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灯依旧
我即将告别职场生涯,但我永远不会告别我守望的梦想。在已逝的岁月中,不论是长久的还是阶段性的梦想,都给我的人生带来了美感与动力,带来了愉悦和希望。
2008年我申报职称,整理写的百余篇文章和具体策划组织、参与编写的十几本图书。一篇篇文章,一本本书,一次次把我拉回曾经的场景与心绪之中。
那些带有使命感的文字,那些带有情感温度的话语,那些不同颜色不同规格的纸张,承载了我多愁善感且又意气风发的个性释放,见证了我幸运而艰难的成长与劳作,显现了与时代紧密融合的个体生命的价值取向和不懈追求。那是情感的流淌,是思索的印痕,更是我努力寻求的一种精神表达。
我不是深邃深刻、始终理性的人,我的思考难免粗浅,但我自认为是领导干部中的“这一个”。
怀有平民情结
我出身工人家庭,曾当过农民和农村领导干部。我心灵最柔软处珍藏着劳动锻炼时的镜头。
镜头一:下乡收割水稻头一天,我这个左撇子竭尽全力但还是落在后面。生性好强的我心急火燎,不小心把手划破滴着鲜血。生产队副队长孙登邦让人为我包扎,第二天又送来左手使用的镰刀。在后来几天里,时常有割得快的人过来默默帮忙。
镜头二:赵滩大队万宝金书记的夫人请我吃蒿子长面,我到她家看到孩子们高兴得如同过节一般。长面端上来了,我和万书记品尝着,羊肉臊子无比香美。孩子们在伙房吃着,其中一个抗议:肉太少。原来孩子们吃的长面臊子多是菜,孩子的妈妈赶紧舀上散落小块肉的汤安慰孩子。
……
善良的农民让我感受人与人之间最质朴、最善良的感情,激发我内心悲天悯人的情怀。同时也强化我的公共理想,决心为曾共度艰难的父老乡亲以及更多的人生活得更美好而奋斗,这是我的精神向导和动力源泉。
看重人文精神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范仲淹《灵鸟赋》中的这句话让我无法忘怀。我努力在束缚中追寻心灵的自由,每每感受着心灵漫游中电闪雷鸣撞击的快感,涌动着精神世界无以言传的孤独和悲怆,领略着生命中灵性的清新脱俗与洒脱飘逸。
我到宁夏社科院工作后,这里学者的精神与学养浸染着我。尤其是真正的知识分子对真理、对文明永恒的追求,也潜移默化影响着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我想,无论社会上有多少浮华,无论历史行进的步履有多艰难,我们以做学问的态度对待一切事情,那生活就会多些真实与美好。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我认为社会更应关注其成员的精神生活,留出不沾金钱、关乎灵魂、关乎信仰的精神空间。人文精神绝不是繁荣时代的装饰,而是寻求安置我们精神的家园和社会真正走稳走好的关键条件。作为宁夏人,我赞赏这样的精神气质:像高耸的贺兰山一样坚韧刚毅,像滔滔黄河水一样澎湃豪情,像广袤的银川平原一样胸怀宽广。
崇尚英雄情怀
乱世出英雄,太平出能人,不同时代需要不同的人才。但我还是认为:在当下注重民生的和平年代,社会还是需要英雄,并应为英雄的产生畅通道路;更需要领导干部怀有情系人民的英雄情怀,用心去倾听温州动车事故引发的感叹,因为那是人们内心的急切呼唤,用情去感受小悦悦事件带来的震撼,因为那是社会良知的精神追问。
我理解的英雄情怀,是对美好与正义的追求,是对祖国与人民的报答和忠诚,是面对邪恶的挺身而出,更是对百姓疾苦的侠骨柔肠。在社会转型期,真正的英雄情怀不是挂在嘴上激动人心的豪言壮语,而是内化为每个个体日日践行的行为指南。所关注的也不仅是宏大的事物,更是履行好职责与义务,做好细微的实事,真诚地为无助捧出关爱,为阴冷送去阳光,为生活增添鲜亮的色彩!
多年来置身时代的大潮,我的文字记录了我对事业对生活对生命的感悟,也折射出历史行进的轨迹和巨大变革对人性情感和价值理念的影响。当然,也有一些“私人化”的感受和看似无用的文字,但我珍视这些在世俗生活中作为个人的真实情感,也愿意与朋友分享,就选择部分收录了。
我的文章整体上不够系统,内容略显凌乱,这与我的职场经历大有关系。我不是用全部精力深挖一口井的人,我用心、随意、断断续续但锲而不舍地挖了几口浅“井”。在探索与劳作中,我追求内心的强大,我看重精神的丰盈。
我把文章分为文学和理论两类,分别以“漫游的感性之花”和“思考的理性之果”冠名。也许花太小,但它是我真真切切的感悟与欢乐;也许果太涩,但它是我认认真真的追求与探索。
我走进了依然有梦的秋天。
秋天的梦将多是轻盈、宁静与从容。
我想生命的四季本应领略不同的风景。
我还想说:人生有坚守的梦想,生命才会生动!
2012年3月23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