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对蓝藻的监测

对蓝藻的监测

时间:2023-11-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⑦鱼腥藻属监测到有卷曲鱼腥藻、水华鱼腥藻2种,也是夏季出现种。蓝藻数量与生物量变动情况:2007~2010年蠡湖的蓝藻数量与生物量变动状况见图6-4。4年内蓝藻各属的密度组成百分比见图6-5。以6~10月各蓝藻的平均密度计,4年的变化是较为显著的,显示了蓝藻种类数增加、数量下降的趋势。

蠡湖是太湖内湾,受太湖蓝藻影响极大。实施净水渔业控制蓝藻也是目的之一,因而研究中对蓝藻作了重点关注。

(1)蓝藻的主要种类及其动态变化:蠡湖2007~2010年共监测到蓝藻门的9属、21种(表6-7)。

表6-7 2007~2010年蓝藻各属的种类数
Table 6-7 The species number of Cyanophyta (2007-2010)

①鞘丝藻属的螺旋鞘丝藻仅在2007年1月监测到。

②蓝纤维藻属的针状蓝纤维藻也仅在2007年1月监测到,而针晶蓝纤维藻也仅在2月监测到,每年的4~5月较多出现的是针晶蓝纤维藻镰刀形。

③螺旋藻属的顿顶螺旋藻和极大螺旋藻仅在2007年监测到,之后再未监测到。

④色球藻属有小型色球藻、束缚色球藻和微小色球藻3种,2007年春末出现,夏季最多,除7月密度达1142×104 ind/L外,6月、8月和9月密度也有110×104~220×104 ind/L;到2008年6月仅为2.1×104 ind/L,未再出现;2009年5月监测到有8.1×104 ind/L,之后再未监测到。

⑤平裂藻属仅监测到微小平裂藻1种,2009年6~10月监测到微小平裂藻在夏末秋初密度100×104 ind/L;2010年8~9月有出现,秋初密度80×104 ind/L。微小平裂藻在秋、冬有时成为优势种之一。

⑥席藻属仅监测到小席藻1种, 2008年6月和2009年4~10月有出现,除4月密度为90×104 ind/L、成优势种外,其他均低于10×104 ind/L;2010年6月监测到密度为16.4×104 ind/L,也为优势种之一。

⑦鱼腥藻属监测到有卷曲鱼腥藻、水华鱼腥藻2种,也是夏季出现种。2007年和2008年密度较低。2009年和2010年出现的水华鱼腥藻以7月密度最高,分别为209×104 ind/L和375×104 ind/L。

⑧微囊藻属是4年中出现最多的,其中铜绿微囊藻除2007年5~9月出现外,2008~2010年均为4~10月出现,且为优势种,夏季高温月时密度最高,如2007~2010年的7月密度分别为837.8×104 ind/L、974.6×104 ind/L、1153.1×104 ind/L和711.7×104 ind/L;但2010年在8月因持续高温和开闸引进过太湖水而猛增为6023.5×104 ind/L。属内其他种类则在2007年7月出现过具缘微囊藻(密度12.83×104 ind/L),2008年5~6月出现过水华微囊藻(密度42.7×104 ind/L和722.17×104 ind/L)。

⑨颤藻属是仅次于微囊藻属而出现较多的属类,除在2007年出现过的小颤藻外,主要为污泥颤藻、两栖颤藻、美丽颤藻和巨颤藻, 6~10月各种类同时或交替出现。若以这5个月的平均密度看,2007~2010年分别为42.6×104 ind/L、1148×104 ind/L、605.5×104 ind/L、1879.9×104 ind/L,波动较大。

(2)蓝藻数量与生物量变动情况:2007~2010年蠡湖的蓝藻数量与生物量变动状况见图6-4。由图可见,2007年受太湖蓝藻大规模暴发(5月下旬至8月)的影响,蠡湖在6~8月出现较高的蓝藻数量与生物量,2008~2009年蓝藻的数量继续上升,但生物量下降,主要是微囊藻减少、其他蓝藻种增多;2010年8月持续高温导致蓝藻数量突然猛增(未出现水华现象),9~10月下降也快。

4年内蓝藻各属的密度组成百分比见图6-5。以6~10月各蓝藻的平均密度计,4年的变化是较为显著的,显示了蓝藻种类数增加、数量下降的趋势。

①2007年以色球藻(55.88%)、微囊藻(22.91%)为主,有颤藻(15.35%)和鱼腥藻(5.81%),此阶段仅于6月下旬放流过鲢、鳙夏花。

②2008年以微囊藻(44.1%)和颤藻(55.08%)为主,此阶段湖区中有放流的2~3龄鲢、鳙群体。

图6-4 2007~2010年蓝藻数量与生物量逐月变化
Fig. 6-4 The monthly abundance and biomass changes of Cyanophyta (2007—2010)

图6-5 2007~2010年蓝藻各属的密度组成
Fig. 6-5 Density composition of Cyanophyta (2007—2010)

③2009年是由微囊藻(35.79%)、颤藻(44.9%)、鱼腥藻(10.59%)和平裂藻(7.88%)组成,此阶段湖中以3龄以上的鲢、鳙群体为主(放流后从未捕捞)。

④2010年是由颤藻(62.91%)、微囊藻(27.49%)、鱼腥藻(8.19%)和平裂藻(1.36%)组成,此阶段湖中有不同年龄鲢、鳙群体存在(以前的留湖群体和当年放流的2龄鱼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