蠡湖放流后实施了禁捕2年。2009年9月回捕测试表明:60%以上的鲢、鳙年龄为4~5龄,鳙体重8000~14000g,鲢体重4500~7000g。同步的水质持续监测(图5-24)表明:2010年比放流前的2007年总氮下降了77%,总磷下降了48%,达到了净水的目的。
(1)从鱼体积贮氮、磷量考虑,应捕大个体鲢、鳙。分析认为,自2007年放流鲢、鳙后,由于鲢、鳙排泄物中的氮、磷对水环境有一定的影响,2008年因鱼群活动而使各站点总氮出现较大差异(图5-13a、b),但随时间推移,因鲢、鳙体内的固氮、磷作用,从2009年起总氮明显降为0.8~1.4mg/L,年平均为1.149mg/L,当年湖区多数鲢、鳙已为4龄以上,在年末捕捞移出鱼类后,2010年水中总氮浓度继续下降到低于1mg/L。但同时,此阶段鲢、鳙群体大,其氮、磷排泄量(绝对值)会随着鱼体增重而上升(陈少莲等,1991),故8月后总氮又略超1mg/L,12月捕捞前总氮浓度为1.21mg/L。捕捞结束后的2011年,蠡湖总氮年均为1.08mg/L(据无锡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也证实应回捕4龄以上的鲢、鳙。
(2)放流鲢、鳙鱼种呈先降氮后降磷,要适时捕大个体鲢、鳙。依据鲢、鳙大型个体对所摄取食物的磷吸收和转化率高于小型个体的试验,在放流鲢、鳙的初期因鱼种中粪便含氮量较低、含磷量较高而使水中总磷有所增加,2008年总磷呈上升趋势,但随着鲢、鳙摄食过程加速了水体氮、磷释放进程和其代谢强度、活动性、体重和环境因子(主要是水温及溶解氧)影响,2009年因鲢、鳙个体与群体的增大,对磷的转化力增加,总磷呈逐月下降,年末大规模捕捞取出鲢、鳙后,使2010年全年总磷浓度降为0.01~0.025mg/L,处于Ⅱ类水范围内。2010年底捕捞后,2011年总磷年均为0.06 mg/L(据无锡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