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人民网刊登的一则消息吸引了大量关注,消息源自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委员冯锡鸿的忧虑。
“目前,我区传统优势产业留给扶贫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草畜产业因中澳自贸协定的签订而受到挤压;枸杞产业因甘肃、新疆扩大种植面积而影响价格;全国酿酒葡萄产业整体低迷,我区竞争乏力。粮食生产本身就难有作为,加上价格下滑更是无法担负脱贫致富的重任。”
传统优势产业占据宁夏GDP的半壁江山,草畜产业、枸杞产业、酿酒葡萄产业、粮食生产不仅仅解决了多数农民的就业问题,更成为他们发家致富的渠道。如果这些产业面临挤压,农民怎么办?
2004年,倔强的冯锡鸿被宁夏这片广袤的土地深深吸引。转眼间,12年过去了,已经为宁夏瓜菜研制、生产做出汗马功劳的他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宁夏的优势和劣势在他心底跟明镜一样清晰。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多面性,“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宁夏瓜菜领域深耕十几年,冯锡鸿知道硬币的“另一面”。他认为,“宁夏在瓜菜生产上具有一定的地缘优势,光热资源丰富,瓜菜产业能够让全区100万贫困人口中的70%脱贫致富。从市场角度看,瓜菜是消费者一日三餐的必需品,而且越来越要求品种多、风味好、质量高。无论生鲜还是加工,国内外市场容量都非常大。从生产角度看,瓜菜具有多投入、多产出的特点,而且生长周期较短,加工种类多,产业链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农残问题日益突出,基质栽培、水培、沙培等多种设施和技术成果,能为立地条件较差的移民村整体脱贫带来新机遇。从现有条件看,‘供港蔬菜’‘冷凉蔬菜’‘压砂西瓜’‘富硒蔬菜’模式,已为瓜菜扶贫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或提供了成功模式。”
冯锡鸿认为,从扶贫到脱贫、到致富的关键,是为贫困村寻找到一个大部分村民能参与,可以长期依靠,而且能有稳定收入的产业。
为打赢扶贫攻坚战,他的建议是:在贫困地区和生态移民村实施“百村瓜菜工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