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主要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主要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时间:2023-11-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已发现危害草莓的线虫有15属30余种。受线虫危害的植株,芽的数量明显增多。丽蚜小蜂可在棚室内建立种群,有效控制白粉虱危害。采果前15天应停止用药。近年来,随着保护地草莓栽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野蛞蝓的发生和危害越来越重,严重影响草莓的产量和品质,给生产造成很大损失。蛞蝓体表的黏液与其生存有密切关系。

线虫是一种寄生性害虫,对草莓危害较大,它不仅妨碍草莓正常的生长发育,同时还传播病毒。目前已发现危害草莓的线虫有15属30余种。现将两种主要线虫介绍如下。

(1)草莓芽线虫。

危害症状:草莓芽线虫是寄生在草莓芽上。危害轻的,新叶畸形,叶色变浓,光泽增加;严重时植株萎蔫,芽和叶柄变成黄色或红色,可见到称为“草莓红芽”的症状。受线虫危害的植株,芽的数量明显增多。危害花芽时,使花蕾、萼片以及花瓣畸形,严重时,花芽退化、消失,或者坐果差,明显减产。

防治方法:将秧苗先在35℃水里预热10分钟,然后放在45~46℃热水中浸泡10分钟,处理后冷却栽植。绝对不能从被害母株上采匍匐茎苗,从外地引苗时要注意不引受害苗。实行轮作,耕翻换茬。发现病株立即拔除烧毁。

(2)草莓根结线虫。

危害症状:发病初期在根表产生略带红色的无规则纵向小斑点,而后迅速扩大,融合至整个根部,颜色也从褐色变为黑褐色,随后腐败、脱落。外部表现则是根系不发达,植株矮小。如果土壤或苗木中有线虫,则从定植时起就开始危害草莓根系。

防治方法:选用无线虫危害的草莓苗。轮作换茬,种2~3年草莓后改种3~5年其他作物,但不宜种该线虫可寄生的植物,如瓜类。日光温室或塑料大棚中防治线虫可采用太阳能土壤消毒法。选晴天,用新薄膜或透明度高的薄膜覆盖畦面,膜四周用土压实,然后将大棚或温室密闭,2~3天后即可撤去薄膜,整地栽苗。

危害症状:危害轻时,幼虫和成虫在叶背面吸食汁液,使叶片局部形成灰白色小点,随后逐步扩展,形成斑驳状花纹;危害严重时,使叶片成锈色干枯,似火烧状,植株生长受抑制,造成严重减产。成虫无翅,靠风、雨、调运种苗以及人体、工具等途径传播。

防治方法:育苗期间及时浇水,避免干旱。叶螨多以植株下部老叶栖息密度大,故随时摘除病叶和枯黄叶可有效地减少虫源。采果前用20%双甲醚1000~1500倍液喷2次,间隔5天,采果前2周禁止使用。在保护地内,一般可将保温开始后作为重点防治期。

危害症状:常见的有桃蚜、棉蚜、马铃薯长管蚜等。蚜虫在草莓植株上全年均有发生,以初夏和秋初密度最大。多在幼叶叶柄、叶背面活动吸食汁液,蜜露污染叶片,蚂蚁则以其蜜露为食,故植株附近蚂蚁较多时,说明蚜虫开始危害。蚜虫危害可使叶片卷缩、扭曲变形。蚜虫是病毒的传播者,其传毒所造成的危害损失远大于其本身危害所造成的损失。

防治方法:①及时摘除老叶,清理田间,消灭杂草。②草莓开花期前喷药1~2次,可用50%敌敌畏溶液1000倍液,也可用40%乐果1000~1500倍液、50%辟蚜雾(通用名抗蚜威)2500~3000倍液。一般采果前15天停止用药。各种药剂应交替使用,避免单一用药,以免产生抗药性。③黄板诱杀:先在黄板上涂1层机油,每亩挂30~40块10厘米×20厘米的黄板,当板上粘满蚜虫时,再涂1层机油。

危害症状:成虫和若虫群集于草莓叶片背面,吸取汁液,使叶片失绿变黄,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危害时分泌大量蜜露,污染叶片,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造成叶片萎蔫,甚至植株枯死。

防治方法:①清除前茬作物的残株和杂草。②扣棚后,白粉虱成虫平均在每株0.2头时,每5天释放丽蚜小蜂成虫每株3头,共释放3次。丽蚜小蜂可在棚室内建立种群,有效控制白粉虱危害。③黄板诱杀。先在黄板上涂1层机油,每亩挂30~40块10厘米×20厘米的黄板,当板上粘满白粉虱时,再涂1层机油。④在白粉虱发生期可用12%扑虱灵乳油1000倍液,或25%灭螨猛乳油1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氯氟氰菊酯)4000倍液喷洒,均有较好效果。也可用敌敌畏烟剂熏烟。采果前15天应停止用药。

草莓地老虎是草莓生产中重要的地下害虫,其中主要的是小地老虎。小地老虎别名土蚕、地蚕、黑土蚕、黑地蚕,属于鳞翅目夜蛾科,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可以危害各种蔬菜及农作物幼苗。

危害症状:低龄幼虫危害草莓植株时,将其心叶及嫩叶叶柄基部吃成小洞孔,可使幼叶萎垂。2龄以上幼虫可咬断啃食葡匐茎。大龄幼虫可咬断地面叶柄,并拖至洞内继续取食。

防治方法:①清除草莓老叶及杂草,消灭叶背面和杂草上的卵和幼虫,结合锄草进行人工捕杀。②保护利用蟾蜍、青蛙、蜘蛛等天敌。③糖醋液诱杀。酒、水、糖、醋按照1∶2∶3∶4的比例,加入适量敌敌畏,放入盆中,每5天补加半量诱液,10天施全量,诱杀地老虎成虫。生长季用80%敌敌畏1500倍液喷洒,消灭植株地上部的1~3龄幼虫。

野蛞蝓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柄眼目蛞蝓科,俗称鼻涕虫。近年来,随着保护地草莓栽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野蛞蝓的发生和危害越来越重,严重影响草莓的产量和品质,给生产造成很大损失。

危害症状:草莓植株矮小、茎叶果接近地面,野蛞蝓以成虫和幼虫舌头上的锉形组织和舌头两侧布满的细小牙齿刮食草莓的幼芽、嫩叶、果实,使被害叶片出现孔洞或缺刻,果实出现孔洞;野蛞蝓能分泌一种黏液,黏液干后呈银白色,草莓即使未被咬食,凡野蛞蝓爬过之处,果面均留有黏液痕迹,果实商品价值降低。

防治方法:①清除杂草,排除积水。要做好草莓地的排水工作,保证土壤干燥,并注意清除杂草,破坏其赖以生活的环境,减少繁殖次数,降低群体规模。如能切实做好杂草清除工作,再结合撒施石灰的措施,一般可保证2~3个月不发生蛞蝓危害。②深翻土壤。定植前及时深翻土壤,破坏蛞蝓成虫、幼虫的栖息场所,将卵粒和成虫、幼虫深埋杀死,或暴露出来晒死,或被天敌啄食。③地膜覆盖栽培。盖膜要讲究质量,尽量使地膜紧贴土表,这样既可保水、提高地温,又不利于蛞蝓的生存。④撒施石灰。蛞蝓体表的黏液与其生存有密切关系。生产上可通过撒施石灰的方法破坏虫体黏液,控制危害。每亩可用5.0~7.5千克生石灰粉,撒在棚室四周、草莓畦沟等处,亦可在草莓地翻耕定植前,每亩施石灰25千克,这样可使蛞蝓成虫、幼虫数比未施石灰的减少80%以上。⑤人工诱捕。根据蛞蝓昼伏夜出的特点,在发生高峰期可于晚间人工捕捉,收集后统一用石灰或洗衣粉、碳酸氢铵等毒杀。也可于16时后,在蛞蝓发生重的田块用瓦块、菜叶、杂草、树叶、不能食用的番茄果等做成诱集堆,喷洒少量水诱集(注意周围应保持干燥),待22时后或早晨收集后用上述方法毒杀。⑥药剂防治。施药时间宜在16时以后,蛞蝓出土危害前进行。用稀释70~100倍的氨水,或1%~3%石灰水喷洒杀灭,或用密达配成含有效成分2.5%~6.0%的豆饼、玉米粉、米糠、青草等混合毒饵。每亩0.3~0.5千克,施于草莓植株根际周围土表,防治效果很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