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冯锡鸿一直在求证生命的意义。他心怀创业梦想,特别是随着与一些企业家打交道的日益深入,使得这种日积月累的信念,遇到合适的条件终究要转化为创业的行动。
1990年,冯锡鸿不顾劝阻,辞去《山东科技报》开发部副主任的职务。社长贾延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我看你是个优秀人才才把你调来,你把开发部搞好,我们很快能给你定科级,再说,报社马上要给职工盖宿舍楼了。”眼看到手的科级不要了,即将分到的房子不要了,冯锡鸿沉醉于神奇的“福寿螺”。
当然,有得必有失,冯锡鸿也付出了代价。报社分的房子都是两室一厅的楼房,冯锡鸿当时住的是郊区最简陋的平房。每逢下雨家里便到处漏雨,冯锡鸿就把孩子抱到淋不到雨的地方去或搬到冯锡鸿母亲的宿舍。所以,这个房子对冯锡鸿诱惑很大。另外,冯锡鸿还要背负债务自己办农场。
那段时期,冯锡鸿到济南章丘白云湖乡租了110亩鱼塘和50亩旱田,过起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可冯锡鸿繁殖的福寿螺苗在很短的时间内大批死亡,冯锡鸿初尝创业之难。这就是风险——实际上这种风险冯锡鸿是承担不起的,但当时冯锡鸿并没有看到这些,他看到的只是它的前途。这就是年轻,冲动大于理性。冯锡鸿就是认为它前途无量,一定能成功,一定能抱回一个大金娃娃。冯锡鸿陷入其中不能自拔,因为活下来的福寿螺变化如此神奇,从0.5g到75g甚至100g,只需要5个月,生长速度如此之快。可毕竟在北方越冬成活率只有5%~7%,福寿螺活下来的太少,投入进去了却产不出来啊!水池空空如也。没办法就改养鱼,但冯锡鸿不懂养殖,又失败了。接下来就是在池塘边的旱田里种金丝瓜,但因为临近收获时,一场暴雨淹没农田,晴天后感染病毒,也失败了。第二年从山东水稻研究所引进新品种,同时决定配套十年后才被农民接受的水稻“旱育稀植”技术,但也失败了,甚至惹上官司。
冯锡鸿一出道就“玩”起了科学技术,因为天时、地利、人和三不占,导致一而再、再而三地失败。这是冯锡鸿人生创业初期灰暗的一段。对创业者来说,其失败原因值得思考。这是年轻,是冲动,是成长应该付出的“学费”。如果有足够的反思精神,也就懂了那句“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失败”。想到这些,冯锡鸿的精神就不痛苦了,苦也只是物质上痛苦,但精神上是丰富的。
失败的后果之一就是开始举债。妹妹妹夫的钱借了,叔叔婶婶的钱借了,父亲母亲的钱也都让冯锡鸿掏光了。正当冯锡鸿考虑着下一步向谁借钱的时候,冯锡鸿认识了何启伟——冯锡鸿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