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放流对底栖生物群落的影响

放流对底栖生物群落的影响

时间:2023-11-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耐污的中华颤蚓数量增多:寡毛类在蠡湖底栖群落中结构单一、不占优势,仅有中华颤蚓1种。中华颤蚓在水体评价指标中属于耐污型种群,它的存在反映了蠡湖水体的污染已经使多数较为敏感的种类和不适应缺氧环境的种类逐渐消失,仅保留了该种群。蠡湖放流鲢、鳙后,水生昆虫群体组成比例是羽摇蚊幼虫所占比例在2007~2010年分别为69.7%、23.6%、13%和24.5%,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而粗腹摇蚊幼虫则逐年增多,表明蠡湖水质有所好转。

(1)耐污的中华颤蚓数量增多:寡毛类在蠡湖底栖群落中结构单一、不占优势,仅有中华颤蚓1种。中华颤蚓在水体评价指标中属于耐污型种群,它的存在反映了蠡湖水体的污染已经使多数较为敏感的种类和不适应缺氧环境的种类逐渐消失,仅保留了该种群。分析认为,放流鲢、鳙后会有大量增加水体氮、磷的排泄物进入,对于吞食水中和底泥中的有机碎屑颗粒、腐殖质和微小生物体的寡毛类影响是数量会增多。监测表明,在2007~2010年中华颤蚓的年均生物量分别为91.9mg/m2、127.5mg/m2、139.7mg/m2和155.9mg/m2,分析是因放流的鲢、鳙使排泄物增多所致。

(2)水生昆虫中重污种减少、中污种增多:水生昆虫以水底有机物碎屑为食,在加速水体物质循环中的有机物矿化作用和消除有机物污染方面具有显著作用。摇蚊科昆虫又因种类丰富、个体众多、不同种类对水域生境要求不同,从而成为监测水体环境和污染状况的优良指示生物,如羽摇蚊幼虫为重污指示种,粗腹摇蚊幼虫为中污指示种。蠡湖放流鲢、鳙后,水生昆虫群体组成比例是羽摇蚊幼虫所占比例在2007~2010年分别为69.7%、23.6%、13%和24.5%,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而粗腹摇蚊幼虫则逐年增多,表明蠡湖水质有所好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