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马铃薯栽培技术

马铃薯栽培技术

时间:2023-11-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马铃薯膜侧沟播栽培技术是农业科技人员针对日益频繁严重的干旱,导致干旱区马铃薯不能适期下种和出苗而提出的一项主动抗旱栽培技术。要依托脱毒种薯生产优势,普及脱毒种薯应用。薯块切好后,干旱半干旱区每亩种子用稀土旱地宝100g兑水5kg浸种10min,待阴干后播种;二阴区每亩种子用58%的宝大森200g进行拌种,以达到防病防虫、保苗、增产的作用。马铃薯机械化垄作栽培技术是一项集开沟、施肥、播种、镇压和覆土等作业一体的综合机

一、马铃薯膜侧沟播栽培技术

马铃薯膜侧沟播栽培技术是农业科技人员针对日益频繁严重的干旱,导致干旱区马铃薯不能适期下种和出苗而提出的一项主动抗旱栽培技术。该项技术的原理是沟垄相间,垄上覆膜,沟内种植,利用光滑膜面对天然降水进行二次分配和空间积聚,将有限的降水集蓄于播种沟的种子周围,实现小雨资源有效化,明显改善旱作农田的水分供应状况,有利于马铃薯出苗和生长。

1.选茬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疏松的旱川地和梯田地,茬口以小麦、豆类、胡麻、玉米等茬口为好。前茬收获后,早耕深耕,纳雨蓄墒,秋末结合浅耕,耙耱收墒整地,达到地平土细,上虚下实,以提高播种质量。

2.配方施肥

在施肥上必须坚持测土配方施肥和采用量足、集中深施的原则,一般要求在亩施有机肥3000kg的基础上,亩施奔马牌马铃薯专用肥40~60kg,或亩施尿素13~23kg,磷肥38~58kg,硫酸钾11~17kg,或亩施尿素9~17kg,二铵10~15kg,硫酸钾11~17kg。具体施肥方法是结合挖窝点播,将农肥和化肥全部深施。

3.精选良种

品种应选当地主栽品种。播前严格挑选种薯,淘汰病烂薯块。尽量精选100g左右的无病小整薯播种,播前1~2d用稀土旱地宝浸种,待阴干后播种。

4.起垄覆膜

以100cm为一带,垄底宽60cm,膜间距40cm,垄高10~15cm,垄面呈拱形。起垄时要求按垄拉线起垄。垄面要拍平整细,达到“光、圆”标准。起垄后用75~80cm的超薄膜覆盖。要求达到条带宽窄一致,地膜两边压实,隔3~4m在膜上打一土腰带,以防大风揭膜,盖膜后遇雨及时松土,防止板结。

5.规范种植

播种时间不受土壤墒情限制,和当地大田播种时间相同。马铃薯集流沟内地膜两边缘处种植,一沟2行,行距40cm,株距40~60cm,亩保苗2000~3000株。播种时株距要求在靠近膜近处挖窝点播,一窝施一锨土粪,一小把化肥,播前用铁锨将土粪、化肥和土壤充分混合均匀,然后点播马铃薯,播种深度10~15cm。

6.田间管理

一是破除板结,播种后遇雨要及时破除板结,促进出苗。二是清除杂草,马铃薯苗期要在播种沟内深锄,清除杂草,疏松土壤,减少养分和水分消耗。三是揭膜培土,在现蕾期遇雨应及时揭膜培土。四是重视晚疫病防治,当大田出现中心病株后,及时用药,每隔7~10d防一次,连续防治2~3次。五是及时收获,当2/3的叶片变黄,植株开始枯萎时应及时收获。收获后及时清除废膜,以防土壤污染。

二、马铃薯黑色全膜覆盖栽培技术

1.选茬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中上的旱川地、梯田地、沟坝地和或15°以下的缓坡地,前茬作物以小麦、豆类、胡麻、玉米等茬口为宜。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灭茬,深耕达到25~30cm,一般3年应深松耕1次,深松耕可打破犁底层,为马铃薯和块茎膨大创造适宜的土壤环境,耕后及时耙耱,最好用用旋耕机旋耕。覆膜前打耱收墒,力求做到土壤细绵,地表平整,无土块,无根茬。为防止地下害虫为害,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0ml兑水2~3kg稀释后加细沙土50kg拌匀,制成毒土直接撒施于犁沟或撒施于地表后立即翻耕。

2.配方施肥

坚持重施农家肥,氮、磷、钾配合施用的原则。在亩施3000kg优质农家肥的基础上,二阴区亩施马铃薯配方肥80kg,或亩施尿素31kg、过磷酸钙80kg、硫酸钾22kg,或亩施尿素23kg、二铵21kg、硫酸钾22kg,半干旱区亩施马铃薯配方肥60kg,或亩施尿素23kg、过磷酸钙58kg、硫酸钾17kg,或亩施尿素17kg、二铵15kg、硫酸钾17kg,干旱区亩施马铃薯配方肥40kg,或亩施尿素13kg、过磷酸钙38kg、硫酸钾11kg,或亩施尿素9kg、二铵10kg、硫酸钾11kg。化肥最好结合播种一次性集中施入,施肥深度要求达到15~20cm。

3.起垄覆膜

整地施肥后,应立即起垄覆膜,大垄宽70cm、高10cm,小垄宽40cm、高5cm。要求垄沟、垄面宽窄均匀,垄脊高低一致,垄面要拍平整细,达到“光、圆”标准。选用120cm宽、厚度为0.012mm的黑色地膜,覆膜时地膜要与垄面、垄沟贴紧,膜与膜间不留缝隙,相接覆盖,地膜相接处必须在小垄中间垄脊处,在相接处用细土压住地膜,两边地膜拉紧压实。为提高工效,提倡机械起垄覆膜,覆膜后,每隔2~3m压一土腰带。覆膜后在垄沟内每隔50cm打微孔,使垄沟内的集水能及时渗入土壤。

4.选用脱毒种薯

二阴区、半干旱区重点推广陇薯3号、陇薯6号、庄薯3号、青薯9号、青薯168;干旱区重点推广新大坪,搭配种植大白花。要依托脱毒种薯生产优势,普及脱毒种薯应用。

5.种薯处理

为了切断病源,预防病害,种薯出窖后,进行严格选种,剔除病、虫、烂及杂薯,播前10~15d进行晒种催芽,播前1~2d将种薯切成25~50g大小的薯块,每个薯块需带1~2个芽眼;切薯时要严把刀具消毒关,用0.1%的高锰酸钾进行刀具消毒,剔除病烂薯块。薯块切好后,干旱半干旱区每亩种子用稀土旱地宝100g兑水5kg浸种10min,待阴干后播种;二阴区每亩种子用58%的宝大森200g进行拌种,以达到防病防虫、保苗、增产的作用。

6.适期合理密植

播期在二阴区以4月上、中旬为宜,亩保苗3500~4000株;半干旱区以4月中、下旬为宜,亩保苗3000~3500株;干旱区以4月下旬、5月上旬为宜,亩保苗2500~3000株。播种时用小铁锨或点播器在大垄垄侧距集流沟10cm处播种。

7.田间管理

重点抓好三项田间管理工作:一是查苗补苗。出苗前遇雨及时松土破除板结;地膜种植的出苗时如幼苗与播种孔错位,应及时放苗。对出苗情况应及时检查,对缺苗的要及时补栽。二是及早防治晚疫病为主的各类病害。三是喷施膨大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控制地上茎叶徒长,促进地下块茎膨大,从而提高产量。

8.收获贮藏

待2/3的叶片变黄,植株开始枯萎时应及时收获,以防霜冻。结合秋收,清除地膜,以免造成土壤污染。马铃薯安全贮藏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收获、运输和贮藏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和避免机械创伤;二是入窖前晾晒并严格挑选薯块,病薯烂薯和带伤的薯块不能入窖;三是入窖前要把贮藏窖旧土铲除,并采取点燃硫磺粉或用甲醛和高锰酸钾溶液熏蒸等办法进行窖体消毒;四是贮藏期间秋春两季要通风降温,以防热窖,冬季要注意防寒。

三、马铃薯机械化垄作栽培技术

马铃薯机械化垄作栽培技术是一项集开沟、施肥、播种、镇压和覆土等作业一体的综合机械化种植方式。具有节水、节种、节肥、省工和播深均匀等优点。该技术主要包括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的农艺要求、机械深松耕技术、耙耱整地技术、深施化肥技术、播种技术、中耕技术、喷洒农药防治病虫害技术、收获技术等,且适用于马铃薯良种繁育及专用型马铃薯、商品型马铃薯的全程机械化生产。

1.机械整地

选择具有一定规模面积,地势平坦,有利于机械化作业的水、旱川地、梯田地等,坡度小于8°的地块。以豆类、小麦、胡麻、玉米等轮作为宜。轮作周期3~5年,轮作方式以豆类—麦类—马铃薯等为宜。

(1)深松耕要求。前茬收后及时翻耕晒垡,秋后浅耕。深耕20cm,深松35cm以上。以打破犁底层为宜,平均三年深松一次。翻垡良好,覆盖严密,土壤疏松细碎,地表平整。耕深、耕宽均匀一致,不得有重耕和漏耕,地头、地边处理整齐。冬季可适度镇压,以保持土壤水分。用拖拉机配套的旱田铧式犁、ISQ-340型全方位深松机、ISQ240型全方位深松机,铲式深松机等作业机具、农作物收获后及时进行深松耕,以便立土晒垡,积温熟化,打破犁底层,接纳雨水,秋后浅耕耙耱保墒,冬季可适度镇压,以保护土壤水分,播前用圆盘耙进行耙耱整地,或用旋耕机等机具,浅耕耙耱,深度一般10~15cm为宜,使地表平整,上松下暄,耕层绵软,土块细碎,确保播种质量。

拖拉机配套铧式犁作业,耕深一致,沟底平整,耕深变异系数不得超过15%,耕宽一致,合垄严密。50m直线度误差不大于10cm,重耕率不大于2%,漏耕率不大于1%。碎土良好,翻垡彻底。小于5cm的土块在80%以上,立垡小于5%,回垄率小于5%。植被覆盖率大于90%。耕后地表平整,无明显的沟垄。深松作业,松土深度允许偏差为±10%。碎土要求小于3cm的土块在40%以上,大于15cm的土块在10%以下。土壤膨松度应大于10%。暗沟(鼠道)断面尺寸:高应为5~6cm,宽应15~16cm。地表平整度高差不超过10cm。

(2)播前整地要求。马铃薯在播种前用拖拉机配套的耙并配铁耱或旋耕机进行整地。达到土壤细碎,土壤松软,碎土均匀一致,一般不应有直径大于3cm的土块,地表平整,上松下暄,深浅一致,耙深16~20cm,不漏耙、不重耙、无沟无垄。为播种作业创造良好的条件。漏耙面积不得大于1%,耙后地表平整度极限偏差不大于3cm,耙深变异系数不得大于15%,碎土率不小于80%,直径大于5cm的土块每平方米不超过5块。耙地作业应在适耙期间进行,土壤绝对含水率一般在12%~15%为宜。用于化肥深施的耙地,应覆盖严密。

(3)地下病虫害防治及消毒处理。在地下虫害严重的地块,可结合耙耱整地,进行地下病虫害的防治处理。一般亩用50%辛硫磷,加水4~5kg,拌入20~25kg细干土(沙)中制成毒土(沙),或用3%辛害首颗粒剂4~5kg,均匀撒在地表,通过耕耱整地,翻入土中,实施对病虫害的预防及消毒处理。

2.机械施肥

采用侧位施肥、种肥分层施肥,施肥深度6~10cm。种薯与肥的隔离土层>3cm,以防烧种。测土配方定量施肥各种肥料的比例严格按要求进行。其比例为:每生产1000kg薯块需纯氮5kg、纯磷2kg和纯钾11kg,以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氮、磷、钾的比例约为2.5∶1∶5。目标产量旱地一般按1500kg、水地3000kg产量施肥,具体施肥量应按亩产水平、土壤和农家肥含量计算,种肥不能用硝态氮和碳酸氢铵,硝态氮可作定量追肥用。

采用机械化或半机械化化肥深松机具,种肥施用方法采用种肥分层马铃薯播种机,复式作业,种肥一次性施入土壤中,达到集中施肥,或将肥料撒于地表,然后用圆盘耙进行耙施。要求肥料断条率<3%。肥料均匀度:碳酸氢铵为20%~30%,尿素等颗粒肥为20%~25%,其中底肥深施均匀性变异系数≤6%;播种深施排肥均匀性变异系数≤40%;中耕深追施肥均匀性变异系数≤40%。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均应≤13%。化肥的土壤覆盖率要达到100%,种肥、追肥作业要保证覆盖密实。施肥位置准确率≥70%。中耕深追施肥作业伤苗率<3%。各种机具的使用可靠性系数均应≥90%。

3.农艺要求

马铃薯机械化垄作所配备的拖拉机必须经安全技术检验合格、技术性能良好、液压悬挂机构操纵灵活、位置准确、可靠。各种配套机具必须经过技术鉴定,有产品合格证、农业机械鉴定推广许可证、使用说明书等。拖拉机驾驶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证照齐全,农田作业技术熟练,经验丰富。

(1)种薯品种选择及处理。选择三代以内的脱毒种薯,并根据市场要求,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且经审定准予生产加工(薯条、薯片、菜用型淀粉及加工)及市场需要的专用、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适宜我区西南部主推陇薯6号、青薯9号,搭配种植冀张薯8号;东南部主推陇薯3号、庄薯3号,搭配种植青薯9号、冀张薯8号;北部主推新大坪,搭配种植庄薯3号。在此基础上为满足不同市场需求,应适度扩大陇薯10号、陇薯7号、青薯168等种植规模,依托安定区脱毒种薯生产优势,普及脱毒种薯应用。

切种药剂拌种,推广整薯播种,薯块重量50g左右为宜,但要剔除顶端密集芽眼,以保证出苗健壮,切薯种块要求40~50g。每个切块应保持1~2芽眼,切薯时切具用高锰酸钾、40%甲醛或75%酒精消毒,以期达到消毒防病之目的。

(2)播种要求:①适时播种。10cm土层温度稳定通过7℃~8℃时即可播种。播种量要满足当地农艺技术要求,并且均匀一致,不重播、不漏播、不损伤种薯。播种深度符合要求,深浅一致,覆盖均匀严实,播种深度20cm(地表以下8~10cm)。垄高、垄宽一致,要求垄高20~25cm,垄宽40~45cm。播行直、行距一致,株距均匀。各播幅内和行距偏差不大于1cm,邻接行距偏差不大于5cm。株距合格率≥80%,播种深度合格率≥75%,种薯破碎率≤2.0%,行距合格率≥90%,空穴率≤3%,起垄高度、宽度误差为2~3cm,合格率不小于80%。②适时中耕:中耕后不得有大土块,沟垄整齐,垄形饱满,土壤疏松,土块细碎。行间杂草应除净,草根必须切断,行间伤苗率0.5%左右,地头3%以下。深浅要一致,其偏差不大于1cm,地表起伏不超过4cm。中耕培土,垄高度要达到20~25cm,使垄帮、垄沟、垄顶有一定厚度的松土层,封垄前起垄高度达到30cm,垄围长105~110cm。中耕后不得损伤作物主根,翻起的土不得埋压作物。在种植后20d左右进行膜上覆土,要求覆土厚度1~2cm左右为宜。中耕作业常用的机具为拖拉机配套的马铃薯中耕施肥机,可一次性完成行间松土、除草、追肥、培土等作业工序,中耕作业以二次为宜,出苗后目测出苗率达到50%,株高5~10cm时进行第一次中耕,株高20~25cm时进行第二次中耕,中耕有利于薯块膨大,不致匍匐茎外露。

(3)防虫防病: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适时喷洒农药。植保机械为大型拖拉机配套的3WX-650型悬挂喷杆式喷雾机或中小型拖拉机配套的3WX-200型悬挂喷杆式喷雾机。作业时按农艺要求浓度的药液,进行马铃薯的病虫害防治,喷头与作物距离调至工作高度40~50cm。以低速、匀速作业,每隔7~9d喷一次,喷药次数4~5次为宜。喷头与植株间距离40~50cm为宜,达到不漏喷、不重喷。按照药液浓度和用量,正确地选择适宜的作业速度及规程,达到杀虫率90%以上。药液浓度配比正确,喷雾均匀、适宜,药液雾化良好,各喷头喷量均匀一致。药液喷洒要均匀,有效覆盖密度每平方厘米不应少于20个雾滴。药液在植株上的覆盖率达到100%的防治效果。

4.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播种后遇雨,在播种孔上易形成板结,应及时破出板结,以利出苗。出苗时如幼苗与播种孔错位,应及时放苗。出苗不齐的应及时补栽。

(2)晚疫病防治。7月下旬如遇多雨天气,要及时防治晚疫病。以预防为主,发现中心病株立即拔出深埋,及时用药剂交替喷雾,每隔7d喷一次,连喷2~3次。

(3)及时收获。当80%的茎叶枯黄萎蔫时,割去地上部分茎叶,以便机械挖掘。割秧后,6~10d便可收获。机械挖掘时,依照挖掘机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到达挖净率≥98%、明薯率≥97%、伤薯率≤3%。机械损伤小,商品率高。挖出的薯块应较集中铺放于作业带上,便于人工捡拾,提高工效。结合挖后整地,清除地膜,以免造成土壤污染。

四、马铃薯半膜垄播栽培技术

地膜马铃薯具有早出苗、早成熟、早上市,高产量、高效益的优点,正常情况下平均亩产在2000kg以上,亩收入在2000元左右,一般较露地马铃薯早上市25~30d,亩增产400~500kg,亩增收800~1000元,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显著。

1.适用范围及品种

该项技术适合在干旱半干旱区不保灌水川地中推广应用,主要品种为大西洋、夏波蒂、费乌瑞它、新大坪等。

2.关键栽培技术要点

(1)选茬整地:选择地势平坦,保水保肥性能好,土壤肥力较好的地块种植,前茬以小麦、豆类最好。玉米、胡麻茬次之,忌重茬和对口茬。前茬收获及时深耕整地,水浇地冬前浇足底墒水或播前灌足春水,旱地搞好伏秋深耕,纳雨蓄墒。覆膜前精细整地,做到土绵墒足,保证播种质量。

(2)科学施肥:地膜马铃薯不便追肥,因此要将农肥、化肥做底肥一次性施足,化肥在起垄覆膜前要集中施入垄内。具体施肥标准:在亩施优质农家肥3000kg的基础上,亩施奔马牌马铃薯专用肥60~80kg,或亩施尿素20~30kg,磷肥60~80kg,硫酸钾20kg,或亩施尿素17~22kg,二铵15~20kg,硫酸钾20kg。

(3)精选良种:应选用陇薯3号、陇薯5号、陇薯6号等抗病优质高产品种。播前严格挑选种薯,淘汰病烂薯块,切薯时一定要严把刀具消毒关,当切到病薯时要淘汰病薯,并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其次是要将切好的种薯用稀土旱地宝浸种,以达到防病防虫、保苗、增产的作用。

(4)起垄覆膜:整地施肥后,抢墒起垄覆膜,垄高10~15cm,垄面呈拱形,垄底宽60cm,膜间距40cm,起垄时要求按垄拉线,垄面要拍平整细,达到“光、圆”标准。起垄作床用80cm宽的超薄膜覆盖。水地播前整地后立即覆膜,旱地要播前抢墒起垄覆膜。覆膜时要求拉紧地膜,使之紧贴垄面,两边用土压实。为防大风揭膜,每隔4~5m要压一条土腰带。

(5)适时早播:地膜马铃薯以提早上市为目的,应适时早播,播期以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宜。

(6)规范种植:种植方法以先覆膜后播种为好。播种时用小铲在垄面上按行距40cm、株距40cm的尺寸挖窝点播,一垄种两行马铃薯,亩保苗以3500株左右为宜。播种深度10~13cm,播种后及时用湿土封严播种孔,以防跑墒。

(7)田间管理:一是破除板结,引苗出膜。出苗前遇雨,易造成播种孔局部板结,要及时破除板结。播种后2~5d要经常检查幼苗出土情况,苗孔错位时要引苗出膜,以免烧苗,造成缺苗断垄,然后用细土封严播种孔。二是清除杂草,马铃薯现蕾期要在垄间深锄,清除杂草,疏松土壤,减少养分和水分消耗,提高垄间接纳雨水和向膜内渗透水分的能力。三是喷施膨大素防止徒长。对生长偏旺的地块,喷施膨大素可控制地上茎叶徒长,促进地下块茎膨大。四是及早防治晚疫病等各类病害。五是及时采收,当2/3的叶片变黄,植株开始枯萎时应及时收获。收获后及时清除废膜,以防污染土壤。

五、鲜薯食用型马铃薯标准化栽培技术

1.选用品种

鲜薯食用型马铃薯品种,要求块茎农药残留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鲜食品质佳,薯形美观,椭圆形或圆形,同一品种薯色薯形一致,薯块整齐干净、表皮光滑、无疮痂病和黑痣病等病斑,无虫口、无裂薯,芽眼少而浅、无萌芽、无腐烂薯、无机械伤、无青头、无畸形、不易产生褐变。粗蛋白含量在2.0%以上,维C含量大于15mg/100g鲜薯,淀粉含量应小于16%,龙葵素含量小于20mg/100g鲜薯。耐贮藏,耐运输。可作为菜用的马铃薯品种有青薯9号、青薯168台湾红皮、堪内贝壳等。菜用品种宜在城郊水川地、二阴区种植。

2.合理选地,减少病害

种植菜用品种要选择地势较低,土松地肥,土层深厚,易于排水的土地。要求土壤为微酸性和中性土壤,若是偏碱性土壤,薯块易得疮痂病。

3.深耕松土,耙耱保墒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采用机耕,畜力套种,步犁深翻,人工深翻等措施,耕深达到20cm以上,促使晒垡,接纳雨水。秋后结合浅耕,及时耙耱保墒,为播种创造有利条件。

4.增施肥料,实施配方施肥

菜用型马铃薯,需要吸收大量的养分,故应重施基肥,1500~2000kg目标产量,一般要求亩施优质农家肥3000kg以上,配合施用尿素17kg,过磷酸钙50~60kg(或尿素12~14kg,磷酸二铵15~12kg),硫酸钾10~15kg,结合播种集中一次性施入。

5.搞好土壤处理,提高品质

在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结合整地亩用250ml辛硫磷兑水3~5kg,拌入50kg细干土(沙)制成毒土,均匀撒于地表,耕翻入土,或直接撒入播种沟。

6.种子处理

选用薯色光亮、薯芽饱满,形状整齐,无伤无损,无病斑的幼嫩薯作种薯,淘汰薯形不整齐,有裂痕、畸形薯,表皮粗糙老化的老龄薯块。整薯种块重50g左右为宜。播前10~15d,将种薯放置在15℃~20℃的条件下晒种催芽,播前1~2d,将种薯切成20~50g大小的块,每个切块带1~2个芽眼。切块时要尽量利用顶端优势,50g左右的薯块不用切块,可整薯播种;50~100g的种薯可从顶芽处劈开,切成两块;100~150g的种薯先将尾部切下1/3,然后从顶芽处劈开,共切成3块;150~200g的种薯先顺顶芽处劈开后,再从中间横切一刀,共切成4块。切薯时用高锰酸钾对切刀消毒,切成的薯块用药剂拌种,放在阴凉处晾干即可播种。

7.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播期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适宜播期,一般在4月中旬至5月播种为宜。播种密度为2500~3000株为宜,种植采用宽窄行模式。播种深度为10cm。

8.加强田间管理

(1)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

(2)当苗高至18cm左右时,锄草松土;现蕾至初花期,抢墒培土,培土高度15~18cm,当土壤墒情好时追施适量氮肥;盛花期喷洒2~3次磷酸二氢钾,每次每亩150~120g,兑水40~50kg。

(3)现蕾至开花期进行人工摘蕾打花,以利节约养分,提高产量,但在打花时一定要掌握好度,做到打实不打空,否则会造成烂秧,反倒影响产量。

(4)传毒蚜虫可采用10%吡虫啉15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3%啶虫脒3000倍液等农药交替喷施防效很好。

(5)晚疫病应提早防治,当田间内发现晚疫病中心病株时应立即拔除,带出田间深埋,并用农药交替喷施防治。

9.收获

当田间80%地上茎叶枯黄时,块茎表皮变粗,即达到成熟,进行收获。收获时剔除病薯烂薯,妥善保管待售。

六、食品加工型马铃薯标准化栽培技术

根据马铃薯外观形状和内在品质以及加工要求,食品加工型马铃薯分为全粉加工型和炸片炸条加工型。

马铃薯全粉是以鲜马铃薯为原料加工而成,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原料组织细胞的完整,复水后,仍具有马铃薯原有的营养、风味和口感。全粉加工品种要求块茎高干物质含量高(≥20%),还原糖含量低,在0.2%以下,外形圆滑,芽眼少而浅,单个薯块重量在70g以上,耐低温贮藏。

七、马铃薯贮藏技术

1.贮藏目的

做好马铃薯冬季贮藏保鲜,达到不冻、不烂、不发芽,保持原有的纯色、优良种性和品质,降低损耗率,一是可以保证种植面积需要,二是能够增加春夏销售收入。

2.贮藏选种

对自家种植的马铃薯品种,要选择具有高产、抗病、客商喜欢的优良品种,自家没有良种的要及早与邻近农户或周边乡镇亲朋好友进行兑换贮藏。

3.贮藏方法

(1)窑窖地址选择。窑窖必须处于阴坡,且该处应坡度较陡、土质坚实、地势较高。窖身应坐南向北、通风良好、地方宽阔,还要距住户较近,方便保管和随时进行检查。

(2)窑窖挖法。根据农户种植马铃薯面积的大小和产量的多少而定,窑窖可分为大、中、小3种类型。大型的为“非”字型窑窖,窖中套有4~5个小窖;中型的为半“非”字型,窖中套有2~3个小窖;小型的则无套窖,只有1个直筒窖。

①小型窖挖法。将挖窖的斜面切直,再挖方圆为0.7~0.8m的窖门,窖门深1m。窖门挖好后往里掏窖。窖内高1.8~2m,宽1.5~1.8m,深2.5~3m。挖时窖底应比地面低0.6m,窖壁须铲光滑。成窖后在窖口上方钻1通气孔,即哨眼,便于通风换气。小型窖一般可贮藏马铃薯2500~4000kg。②大型窖挖法要求依山挖建,且土质坚实。窖洞高2.5~3m,宽2.5~3.5m,深度依藏量而定,一般多为10~12m,在其中又套挖4~6个小窖。每组窑窖可贮藏马铃薯4万~5万千克。窖门可稍有坡度,门宽以方便用人力架子车自由出入为限,用砖砌2层门,通气靠打开门扇进行。

(3)贮前窑窖处理。在马铃薯入窖前1个月左右,用水浇窖,严格控制水深不超过0.2m,可有效延长薯块贮藏时间;在入窖前几天,采取点燃硫磺粉熏蒸或喷洒硫酸铜溶液和窖底铺石灰或草木灰的办法进行窖体消毒。

(4)贮前薯块处理。

①要堆放发汗。将薯块聚拢成堆,用柴草覆盖,堆放3d左右,使薯块的水分散失(称为发汗),便于贮藏。②要精挑细选。若想防止薯块在贮藏期间腐烂变质,入窖前必须仔细挑选,严格控制“五不要”薯块入窖,即:薯块过大或过小的不要,芽眼过多的不要,有伤口的不要,表面有霉烂迹象的不要,洪水漫过的或含水量过大的不要。③窖藏量的确定与计算据试验,窖藏薯块占窖总容量的60%最为适宜。原因是下窖量过多薯堆过厚时,初期不易散热;中期上层块茎距离窖顶过近容易受冻;后期下部块茎更易发芽。同时还会造成堆温和窖温不一致,难于调节窖温。而下窖量过少则不易保温。据试验,每立方米的块茎重量一般为650~750kg,因此,只要测出窖的容积,就可计算出下窖量,计算公式为:适宜的下窖量=窖的总容量(m3)×60%×750(kg/m3)。④入窖方法严禁从窖口倒入,要轻装轻放,防止块茎摔伤;由里向外,依次堆放。分品种单窖贮藏,做好标签,防止混杂。⑤贮后管理分三个时期:前期应以降温散热为主。薯块刚入窖阶段,3~5d检查一次,哨眼不封,窖口和通风孔经常打开,尽量通风散热。随着外界气温降低,窖口应早晚覆盖,白天打开通风透气。中期每半月查看一次,有腐烂的要及时剔除。哨眼不封,窖口覆盖,以后逐渐随天气变化加厚窖口覆盖层来防寒保暖,避免冻害。为了防止发芽,可在当年的12月或第二年的1月用萘乙酸甲酯处理薯块。方法是每1万千克薯块用药0.4~0.5kg,加5~30kg细土制成粉剂撒在薯块中,可抑制块茎发芽。后期大地回春,外界气温转高,可逐渐打开哨眼、窖口,块茎也已渡过休眠期。此时,应控制窖内低温,保持窖温在3℃~4℃以下。窖温过高时可在夜间打开窖口通风降温,也可倒堆散热。

4.贮藏条件

(1)温度。1℃~3℃是薯块贮藏的最适温度区间。在此温度范围内,薯块呼吸很弱,皮孔关闭,病害不发展,重量损失最小,块茎不发芽。4℃时,块茎芽眼里的潜伏芽开始萌发,影响品质。5℃仍是薯块贮藏的适宜温度但镰刀菌开始发展。0℃~1℃的低温会引起块茎生理失调,淀粉转化为糖,食味变甜,种性降低。-2℃时,块茎受到低温伤害,会出现脱水现象。

(2)相对湿度。以相对湿度在90%左右为宜。湿度过大易引起发芽及腐烂,过小会使块茎失水萎缩。

(3)通风。通风可调节贮藏环境中的温、湿度和气体成分,应灵活掌握。

(4)避光。马铃薯在采收、处理和贮存等过程中应严格避光。因为块茎暴露在有光环境中,叶绿素会在表皮形成而造成块茎变绿或青紫。块茎表皮中叶绿素形成和增加的同时茄碱苷的含量增加。茄碱苷集中在发绿薯皮和萌发的芽眼附近,含量超过0.02%即可使人中毒。满足以上贮藏条件,马铃薯块茎可安全贮存8~9个月。次外,要做好种子贮藏保鲜,还要实施好马铃薯生育后期的培土、病虫防治等田间管理技术和适时收获、提高收获质量等环节。

八、马铃薯种薯催壮芽技术

播前催壮芽促使播后早出苗、出苗整齐、作物生长一致,早结薯、早成熟,获得高产,春薯催大芽播种比不催芽可增产10%以上。在生长季节短的情况下,播前催芽尤其重要。

1.药剂拌种防腐烂

种薯受冻发生腐烂时,剔除受冻种薯后,用2kg70%甲基托布津加1kg72%的农用链霉素均匀拌入50kg滑石粉成混合药粉剂,每50kg种薯用2kg混合药拌匀,防止种薯腐烂。

2.催芽过程

(1)暖种催芽:在较温暖的室内或防雨大棚内(18℃~20℃),地上铺垫10cm左右湿润沙土或疏松细土。将种薯摊成薄薄的一层后,上盖5cm左右过筛的沙土或细土,用水壶喷水湿润土壤(以半湿状态为宜,手握刚成团为宜),若温度过低于18℃,上面再覆盖秸秆、草帘等后保温催芽。

(2)保湿防腐:在催芽过程中如覆盖沙土变干用洒水壶喷水。要防雨、防晒,防止催芽种薯腐烂.

(3)降温壮芽:等幼芽长出5mm左右,揭去覆盖物和土,给种薯适当降温(12℃~15℃)或移至温度较低处,并逐渐暴露在散射光下壮芽。块茎堆放以1~2层为宜,不要太厚,并每天要小心轻翻,使发芽均匀粗壮,避免下层薯块芽太长。若种薯在贮藏过程中已发芽,应将种薯放在散射光下壮芽。

(4)待一般1~2周后芽长1cm左右,即可用于切块或播种。

3.催芽注意事项

(1)不能将种薯直接放在太阳光下直射。

(2)小心处理种薯、轻拿轻放,防止断芽。

(3)种薯应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4)避免雨淋和霜冻。

九、马铃薯种薯切块技术

1.种薯大小与切块方法

(1)50g以下小薯可整薯播种。

(2)50~100g薯块,纵向一切两瓣。

(3)100~150g薯块,一切三开纵斜切法,即把薯块纵切三瓣。

(4)150g以上的薯块,从尾部根据芽眼多少依芽眼螺旋排列纵斜方向向顶斜切成立体三角形的若干小块,并要有2个以上健全的芽眼。切块时充分利用顶端优势,尽量带顶芽。切块应在靠近芽眼的地方下刀,以利发根。

2.切块大小

每千克种薯切25块左右,单块重35~40g。每个切块带2~3个健全的芽眼。

3.切种时间

一般在播种前3~4d左右。

4.切刀消毒

切块使用的刀具用75%的酒精或0.5%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做到一刀一沾,每人两把刀轮流使用,当用一把刀切种时,另一把刀浸泡于消毒液中,换一把刀防止切种过程中传播病害。发现烂薯时及时淘汰,切刀切到烂薯要把切刀擦拭干净后再消毒。

5.防止切块腐烂的措施

切块后采用草木灰或药剂拌种。

(1)草木灰拌种:切块后每50kg种薯用2kg草木灰和100g甲霜灵加水2kg进行拌种,拌种后不积堆、不装袋,置于闲房地表24~48h后即可播种。

(2)药剂拌种:切块用2kg70%甲基托布津加1kg72%的农用链霉素均匀拌入50kg滑石粉成为粉剂,每50kg种薯用2kg混合药拌匀,要求切块后30min内,均匀拌于切面。

(3)切块时,应注意使伤口尽量小,而不要将种薯切成一片一片。

6.种薯切块注意事项

(1)存在以下情况之一时,不宜切块:①当播种地块的土壤太干或太湿、太冷或太热,尤其是土壤墒情不宜太湿。②种薯的生理年龄太老,即种薯发蔫发软、薯皮发皱、发芽长于2cm时,切块易引起腐烂。③切块不宜过小,越小腐烂率越高。

(2)切块时注意剔除杂薯、病薯和纤细芽薯。

(3)切刀一定要消毒,避免因切块增加病害传播和引起种薯块腐烂而导致缺苗。许多病害如马铃薯病毒病、晚疫病、青枯病、环腐病等可通过切块用的刀传播。

十、马铃薯掰芽育苗补苗繁殖技术

1.循环切芽快繁技术

(1)催芽:方法与“马铃薯种薯催壮芽技术”中暖种催芽相同,不同的是要让芽长到2~3cm时,才在散射光下放置2~3d。

(2)作畦:选择背风向阳不积水的地方,按宽1m,长依种薯量而定。挖深40cm的池,下铺15cm的马粪或干草,洒水使粪湿润,上面再铺3~5cm混合土(1份有机肥,2份大粒沙子均匀混合)浇湿后,将已催芽种薯尾部向下置于混合土上,种薯与种薯之间间隔1cm。大小不同的种薯要分开。然后覆盖湿润的混合土10~12cm,再用小拱棚封闭,棚内温度25℃以下即可(地温15℃~20℃为宜)。注意浇水不可太湿。

(3)切芽移栽:当幼芽出土时,将种薯取出,切下5~6cm(2~3节)的芽,栽入装满营养土(1份有机肥,2份风沙土)的营养钵置于小拱棚,芽顶叶和地平面一致,或直接栽入露地需补苗处,浇水保持湿度,温度不超过25℃。将母薯再栽入原池盖膜。10~15d,再进行第二次剪芽,以此类推。一般用5~10kg种薯可繁殖4000株,种植1亩。

(4)瓣芽移栽:为了简便也可采取瓣芽的方法。即当幼芽出土时,将种薯取出,从幼芽基部带根毛一起瓣下,栽入装满营养土(1份有机肥,2份风沙土)的营养钵,置于小拱棚,芽顶叶和地平面一致,或直接栽入露地需补苗处,浇水保持湿度,温度不超过25℃。将母薯再栽人原池盖膜。10~15d,再进行第二次剪芽,以此类推。一般用25kg种薯可繁殖4000株,种植一亩。

(5)露地切芽和掰芽移栽补苗时,注意尽量多利用田间已发芽的幼芽长相健康的种薯,尽量保持在最短时间内补齐苗。

2.分苗移栽技术

当田间苗高6cm左右时,把植株基部的土扒开,将侧枝带根从基部掰开,移栽到准备好的地块,并立即浇水。分苗移栽最好选择在下午或者阴雨天进行,这样移栽成活率高。

3.单芽繁殖

种薯催出芽后可将每个芽眼纵切两块后播种,这样比一般切块方法提高繁殖系数一倍,但大田移栽易引起缺苗,可以利用于网棚种薯繁殖。

十一、马铃薯芽栽技术

马铃薯芽栽是利用马铃薯幼芽不带病菌,采用育苗芽栽进行提纯复壮的农业栽培技术。既能有效地解决马铃薯生产中因种薯带细菌性病害而引起的缺苗断垄的问题,扩大繁殖系数,又可恢复品种的优良种性,为马铃薯的丰产丰收奠定良好的基础。

1.选种晒种

薯块出窖后,进行严格的选种,剔除病、虫、烂薯,选择幼嫩、大小均匀、表皮无龟裂、具有本品种特性的薯块作种薯,并晒种3~4d。

2.育芽

选背风向阳、土壤肥沃、墒情较好的地块。首先挖宽150cm,深35cm的苗床,长度以育苗的数量而定;其次将备好的种薯顶部朝上,种薯之间留3cm左右的空隙,整齐摆放在苗床上;三是育苗时间要晚,比当地正常播期晚7~10d;四是覆土厚度7~10cm,并在地面加盖麦草,底墒不足时及时浇水。

3.选芽

等苗床内育芽长出4~6片叶子时即可掰芽,掰芽时先把苗床内的种薯取出,将苗连根带芽一起掰下,淘汰病芽、弱芽,挑选长10~15cm且根系多、叶片深绿的胖嫩芽移栽。一边掰芽一边栽植,切忌长时间曝晒,如搞第二次育芽时,掰芽后把种薯再埋到芽床内育苗。

4.科学施肥

施肥以农家肥为主,氮、磷、钾肥配合,结合秋季耕耱每亩一次性施入农家肥3000kg。播种时亩施尿素25~30kg、过磷酸钙60~80kg、硫酸钾15kg,或亩施尿素21~26kg、二铵17~22kg、硫酸钾15kg。

5.栽植

亩保苗4000~4500株,移栽时用犁开沟,将薯芽根甩展,斜放在犁沟内,先盖些湿土,用脚踏实,使苗根与土壤紧密接触,一边移栽一边覆土,覆土时使4~6片叶的芽苗露出2~3片叶子,未出土的苗芽不宜露出地面。移栽时如土壤墒情过差,可采取先移栽后覆土再浇水的办法解决干旱不能移栽的问题。底肥应施入空犁沟内。

6.管理

移栽半月后可锄草松土,若有缺苗,要及时进行补苗。苗高20~30cm时起垄培土,遇雨后要及时松土保墒,以防板结。晚疫病防治以预防为主,发现中心病株立即拔出深埋,及时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8%甲霜灵锰锌,或64%恶霜锰锌500倍液交替喷雾,每隔7d喷一次,连喷2~3次。

7.收获

芽栽种薯收获要早于商品薯,待植株2/3茎叶变黄时收获,收获前收割马铃薯茎叶,防止茎叶部病害传导到块茎上,收获后晾晒一周单独贮藏留作种薯。

十二、马铃薯小整薯栽培技术

1.定义

小整薯栽培是选择50~100g嫩薯,剔除病薯、伤薯、畸形薯,不经过切块直接进行栽培,可提高马铃薯的抗旱能力和抗病性、防止品种种性退化,对种子起到提纯复壮作用的一项栽培技术。

2.栽培技术要点

(1)选种

整薯栽培技术成败的关键在于所选小薯是否符合要求。为了确保选种质量,一般要经过2次选种过程。

一是在马铃薯收获时进行初选种。这时应尽量避免造成人为的损伤。选好后的种子不要急于入窖,应放置在散射光下处理一段时间,使之变青,待气温降到5℃左右时入窖储存。这样的种薯表皮不易破损,耐储存,不烂窖。

二是为了清除未被发现的或在储存过程中逐渐显病的烂薯、异色薯。一般在播前20d左右提前出窖进行筛选。选好后的种子可利用播前这段时间进行催芽处理,以备播种。

小整薯的选种应在生长旺盛、品种纯度高的田块中进行。这样的小整薯增产效果最为显著。

(2)适期播种

一般以气温稳定通过7℃~8℃时种植较为适宜。

(3)合理密植

株距为40~50cm,行距为50~60cm,亩保苗保持在2500~3000株为宜。一般早熟品种应密植,中晚熟品种可适当稀植。

3.其他技术

选地选茬整地、施肥、田间管理同马铃薯常规栽培技术。

十三、马铃薯脱毒苗繁育技术

1.材料选择与处理

将适宜于当地栽培的马铃薯品种的块茎打破休眠期后置于20℃~22℃的条件下使期发芽。

2.脱毒苗的制取

(1)薯芽处理

将发芽的薯块放于散射光下使其芽尖成绿色。

(2)脱毒苗培养

从薯块上将绿芽搬下,切下0.5~1cm芽尖用自来水冲洗1~2min,再用无菌水冲洗1~2min,然后浸入75%的酒精中浸泡30~40s,进行灭菌处理,再用无菌水冲洗3~5次,置于无菌滤纸吸干水分,在无菌条件下剥去带一个叶原基的茎尖生长点(0.2~0.5mm)并迅速接入组织脱毒培养基中。然后将三角瓶置于22℃~25℃、光照强度2500~3000lx、光照时数14~18h的条件下,培养25~30d后可看到伸长的小茎,叶原基形成可见的小叶,此时及时转入无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地。30~50d后即能发育成3~4个叶片的苗子。以单株为系数重复以上制取过程3~4次。最后将形成的苗子以单株按单节切段进行扩繁,每隔15~20d繁殖一次。

(3)脱毒苗繁殖脱毒苗的快速繁殖分为基础苗繁殖和生产苗繁殖两个过程。两个过程中使用的培养基成分见表2-1。

表2-1 马铃薯脱毒苗繁殖培养基

①一般情况下,基础苗的繁殖要求相对高温、弱光照、使其节间距拉长,木质化程度相对较低,以利于再次繁殖早出芽及快速生长,加快总体繁殖系数。其具体条件为:培养温度25℃~27℃,光照强度为2000~3000lx,光照时间为10~14h,并采用在人工培养室进行培养。在每一代快繁中,切段底部(根部)的脱毒苗转入生产苗进行繁殖。其他各段仍作为基础苗再次扦插。②生产苗的繁殖要求相对低温、强光照,使苗壮、茎间短、木质化程度高,这一结果利于移栽,且成活率高。具体条件为:培养温度22℃~25℃,光照强度为3000~4000lx,光照时间为14~16h,采用自然光照室进行培养。20~25d为一个周期,待苗长出5叶大约5cm以上,从培养室取出打开顶盖,在室外锻炼4~6d即可移栽。

十四、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栽培技术

1.脱毒种苗选择

生产微型薯种苗要求叶片3叶以上,长度5cm、健壮、无污染,在自然光照下打开器具盖锻炼4~6d后移栽。

2.生产方式及措施

(1)生产方式

(2)生产措施

基质:蛭石。大规模使用蛭石安全、运输强度小,且易操作,还能再次利用,蛭石要求pH值≤8.2,颗粒直径2~4cm,膨松及杂物(石头)少。

使用方法:将蛭石装入生产容器或平铺于地面,但要和土壤隔离。厚度为8~10cm,用水浇透,直至有部分水从蛭石中渗出,减少蛭石盐分的积累。

栽培环境及处理技术:有基质栽培,最好采用日光节能温室或全自控温室,以便于生产间隙期高温处理并预防病毒病源。因为马铃薯的常见病毒在58℃以上会自然死亡,从而有利于地面或起架再次种植。

土壤处理:将日光温室或自控温室土壤,除去杂草整齐,然后在地表每亩施纯氮4~5kg,纯磷3~4kg,纯钾4~5kg。同时喷施杀伤力强的农药3911乳剂或甲基异柳磷和防治细菌性病害的农用链霉素及适当施用一些腐熟、无病害(特别是病毒病)的农家肥。将化肥、农药及农家肥同时翻埋于深15~20cm土壤,最后地表整平夯实。

设施安排:在整理好的地表上,平铺尼龙网纱或其他与土壤隔离且通气透水的隔离层,在隔离层上用无菌新砖分成1~1.2cm宽且与棚等长的小区,基质(蛭石)直接倒入小区中,然后在日光温室的屋顶棚膜下面安装防虫网,及备用的遮阳设施(冬季可用草帘或保温被代替)。

棚内高温处理:在完成以上工作后,将温室的棚膜封闭,去掉上面遮阳的一切障碍物,使其棚内温度升高,通常天晴时高温可达60℃~70℃,连续处理6~7d后,即可杀死真菌、细菌和病毒。

种苗移栽:将自然光照锻炼的脱毒苗,从试管中取出,洗去培养基,用生根剂(萘乙酸)浸泡3~5s,然后移于蛭石中,脱毒苗以2叶露出蛭石为好,栽苗密度为180~220株/m2

保湿:将移栽于蛭石的脱毒苗用小拱棚覆盖(白色棚膜为宜),苗成活后,取掉小拱棚(5~8d)。保湿阶段不能使蛭石干涸;湿度应达成100%;温度25℃~28℃,若温度太高,如大于30℃则会产生烧苗现象。

浇水:保湿阶段结束后(苗成活),要及时浇水,整个生育期含水量以50%~60%(将蛭石用手捏,蛭石能成块但不出水)为宜。

浇营养液:无土栽培的有机质栽培生产微型薯,一个生育期限内通常使用两种营养液配方:1~5周每升营养液的成分为:KH2PO4—0.50g、NH4NO3—0.31g、MgSO4·7H2O—0.50g、Fe盐—0.03g;8~12周每升营养液的成分为NH4NO3—0.12g、NH4H2PO4—0.38g、KNO3—0.53g、MgSO4·7H2O—0.50g、Fe盐—0.03g。6~7d浇一次,每次浇量以1.5~2.0L/m2为宜。

喷农药:微型薯整个生育期要及时防治病害,特别是真菌病害。喷施方法为:每周喷一次,用量看说明,多种农药交替使用。根据经验,代森锰锌、甲霜灵锰锌、霜霉疫净、杀毒矾、克锰、安泰生、雷多米尔是几种控制真菌的较为有效的农药。第一次防病害时最好用代森锰锌或甲霜灵锰锌,以后如不遇特殊情况一般不再用。对马铃薯晚疫病提倡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对已生产一次微型薯的地块和再次利用的蛭石,必须注意细菌性病害的防治。其防治措施是将1280万~1300万单位的医用青霉素(不能用农用链霉素)兑水10~15kg并与1‰的高锰酸钾混合,喷洒于铺平的蛭石中,然后用水浇透,使一部分药剂进入土壤,并在苗子保湿期再用医用青霉素喷防一次。

管理:待苗子长到7~8叶时,培蛭石一次(5~6cm厚)。注意防止病源的侵入,特别是病毒的侵入,严格控制带病植物、带病昆虫进入温室网棚,棚内禁止吸烟。

收获:待80%的薯块长至1.5g以上时及时收获。

微型薯保存:微型薯收获后及时晾晒,并喷杀真菌和细菌农药一次,待表皮无水分后入窖贮藏。窖温1℃~10℃为宜,湿度50%~80%。

十五、马铃薯脱毒原种高产栽培技术

马铃薯脱毒原种栽培就是将脱毒苗生产的微型种薯(原原种)在大田种植、收获的栽培技术。

1.注意事项

马铃薯脱毒种薯种植,除满足马铃薯一般的栽培技术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技术要求。

(1)防止病毒感染

在病毒病多发区采用网棚种植;在病害少的地区如高海拔(适宜种马铃薯的海拔范围)或与马铃薯等同病源作物的地方采用自然隔离种植。

(2)严格选种和施肥

微型薯休眠期较长,忌种植未通过休眠期的原原种,且属忌氯作物,不能施含氯的肥料;原种生产要求种植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块。

2.产量指标及构成因素

(1)产量指标:每亩产量1300~1800kg。

(2)构成因素:每亩保苗9000株,单株产量0.15~0.2kg。

3.农艺措施

(1)播前准备。

①选茬:前茬以禾本科(冬春麦)及豆类作物为好,忌连作,轮作年限应在3年以上,不宜与茄科(烟草)等作物轮作。②整地:马铃薯是地下茎作物,对土壤孔隙度要求较高,前作收获后,及时深耕20~25cm,犁土晒垡,秋末浅耕耙耱保墒,达到墒饱地平,土壤疏松。地下害虫和鼠害严重地块,结合耕地每公顷施4.5~7.5kg辛硫磷毒土防治。③种薯(原原种)选择和处理:选择已通过休眠期(开始露芽),粒重1.5g以上的无病毒和其他病害的原原种。

(2)科学施肥。

施肥以农家肥为主,氮、磷、钾配合,结合秋末浅耕一次性施入。一般亩施优质农家肥5000kg,纯氮15kg、纯磷(P2O5)15kg、纯钾20kg。

(3)精细播种。

①适期播种。播种期以10cm地温稳定通过8℃~10℃为宜,一般以4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宜。②合理密植。原种生产的原则是增加繁殖系数,因此密度要大,一般生产密度为9000株/亩。③播种方式。实行双垄沟种植,即每垄种两行,垄幅宽为80cm,垄高为20cm左右。垄上行距为30cm,以垄中线为界等距种植,株距24cm。播种深度为10~12cm,一般采用开穴点播或机械种植方式。④地膜覆盖栽培。地膜覆盖栽培是解决高海拔地区前期地温低的一项有效措施。其栽培要点是垄上覆膜,其他栽培同上。

(4)田间管理。

①查苗补苗。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保证全苗。②中耕除草。现蕾前(苗高16~20cm)中耕10~13cm,现蕾期浅耕6~10cm,起到松土、除草、保墒的作用。③培土。现蕾期从垄的两侧各取5~6cm的土,从垄沟取6~8cm的土培放在垄面,使之形成18~20cm高的垄,结合培土亩追施速效氮肥2.7kg,速效钾3kg。④病虫害防治。马铃薯病害防治是重中之重,原则是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一般要求每隔7~10d交替喷施宝大森、代森锰锌、甲霜灵·锰锌、霜毒疫净、杀毒矾、克锰、安泰生、雷多米尔等农药;如果雨水多,湿度大时,要求一周喷一次。⑤防冻。在高海拔地区没有绝对无霜期,种植马铃薯在苗期注意防霜冻,特别是地膜覆盖种植更为重要,方法为烟雾法。⑥灌水。苗出全后和现蕾期后各补灌一次水。注意补灌时不能积水,要求灌过水。

(5)收获与贮藏。

①适时收获。茎叶呈黄色,中基部叶片枯萎,薯皮老化,薯块易从脐部脱落时及时收获。②贮藏。入窖前清除病、烂薯和有伤口的薯块,入窖时轻放,防止碰伤,窖内薯堆不宜过厚,堆放数量不能超过窖容2/3,有效面积堆放薯应在250~320kg/m2为宜。贮藏期间两头防热,中间防冻,窖温保持1℃~3℃,并注意通气。

十六、一膜两年用马铃薯栽培技术

一膜两年用马铃薯栽培技术就是利用上一年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后未揭的地膜第二年继续种植马铃薯的一项节本增效技术。其技术核心是覆盖一次地膜用两年,其技术优点是能最大限度地保蓄土壤水分,减轻冬春季节土壤水分的蒸发,有利于春播;又使地表免受降雨的冲刷和风蚀;每亩可节约地膜投资、用工等费用140~200元;而且玉米根茬直接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在保证肥料供应的情况下,仍可获得高产。该项技术适宜在1800~2000m干旱、半干旱区大面积推广。

1.选用品种

半干旱山区抗旱性好的优良品种,如新大坪、陇薯6号、陇薯3号;浅山二阴区应选择丰产、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如陇薯6号、庄薯3号。

2.适期播种

一般在4月中下旬播种为宜。在大垄垄侧距集流沟10cm处用点播器打开第一个播种孔,将土提出,孔内点籽,打第二个孔后,将第二个孔的土提出放入第一个孔口,用铲轻轻一磕,覆盖住第一个孔口,以此类推。株距为60cm左右,每亩保苗1800~2000株。

3.田间管理

苗期管理,播种后遇雨,在播种孔上易形成板结,应及时破出板结,以利出苗,出苗时如幼苗与播种孔错位,应及时放苗,出苗不齐的应及时补栽。现蕾期要及时摘花打顶,适期叶面追肥。块茎膨大期,在地膜上适量盖土,降低垄内温度,创造冷凉的土壤环境,以利块茎膨大,对脱肥地块进行根部追肥。晚疫病防治,以预防为主。

4.适时收获

待2/3的叶片变黄、植株开始枯萎时应及时收获。结合秋收,清除地膜,以免造成土壤污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