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净水渔业技术初期,利用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的系列调查数据,建立了蠡湖增殖放流适宜地评价体系,为蠡湖的渔业科学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1)评价因子的主成分分析:收集整理与湖泊宜渔性评价有关的所有因子及相关历史数据,通过SPSS软件的主成分分析模块,得出各主成分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表2-8),进而筛选出对于增殖放流适宜地评价起决定性作用的因子。分为主成分1,其贡献率为51.45%;主成分2,其贡献率为26.23%;主成分3,其贡献率为11.85%,三者的累计贡献率为89.53%。进一步分析表明,主成分1中的总氮、总磷、浮游生物、底栖生物、降雨量、水位和与居民点距离这7个变量影响最大;主成分2中的溶解氧、水生动物、水生植物、水流速和气温这5个变量影响最大;主成分3中的pH、品种搭配和与周边育苗场距离这3个变量影响最大,最终确定用这相互独立的15个因子来评价增殖放流适宜地。
表2-8 主成分分析中的因子负荷矩阵及主成分的贡献率
Table 2-8 Component matrix and contribution of principal components to total variances
(续表)
(2)评价指标:利用鱼骨图法理顺各评价因子之间的从属关系(图2-4)。蠡湖增殖放流适宜地评价模型,以增殖放流适宜地作为目标层,生物数据、水文气象数据、水质数据及其他因素作为准则层。生物准则层包括的具体指标有底栖生物、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和浮游生物;水文气象准则层包括的具体指标有水位、降雨量、水流速和气温;水质准则层包括的具体指标有总磷、总氮、pH和溶解氧;其他因素准则层包括的具体指标有品种搭配、与居民点距离和与周边育苗场距离。
图2-4 增殖放流适宜地鱼骨图
Fig. 2-4 Fishbone diagram of suitable land of enhancement and release
(3)指标的权重:根据判断矩阵计算得到的权重系数,相对于水质指标层的权重系数为0.3404、0.3217、0.1806和0.1573,CR=0.032<0.10;相对于生物指标层的权重系数为0.3573、0.3014、0.1812和0.1601,CR=0.023<0.10;相对于水文气象指标层的权重系数为0.3899、0.3603、0.1175和0.1323,CR=0.018<0.10;相对于其他因素指标层的权重系数为0.5126、0.3532和0.1342,CR=0.021<0.10;相对于准则层的权重系数为0.324、0.276、0.216和0.184,CR=0.019<0.10。
15个参考因子的权重见表2-9。
表2-9 指标数据和权重
Table 2-9 Index data and its weight
(4)增殖放流适宜地评价:综合考虑15个参考因子和栅格运算以后的结果作出的分级图表明,蠡湖适宜增殖放流最高等级的区域面积为0.4005km2,占5%;较高等级的区域面积为6.0075km2,占75%;高等级的区域面积为1.2015km2,占15%;一般等级的区域面积为0.3204km2,占4%;低等级的区域面积为0.0801km2,占1%(图2-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