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冯氏种子的致富故事

冯氏种子的致富故事

时间:2023-11-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经过3天的紧张比赛,潍坊市昌乐县尧沟镇尧沟村农民郭晓明在昌乐西瓜擂台赛上荣获“瓜王”称号。将品质堪比洋品种的优质国产种子栽到“中国西瓜之乡”的瓜地里,并大面积推广开来,成了当地老百姓发家致富的“甜蜜武器”。何启伟与冯锡鸿相识多年,前前后后参加了后者几乎全部的新品种鉴定会,熟悉后者在研发方面所做的努力。

农民有个好收成,全靠好种子。

2010年8月10日上午,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居民李伟中在第二届中国(宁夏)园艺博览会上一下子买了10箱“天蜜脆梨”甜瓜。他说:“天蜜脆梨”的口感和品质让人欲罢不能。

冯锡鸿在宁夏园艺产业园种植了10个大棚的甜瓜,在园博会期间投放,供不应求,直至卖断货。

“天蜜脆梨”是冯锡鸿的产学合作的成果。从2010年至今,他将这一“国内唯一脆梨风味的洋香瓜品种”推广到华东地区,推广到西北地区……好产品价格不赖,即使按照正常价格,一亩地的温棚甜瓜,产量8000斤,产值2.4万元。

十几年了!从1999年至今,历尽万千艰难,冯锡鸿最终从研发“海洋”中“淘到了金种子”。他将这些神奇的种子撒遍国内20多个省市,于是有了下面的传奇故事。

山东的故事:“中国西瓜之乡”的“甜蜜武器”

纵使朴拙讷言,道不尽万千感谢。

经过3天的紧张比赛,潍坊市昌乐县尧沟镇尧沟村农民郭晓明在昌乐西瓜擂台赛上荣获“瓜王”称号。几乎是白捡的4000元奖金,让他乐坏了——老郭种植的“鲁青7号”西瓜,单个重量达60斤,这让别人自愧不如。

昌乐西瓜,早在清代便声名在外,“北乡所产,最多且佳,每岁运销青岛甚多”。

昌乐西瓜出名早,尤以尧沟为甚。位于昌乐县城正西的尧沟镇,拥有江北最大的西瓜市场和代表昌乐西瓜最高技术水平的无籽西瓜园,由此成就了昌乐的“中国西瓜之乡”之名。

正是拱棚西瓜成熟上市的时间,郭晓明的老乡、尧沟镇西瓜培育农场的刘永林雇了人,忙着从自家的瓜棚里摘瓜往外运。“这个叫‘鲁青7号’的西瓜,个头大,卖钱多,一般是小型京欣西瓜的两倍产量。”

“鲁青7号”凭什么好卖?

这种西瓜有两大优势:第一是个大,一般都在八九公斤左右,在春季栽培的品种里,“鲁青7号”是当之无愧的老大。个头大,产量自然就上来了。不善言辞的昌乐县尧沟镇君子巷村的刘继德竖起了大拇指:“产量可以,一亩地8000多斤。”

切开后一看,色红诱人。口味好是它的第二个优势,这也是它赢得市场的最重要法宝。来自北京的客户老王说:“这瓜好吃,糖分高,在市场上好卖,也属于中早熟的京欣大型西瓜,不易裂果,适于长途运输销售。”

十年磨一剑。长期的技术积累,加上国内瓜菜领域的顶级专家加盟,让冯锡鸿团队研发出的“鲁青7号”还有很多的优点。

“这个品种在管理上‘不娇气’,不需要什么特别的管理。”冯锡鸿强调,“适合春季早熟栽培,包括在大拱棚里面,多层覆盖,在4月份就能下来;也可以在小拱棚栽培,五六月份下来,都表现出早熟性。不过要想这个瓜提前上市,得把握好时间,提前育好苗子就可以啦。”

郭晓明不善言辞,刘永林也只是笑笑呵呵,但在心底,他们装着这位“来自省城的大专家”。

爱串门的冯锡鸿和他的同事们,只要不忙,就驱车跑到乡亲们家里,这户问问,那户聊聊,大家也不生分,七嘴八舌,谈谈种植的道儿,聊聊品种的喜儿,交流着心得和收获,都乐呵呵的。这让冯锡鸿很高兴,他可以不在乎金杯、银杯,也可以放得下证书、奖状,但当地老百姓鲜活的好日子,让他感觉到自己事业的分量和价值。“干农业这么多年不就是为了这个吗?”

昌乐过去一直以进口的金钟冠龙为主,由于连续种植十余年,品种退化,品质下降,销路自然受阻。该县曾经“七个县长到全国卖瓜”的举动也引发了国内媒体的广泛争议。县长刘名柯拜访冯锡鸿,并聘请其作为科技副县长,后者拿出“鲁青七号”大面积推广,开启了昌乐西瓜市场高端化的先河。全县十几万亩西瓜,仅4年时间,就全改成“鲁青七号”。

将品质堪比洋品种的优质国产种子栽到“中国西瓜之乡”的瓜地里,并大面积推广开来,成了当地老百姓发家致富的“甜蜜武器”。老百姓说,冯锡鸿是昌乐西瓜的“恩人”。

河南的故事:8千亩一个品种,“天蜜脆梨”有何魅力

河南滑县八里营乡刘苑村24岁的年轻农民宋岩正忙着从地里往外运香瓜,这个“五一”他累并快乐着。

小宋有4个大棚,4个大棚8亩甜瓜,一亩甜瓜收成少说也有1万块钱,这几天宋岩一家乐开了花,忙活一年就盼着这一天。

前几年没种甜瓜的时候,宋岩也出去打过工,钱没赚到多少还要远离妻儿,现在种上甜瓜一家人一块生活,钱也没少赚。

曾诞生过秦国丞相吕不韦等历史名人的河南滑县,是中原经济区粮食生产核心区、河南省第一产粮大县、全国唯一的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十连冠”。每年的5月下旬到7月下旬,正是河南省滑县八里营乡甜瓜上市的季节。这个时候,田间地头、乡里乡外,满眼是瓜进瓜出的景象。每到这个时候,瓜农们都特别喜悦。

像宋岩一样,当地大多数村民都种起了甜瓜。5月份的这几天正是他们最忙的时候,不过他们累归累,每天都很快乐,每天都是香瓜摘下来,现钱拿到手。这钱不仅仅是现钱,还是快钱,因为这个香瓜市场就在自己的家门口,农民们摘下甜瓜,骑上小三轮一转眼就送到了市场里。

与宋岩同一个乡镇的西苑村村民孟祥浩是一个瓜贩子,他不种瓜,却自己组织车队收瓜,然后发往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上海等地。按照他的说法:“一上午收了2万多斤,每天5万斤左右,钱也不少赚。”

实际上,宋岩和他的老乡们足不出户,通过瓜商,每天就能把100万斤甜瓜送到全国各地。

滑县香瓜为什么这么火?

湖北瓜商老刘已经连续3年到这边收瓜了,他道出了其中的秘密:“主要是‘天蜜脆梨’这个品种好,老百姓说它是‘白如玉,甜如蜜,脆如梨’,还耐运输,可以一周都不烂,这样我们也好卖。去年、前年我们都到这个地方收瓜,卖得不错,今年我们又过来了。”

“天蜜脆梨”明明是瓜,为什么叫梨?

拿着脆梨甜瓜,山东省农科院蔬菜所教授何启伟卖了个“关子”:“它是国内唯一脆梨风味的洋香瓜品种,优点之一就是比较脆,闭着眼吃会让人以为它是梨,而一般的品种比较肉。”

何启伟与冯锡鸿相识多年,前前后后参加了后者几乎全部的新品种鉴定会,熟悉后者在研发方面所做的努力。“这个瓜跟这个名字名实相副,不仅仅是因为脆,还因为甜。”“脆梨”的糖度能有多少?何教授拿着专业设备测量了一下,得出的数据是14.5。

“脆梨”属于厚皮甜瓜,但在厚皮甜瓜中又属于“馅多皮薄”类型。但其也有缺点,就是单果重小一点,但关键一个植株可以结三四个瓜,产量的问题也可以得到解决,亩产量七八千斤应该没问题。

“脆梨”适应性比较强,对土壤和气候条件没有严苛的要求,北方平原和丘陵地区都可以进行露天或者保护地种植,而且可以通过调节种植期延长收获期,从而避免集中上市。

“天蜜脆梨”是冯锡鸿的专家团队研发早中熟系列甜瓜的典型代表。“它从开花到果实成熟,需要三十七八天。要是上一年冬季育苗,如果温室栽培的话,估计4月初或中旬就可以上市;如果播种期晚的,育苗晚的,5月中下旬就可以上市。秋天还可以种一茬。可以排开播种,播种期排开之后,产品可以陆续上市,从9月下旬到12月上旬,上市都没有问题。”

宁夏的故事:小品种繁殖富了2万农民

冯连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黄渠桥镇五星村农民,从事种子行业有20多年,去年他种了7亩西红柿和辣椒,收入1.8万元,今年种了130亩豇豆和冬瓜,预计年收入20多万元。

五星村几乎家家户户从事种子业,而且通过种子产业发家致富,八成以上农户在县城买了楼房,一半农户买了汽车。而在整个平罗县,制种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2.2万户农民从事种子产业,总产值达4.2亿元,户均增收890元。

位于宁夏平原北部,巍巍贺兰山与滔滔黄河水之间,有人说,平罗是宁夏的一枚明珠,而种子产业则是明珠上最耀眼的一束光芒。

平罗种子产业继往开来,冯锡鸿大显身手。

就在今年,冯锡鸿在五星蔬菜制种园区引进无籽西瓜品种,种植48亩,引导农民采用新技术,提高种子效益。

按照黄渠桥镇副镇长张素玲的估算:“一个西瓜产100g种子,100g价格50元,也就是说,一个西瓜种子可卖50元,按亩产2000个西瓜,每亩收入1万元。”

种子工程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决定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冯锡鸿明白,种子产业只有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才能事半功倍。为此,他接受该县县委县政府委托,一手策划并推动了平罗第二届种子交易会的成功。

近年来,平罗县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和扎实的制种产业基础,实现制种面积12.5万亩,有50余种产品,居宁夏首位,西北地区前茅。目前,平罗县正着力实施良种工程,全力创建中国黄金制种产业区。但是第一届种子交易会却开得“不温不火”,甚至尴尬——当地政府付出了150万元的代价,却只请到十几家种子企业参会,远远达不到预期效果。

见多识广的冯锡鸿明白,种子会虽然是传统意义上农业系统的会,但是却涉及民生、科技,需要扩大视野,上升到国家层面才能做大。如果有国家相关部门的参与,会议在高度上就有了,自然会吸引企业的参与。

在筹备会议上,中青作为第二届种子会议的承办单位,冯锡鸿诚恳地对组委会主任平罗县委副书记马莉方说,咱们不能只请种子企业来。马书记关切地问,能找这么多单位?冯锡鸿拍胸脯说:“只要马书记能跟我去参加武汉种子交易会,代表县委县政府就一定能。”在他的斡旋下,冠名为“第二届中国宁夏·平罗种业博览会”的交易大会,最终邀请到了国家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宁夏农牧厅、宁夏科技厅、宁夏种子管理局等领导来参与,并将国内种业巨头上海种业等公司引进来。

本次博览会最终有来自北京、上海、河北、贵州、山东、浙江等地的百余家企业参展,展示了农作物种子、种苗,特别是蔬菜种子的培育、生产、加工、交易等环节,为企业交流合作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冯锡鸿的努力,或许让平罗的种子产业得到了三大收获:好多订单纷至沓来,宣传了平罗种子行业在全国的知名度,增强了政府做种子的信心。“平罗种子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这个会应该是吹响了冲锋号。”

平罗本来就与15个省80多家客商建立了合作关系,这次又增加了几个省,增加了几十位客商。蔬菜种子95%以上销往外省区。目前,平罗制种面积12.5万亩,比上一年增加近万亩,总量居全区首位,从事制种农户达2.2万户,单产由1800元增长到2200多元,总产值由1.2亿元增长到4.2亿元,仅此一项户均增收890元,制种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2.7%。前不久,2015年第三届平罗种子博览会又顺利举办,又迎来全国参会代表200多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