤对果实的污染,提高果实商品的质量。覆膜时要求边盖膜边破膜提苗。一般在草莓现蕾时覆膜,此时草莓叶柄柔韧性最好,过晚提苗易折断叶柄,影响植株生长发育。

(1)温度管理。温度是草莓促成栽培成功与否的限制因子。根据草莓的生育特点,扣棚保温后的温度管理指标如下。

1)现蕾前:扣棚后至现蕾前进行高温管理,白天温度保持在24~30℃,超过30℃要及时开棚降温,夜间保持在12~18℃,这样的温度条件下可保证草莓植株快速生长,提早开花。

2)现蕾期:白天温度保持在25~28℃,夜间保持在8~12℃。

3)开花期:白天温度保持在22~25℃,夜间保持在8~10℃,开花期若经历-2℃以下的低温,会出现雄蕊花药变黑,雌蕊柱头变色等现象,严重影响授粉受精和草莓前期的产量。

果实膨大和成熟期:白天温度保持在20~25℃,夜间保持在5~10℃。此期若温度过高,果实膨大会受影响,造成果实着色快、成熟早,但果实个小、品质差。

(2)湿度管理。湿度管理在草莓促成栽培生产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扣棚后,棚内的湿度一般比棚外的湿度大。通常湿度在一天中的凌晨达到最大值,随着太阳升起,湿度逐渐变小,12时至下午14时是一天中湿度最小的时候,傍晚太阳落山后,湿度又逐渐增加。当空气湿度在40%~50%时,草莓花药的开裂率最高,花粉发芽率也最高,若空气湿度达80%以上,则花药的开裂率很低,花粉也无法正常散开,花粉的发芽率亦低。因此在草莓开花时期,棚的湿度应控制在40%~50%的范围内,以利于花粉散开和花粉发芽。整个生长期都要尽可能降低大棚的湿度,因为棚内湿度过大,容易发生病害(如灰霉病、烂果病等),影响草莓的正常生长发育。除了通过地膜覆盖及膜下灌溉来降低棚内湿度以外,还要重视掀膜换气,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也要在近中午时掀膜通风换气,这样做可以大大降低棚内的湿度。

(3)光照管理。光照不足会直接影响果实的着色,光照好的果实能正常着色,光照不好,就会直接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从而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长日照对于草莓植株的生长非常重要,为了维持草莓植株后期的生长,可增加大棚内的光照,采用电照补光的方法来延长光照时间。

草莓植株在大棚中生长周期长,对水分和肥料的需要较多,因此要充分地、不断地供给水分和养分,否则会引起植株早衰而造成减产。

生产上判断草莓植株是否缺水不仅仅是看土壤是否湿润,更重要的是看植株叶片边缘是否有吐水现象,如果叶片没有吐水现象,说明应该灌水。对于南方塑料大棚促成栽培,定植后应及时灌水,并一次灌够。定植1周内浇足水,扣棚前灌透水,扣棚后膜下灌溉。保温后的灌水总体上做到“湿而不涝,干而不旱”。

草莓促成栽培除了在定植前施入基肥外,在整个植株生长期中还要及时追肥以补充养分的不足。一般追肥与灌水结合进行,注意肥料中氮、磷、钾的合理搭配,每次追肥的液体肥料浓度以0.2%~0.4%为宜,每次每亩8~10千克,同时加部分有机生物肥(如腐殖酸钾等)。

追肥的时期及施肥种类分别是:第一次追肥是在顶花序现蕾时,此次的作用是促进顶花序生长。第二次追肥是在顶花序果开始转白膨大时,此次的施肥量可适当加大,施肥种类以磷、钾肥为主。第三次追肥是在顶花序果采收前期。第四次追肥是在第一腋花序果开始膨大时。植株会因结果而造成养分大量消耗,及时追肥可弥补养分的亏缺,保证植株随后的正常生长。

长势旺盛的草莓品种(如章姬、晶瑶、红颊等)对肥水的需求量很大,在果实膨大和成熟期一定要注意肥水的及时供应和果实的采收。冬季温度较低时,草莓生长量小,可20~30天追1次肥水,秋季和春季气温较高时,应15~20天追1次肥水,同时进行叶面追肥。每个植株要保证有6~7片叶,才能保证植株正常开花、结果对养分的需要。

从定植到采收结束,大棚促成栽培的草莓植株的生长发育时期很长,在此期间,植株一直进行着叶片和花茎的更新。为保证草莓植株处于正常的生长发育状态,具有合理的花序数,要经常进行植株管理工作。

(1)摘老叶、病叶。随着时期的推移,草莓植株上的叶片会逐渐发生老化和黄化,呈水平生长状态。叶片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它的功能时间是30~60天,但是病叶、黄化老叶制造光合产物还抵不上自身的消耗,而且叶片衰老时也容易发生病害。因此,在新叶片逐渐展开时,要定期去掉病叶和老叶,以减少植株养分的消耗,改善植株间的通风透光情况和减少病害。

(2)掰芽。促成栽培的草莓植株生长较旺盛,易出现较多的腋芽,这会引起养分分流,减少大果率和产量,所以要将多余的腋芽掰掉。方法是在顶花序抽生后,每个植株上选留两个方位好的且粗壮的腋芽,其余全部掰掉,以后再抽生的腋芽也要掰掉。

(3)摘匍匐茎。草莓的匍匐茎和花序都是从植株叶腋中长出来的分枝,其植物学位置相同,只是发生的时间有先后之别,抽生的匍匐茎如果发生成子苗,会大量消耗母株的养分,影响腋花芽分化,从而降低产量,因此在植株的整个发育过程中要及时摘除。

(4)花序整理。草莓花序属二歧聚伞花序或多歧聚伞花序,花序上高级次分化得较差,所结果实较小,对产量形成的意义不大。因此要进行花序整理以合理留用果实,一般生产上每批花序留9~12个果,多的摘掉。果实成熟期,花序会因果实太重而伏地,易引起灰霉病及其他病害发生,造成烂果。此外,结果后的花序要及时去掉,以促进新花序的抽生。

在草莓促成栽培中喷洒赤霉素(GA3)可以防止植株进入休眠,促使花梗和叶柄伸长生长,增大叶面积,促进花芽发育。赤霉素的处理时间以大棚保温后1周为宜,使用浓度为5~10毫克/千克,使用量为5毫升/株,要把药液喷在苗心,而不是喷在叶片上。喷施的剂量、浓度应严格掌握,过多施用,易发生徒长,坐果率下降,并影响根系生长;施用浓度低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喷施效果与温度关系较密切,赤霉素在高温时效果好,所以喷施时宜选在晴朗傍晚时进行,避免在午间高温时喷施。喷药后大棚内的温度可以适当提高到30~32℃,这样3天开始逐步见效。植株喷施赤霉素后若出现徒长迹象,要放风来降温度,以减轻赤霉素的药效。

休眠极浅的品种不需要使用赤霉素(GA3)处理。对于休眠浅、长势旺的草莓品种,如丰香、章姬,喷施1次即可;对于休眠略深、生长势弱的品种,可以喷施2次,间隔时间为1周。

棚内养蜂能显著提高坐果率,减少畸形果,对提高促成栽培产量和质量有显著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