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基于地格的休闲农业品牌打造

基于地格的休闲农业品牌打造

时间:2024-11-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燕山地区的休闲农业总体开发构思正是以这三个主题作为基本出发点,燕山休闲农业打造“燕山老家,长城绿道”的旅游形象,向京津冀及全国城市居民展示燕山独特的农业文化精神。在燕山地区四大主题品牌的支撑下,结合长城资源、生态农业、孤竹文化三个突出表征,各地区突出乡土特色,打造地区品牌。各地也应策划推出一批具有浓郁文化特色和地域风貌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在燕山地区形成不同地域、不同特色的品牌体系。

要在游客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首先就要做到突出地方精神和地方特色,即地格。从燕山地区众多的旅游景观中发掘最具有地格的差异性文脉,从中提炼主题,以主题为基调进行特色分区,对不同分区进行不同景观设计,用具象的形态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文字化的主题思想,主题鲜明,形成差异化。

在对燕山地区地脉和文脉的分析过程中发现,燕山的独特性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自战国明朝各朝代都有修建的长城资源,失去防御功能的现代长城成为集遗迹建筑历史教育文化、艺术相融合的旅游综合体;二是京津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的生态环境,燕山“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的功能决定了燕山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生态农业;三是在历史上存在近千年、建于3600多年前的孤竹国,绚丽多彩的图腾文化、玄水文化、农耕文化、青铜器文化、道德文化、成语文化,创造出了以中原文化为主导的孤竹文化。燕山地区的休闲农业总体开发构思正是以这三个主题作为基本出发点,燕山休闲农业打造“燕山老家,长城绿道”的旅游形象,向京津冀及全国城市居民展示燕山独特的农业文化精神。

古孤竹国在今唐山、秦皇岛地域的卢龙抚宁、迁安、迁西、滦县连片地区都有记载和遗物出土,伯夷、叔齐的崇礼、守廉、尚德、求仁、重义精神,正是儒家仁政学说的核心内容和渊源,也是被我们当代逐渐丢掉的传统文明,弘扬唐山、秦皇岛地区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东方德源,成为整个燕山地区休闲农业开发的核心文化。文化是燕山地区开发休闲农业的核心,长城是开发的线性依托,生态环境是开发的整体大环境,以“长城+文化+生态”为基调进行燕山地区的全域开发。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情”,要有差异性,才不会产生视觉等心理的疲倦。充分挖掘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内涵,根据各地的现实情况确立不同的特色分区。第一,“古民俗”主题。此主题包含张家口地区和坝上草原北部少数民族居住区。在坝上草原北部居住着满族、蒙古族等四十多个少数民族,多年来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美食歌舞、婚丧等生活习俗,吸引游客前去体验。燕山地区的古镇、古村、古民居大量集中保留在张家口地区,其中以蔚县更为集中。蔚县被网友称为“中国十大最具年味的地方”之一,民俗活动在全国独树一帜,从2011—2015年,连续举办五届蔚县民俗文化旅游节,中国剪纸第一街、蔚州署、暖泉古镇、宋家庄镇上苏庄村、南留庄镇白后堡村分别举办各具特色的民俗活动和表演。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与生活其中的当地居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的民俗习惯,生产劳动民俗、日常生活民俗、传统节日民俗、社会组织民俗,范围上的完整性和文化上的完整性,共同打造燕山地区的“古民俗”主题。第二,“长城绿道”主题。唐山以“行走长城,绿色休闲”为主题,打造以长城绿道为核心产品的北部长城旅游大景区,唐山以实体长城遗存为依托、以绿色休闲度假为诉求导向的全域旅游开发已经走在了燕山地区的前列。以长城绿道为核心产品、以区域文化为底蕴,以众多优质资源点和景区为支撑,连接长城两侧的村庄、农家乐、休闲农场农庄,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布局自驾车绿道、自行车绿道、徒步绿道、滨水绿道、空中绿道,打造实体意义上的“长城绿道”生态廊道。第三,“生态农业”主题。承德自然气候独特,滦河等四大水系发源于境内,森林覆盖率高达56.7%,有着“华北绿肺”的美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着广阔的空间,赢得了“首都重要菜篮子基地”的称号。承德在生态农业的发展上以新的理念融入京津,努力打造“京津水源地”区域品牌,“农超对接”、“农餐对接”的便捷服务,“社区支持农业”加“参与式保障体系”的新模式,农产品的可追溯体系,为城市居民提供“绿色有机、生态健康、丰富安全”的优质农产品。第四,沿海“休闲度假”主题。此主题包括秦皇岛和唐山的沿海区域。唐山背山面海,海岸线总长198公里,有菩提岛、月坨岛、金沙岛等休闲度假地,结合南部的曹妃甸港口、盐化工基地,唐山正在积极打造南部滨海休闲旅游区,利用南部滨海休闲主题积极带动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秦皇岛是中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自2010年举办休闲城市评选,秦皇岛已连续四届获得最佳休闲城市称号。秦皇岛高度重视休闲产业发展,全力打造“长城滨海画廊、四季休闲天堂”城市品牌,挖掘地方文化内涵和旅游资源潜力,做好“旅游+文化+生态”融合发展大文章。以绿道系统“以藤结瓜”模式,于2012年谋划包括山海关世外桃源”城市生态绿廊在内的10条绿道,涉及四县三区和开发区、北戴河新区,构建具有秦皇岛特色的乡村生态绿道体系,打造乡村休闲旅游新品牌。

在燕山地区四大主题品牌的支撑下,结合长城资源、生态农业、孤竹文化三个突出表征,各地区突出乡土特色,打造地区品牌。燕山地区休闲农业要进行主题化运作,首先梳理地脉、文脉量身定制主题,然后通过差异化表达、支撑点塑造、文化植入和盈利模式改造来夯实主题,休闲农业才能真正走向市场化,才能打造出备受欢迎的知名品牌。一是突出乡土特色,走差异化发展道路。要特别注重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在食住行游购娱各个旅游要素上都要体现乡土特色,展示当地文化内涵,让旅客体验独特的文化魅力。二是增强品牌意识。2011年迁西县实施了乡村旅游“十村十点”示范工程,形成了“绿野飘香、秀水田园、栗林花海、长城人家”四大特色品牌,树立了崭新的形象。三是办好特色活动。张北县在原有草原节的基础上,创意引入摇滚音乐等时尚元素,成功举办了中国最大规模的草原摇滚音乐节,使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因一节成名。2011年,草原音乐节3天共有20余万人观看了演出,旅游直接收入超过3000万元。各地也应策划推出一批具有浓郁文化特色和地域风貌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在燕山地区形成不同地域、不同特色的品牌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