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宁夏文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空析论

宁夏文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空析论

时间:2023-03-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宁夏文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空析论2009年,是宁夏文化建设极不平凡的一年。国家各相关部门于近年先后出台支持宁夏文化事业的意见。文化建设已被摆上重要工作的位置。党的十七大作出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的重大战略部署。
宁夏文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空析论_与守望同行

宁夏文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空析论

2009年,是宁夏文化建设极不平凡的一年。它既承载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宁夏解放60周年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使人民群众在现实生活中享受着日益丰富的文化滋润;又谋划文化建设新的全面提升,开拓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未来路径。

2009年,在宣传文化工作者眼中,是多么的荡气回肠!这一年,一场场重要文化活动吸引大众积极参与,并显示文化的巨大影响;一个个文化亮点频现宁夏特色,也促使对文化创新的深层思考;一阵阵改革的脚步声展示宁夏文化体制改革风生水起,迈开了前所未有的实质性步伐。回顾注定要被宁夏文化发展史铭记的近年,展望值得期待的发展未来,可以得到诸多启示。本文力图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宏观视角,提出对新的历史时空中宁夏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考。

一、我区文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空的重要标志

自治区党委、政府于2008年5月下发了《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意见》是具有全新高度、全新构架的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决策,在我们面前展开了一幅美好的蓝图,对加快我区文化建设、增强宁夏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将产生积极而强大的推动作用,在宁夏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标志着我区将掀起新一轮的文化建设热潮。

可以说,我区文化建设由此进入了新的历史时空,进入新的探索创新阶段,进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不可多得的历史性契机,也面临从未有过的严峻挑战。

二、我区文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空的历史契机

纵观历史,一个国家和地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机遇并不多。不同的历史时期,文化的发展存在着很大差异,有高潮不断、人才辈出、文化昌盛的阶段,也有文脉低沉、人才匮乏、文化萧条的阶段。而我区当下的文化建设,可以说遇到了千载难逢的良好机遇。

(一)有利于文化发展的宏观背景

党的十七大强调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发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召,作出了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战略部署。2009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该《意见》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以及文化产业发展、对外交流、政策法规和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等七大方面进行扶持。在2009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参加宁夏代表团会议时讲到要认真总结、提炼、宣传、培育宁夏人文精神,对宁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体制改革和实施宁夏文化“走出去”战略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2010年,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十周年,中国政府将吹响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可以预见,在一定物质基础的基础上实施的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将会更加重视文化建设,将会有更多的投入和发展。

(二)国家相关部门的有力支持

2008年8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宁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起点。《意见》出台后,我区宣传文化系统各部门纷纷加强与党和国家相关职能部门的衔接,积极争取支持。国家各相关部门于近年先后出台支持宁夏文化事业的意见。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确定了14条支持宁夏新闻出版事业发展的意见,并在目前对期刊调整过程中,特批给宁夏《西夏研究》刊号,这是严格期刊审批制度中的一个特例。作为我区唯一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研究机构的宁夏社科院,也积极与中国最高的学术殿堂——中国社科院开展对接,加强沟通、协调。中国社科院确定从七个方面加强与宁夏社科院开展科研合作。自治区人民政府与文化部签订了《部区工作会商议定书》,确定了本轮会商未来5年里五个方面合作的主题。自治区政府还与国家广电总局签署了《共同促进宁夏广播影视事业发展合作协议》。合作会商制度实施期限暂定为5年。

三、我区文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空的主要特征

(一)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已形成共识

2007年召开的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小省区要办大文化”,赋予了文化建设新的历史任务。2008年5月下发了《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对我区文化建设进行全面的战略部署,表明自治区党委、政府对于文化建设新的自觉与主动。2008年4月自治区召开了“全区文化建设工作会议”。

2008和2009年,自治区党委常委会每年听取专题汇报,提出加强全区宣传文化工作意见。多次研究、部署文化建设的重大工作和项目。对于文化体制改革,仅2009年自治区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就召开6次会议,充分论证,制定措施。自治区党委先后召开3次常委会议和2次书记办公会议,研究改革方案,提出改革要求,推进改革步伐。自治区政府常务会也多次研究文化建设相关专题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政策意见。自治区领导多次深入实际,进行调研,解决实际问题。文化建设已被摆上重要工作的位置。

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各级党委、政府对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形成了广泛共识,纷纷进行调研,召开会议,制定规划,提出并实施文化发展战略。

(二)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现实基础

1.正在步入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十七大作出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的重大战略部署。宁夏第十次党代会确定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宏伟目标,其中就包括文化建设的跨越。当前,我区经济良好的发展态势,2009年在自治区五十大庆文化建设创新和突破的基础上,又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宁夏解放60周年为主线,在应对挑战中整体推进,为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化体制改革实质性的突破,为文化发展带来了强大的活力和潜力;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为文化建设营造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巨大的社会需求。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兼备,我们正在步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2.宁夏九大主流文化体系的提出。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杨春光部长在2008年全区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大力发展以回族优秀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丝绸之路文化、红色经典文化、以“两山一河”为代表的大漠黄河生态文化、古人类遗址和古生物化石遗址文化、边塞军旅文化、民风民俗文化、西夏遗存文化、以改革开放为主线的成果文化的九大主流文化的基本思路,对宁夏本源文化的特征作了概括。对宁夏历史文化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对宁夏文化发展脉络进行较为清晰的勾勒,增强了宁夏文化发展的主体性、延续性和集中性,明确了文化建设的发展重点和努力方向。

(三)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政策措施

自治区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从完善和落实文化经济政策、切实加强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征收、管理和使用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政策措施保障。《意见》要求各级政府做好文化事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增加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各市、县(区)每年安排的“两馆”事业费和活动经费不得低于所辖人均1元的最低标准,乡、(镇)、街道文化站的活动经费不得低于所辖人均0.8元的最低标准,同时,要求拓宽文化发展投融资渠道。

2009年1月,自治区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并开始实施。《意见》共制定37条政策推动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包括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投融资政策、土地政策、人才政策、奖励政策6个方面。其中财政政策包括:自治区及有条件的市、县(区)财政都要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从2009年到2012年,自治区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支持文化产业发展,重点扶持有发展前景和竞争力的优势文化产业项目和产品等。奖励政策包括:对原创的影视作品,获得国际电影节金像奖等奖项的,给予获奖单位200万元的奖励,获国内华表奖等奖项的给予50万元的奖励;获“国家图书奖”的出版单位奖励10万元,获“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单位奖励100万元,获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单位奖励200万元。除此之外,《意见》在税收、投融资、土地、人才等政策方面也给予一定优惠倾斜和支持。按照政策规定,2009年宁夏电影制片厂获得自治区党委、政府给予的一次性200万元的奖励,电影《画皮》获得50万奖励。

(四)文化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2008年4月29日,召开了全区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之后不到一个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意见》。2009年紧锣密鼓,按照中央确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认真制定、下发《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方案》等6个方案。对出版发行行业进行资源整合和转企改制,对报业、广电行业的公益性事业与经营性产业剥离并进行公司化改制,对演艺团体和电影厂转企改制。8月30日,召开了全区文化体制改革动员大会,自治区领导为首批6家改革转制单位授牌。

改制企业(单位)的清产核资、工商注册、人员剥离、劳动合同签订、对外合作等工作稳步推进。实现了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优势资源与中国出版集团、上海文广传媒集团的合作。与北京市签订了文化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订这些协议对于宁夏是搭车上路,搭船出海,具有开创性和里程碑意义。

四、我区文化建设加快发展的一些思考

近年来,我区文化建设迎难而上,改革创新,取得了不凡的成就。但在新的历史时空中,面对新的形势与任务,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在此,仅在思路上简要提出应着力的重点。

(一)重视精品建设,扩大宁夏文化的辐射力

精品力作最能体现一个地区的文化创造力。宁夏的精品力作不但提升着我们这块土地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文化品位,更是对外展示宁夏风采和综合竞争力的“名片”。

2009年,我区成立了自治区党委重大文化精品创作领导小组,建立了63部重大文化精品创作项目库,推出了一批文化精品,获得社会好评和多个奖项。可以说,文化精品建设有了起点较高的开始。

推动精品建设更好发展,我认为还应给予重视的方面:一是建立和完善制度保障体系,例如建立精品创作专家论证委员会、精品展评机制、精品奖励办法等机构和制度。二是建立和完善制度扶持和实施重点项目责任制等措施,为精品创作提供不竭的动力和科学化的管理。三是精品创作要有耐心,要尊重精品创作的规律,要注重人才培养,要注重孕育精品土壤的培养。

(二)打造特色品牌,增强宁夏文化的影响力

特色,是有别于他处的文化板块。文化品牌,是靠地域文化特色来承载的。培育宁夏地域文化品牌,是创新宁夏特色文化之路的关键。

宁夏已成长起来一些文化品牌。例如电影《画皮》票房超过2.5亿元,《月上贺兰》入选2008~2009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资助项目并在全国巡演,文艺“大篷车”和“清凉宁夏”广场文化等品牌已有较大影响。但在全国知名的品牌还不多,还需要进一步树立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一是要努力抓好宁夏原创艺术精品创作,探索演艺专业与旅游业等其他行业互利共赢的新模式,创作演出地域品牌旅游剧目。二是培育和打造花儿文化品牌。它既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存活于民间的有生命力的文化底蕴,挖掘、整理、创新和提升的空间很大。三是加大影视拍摄与制作力度,努力挖掘地域历史文化题材,包括红色经典文化题材。尽力发展文化传媒与动漫等现代文化服务业。

(三)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宁夏文化的竞争力

《2010年宁夏文化蓝皮书》提出一个观点:宁夏文化产业在应对金融危机中跨入历史“拐点”。我以为“拐点”就是突破的可能,“拐点”就是发展的契机,“拐点”就是转折的关键。

文化产业,是以文化资源为载体的。宁夏的文化资源大致有四种类型:一是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资源;二是丰富多样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三是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四是正在起步的现代文化资源。

从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的模式看,宁夏的文化产业一是要大力发展主导式核心文化产业,形成主导产业,培育知名品牌;二是要整合资源优势,走规模化集团化发展的路子;三是要调整文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发展;四是实施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加快“双向”文化活动的交流,为宁夏文化“走出去”提供桥梁和纽带。

发展文化旅游业,是自治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新举措。文化和旅游如何紧密结合,如何互促共赢,需要在制订规划和具体实施中勇于探索一条新路。

(四)培育人文精神,高扬宁夏文化的感召力

有学者预测:当代中国省区的发展,第一步是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物质的极大丰富;第二步是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环境的极大改善;而第三步则必将是文化的大规模建设,人文精神的高扬。我以为,今天的宁夏已经到了充分体现文化力作用的时候了。

宁夏并不缺少精神,宁夏需要人文精神。2009年我们欣喜看到:银川和固原都大造声势地提炼宣传自己的城市精神,银川的“贺兰岿然,长河不息”、固原的“不到长城非好汉”都让人强烈感受着照耀城市发展的光芒。要使宁夏发展的步伐更快,我们就必须牢牢地立足于宁夏人文精神这个文化基础,必须充分重视精神动力支撑体系建设。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使展现时代风采的人文精神如同高扬的旗帜,召唤宁夏人为明天更美好而不懈奋斗。

原载《宁夏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