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设施栽培虽有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总体水平特别是科技水平低;二是设施水平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三是机械化水平低,其劳动生产率也不高;四是栽培技术不配套。传统的生产方式还缺乏量化指标和成套技术,劳动生产率很低,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10,甚至1/100,长期以来,严重影响了设施农业向产业化、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我国设施栽培历史悠久,但现代设施栽培起步较晚,近年来发展迅速,其类型主要是塑料中、小拱棚、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和现代温室。所栽培的作物以蔬菜、花卉及瓜果类为主。据统计,到1997年,全国设施栽培面积达到120万公顷,已成为总面积最大的设施栽培的国家,其中塑料中、小棚面积56万公顷,塑料大棚面积29万公顷,各类温室面积35万公顷,其中日光温室34万公顷,我国在北纬40°以上地区发展的日光温室技术令世人瞩目。我国设施栽培虽有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总体水平特别是科技水平低;二是设施水平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三是机械化水平低,其劳动生产率也不高;四是栽培技术不配套。
虽然日光温室种菜技术在全国各地已非常普及,但我国温室产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远。就全国而言,目前温室的发展尚存在设施工程科技含量低,设施环境可控程度与水平低的问题,多以传统经验为主,生产方式费时,费力,费水尤其不能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化的需要,不能实现农业的规模效益。不能科学地用水,施肥及对作物的生长过程实施全自动控制和管理。传统的生产方式还缺乏量化指标和成套技术,劳动生产率很低,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10,甚至1/100,长期以来,严重影响了设施农业向产业化、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