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实用技术服务团队简介

实用技术服务团队简介

时间:2023-11-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江夏金口基地建有“兽用生物制品与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研发中心”。此外,在“三农”工作中重点服务新洲区凤凰镇养鸡产业,培训相关技术人员1 000余人次,重点培植养鸡专业户17户,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十二五”期间,我院以“人才强院”为重要发展战略,大量引进和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全院在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60人,其中,高级职称179人,博士50人、硕士107人,此外,特聘院外专家近20名。

全院累计取得农业科技成果492项,科研成果获奖35项,取得国家新专利152项,产品登记38项,湖北省品种审(认)定17项。

我院以“科学布局,优化资源,创新机制,提升能力”为总体思路,调整学科结构,培育优势学科,突出创新重点,拓展创新领域,形成了水生蔬菜创新团队、水产科技创新团队等9大科技创新团队,22个优势学科,构建了涵盖蔬菜、农学、林果、畜牧、水产、农机和规划设计等专业的都市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组建了由52名专家组成的“三农服务”报告团;在全市开展“百名专家帮百企带百社”活动,组建由100名技术骨干组成的“百企对接”服务团,面向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和农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有针对性地提供“一对一”个性化技术服务,解决农业科技“最后一公里”问题。帮扶100家企业或家庭农场,带动100家专业合作社,发展现代农业。

一、“三农”服务团队简介

(一)水生蔬菜创新团队

水生蔬菜学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6人,其中正高职5人,副高5人,博士3人,硕士3人,主要从事水生蔬菜种质资源保护、发掘与创新利用。选育水生蔬菜新品种20余个,其中,鄂莲1~7号、鄂茭1~2号及鄂水芹1号是国内水生蔬菜中率先通过省级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10个品种。新品种已推广至全国20多个省市,累计推广水生蔬菜面积500万亩以上,创社会效益20亿元以上。其中,鄂莲系列莲藕新品种在国内主要莲藕产区覆盖率达80%以上。

(二)大宗蔬菜科技创新团队

茄果类学科:有专业技术人员7人,其中正高职2人,博士1人,硕士3人,主要开展茄子、瓠瓜、丝瓜、南瓜和甜玉米的种质资源创新、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及技术培训。鄂茄一号、鄂茄子2号、鄂茄子3号、鄂瓠杂1号、鄂丝瓜1号、汉红二号茄子和鄂甜玉6号等7个新品种通过了省级审(认)定,有航天黑、变色龙和红妃等3个新品种通过了成果鉴定;建有科研基地40余亩,保存茄子、瓠瓜、丝瓜等作物的种质资源2 000余份。先后育成了茄子、丝瓜和瓠瓜等作物新品种(系)26个,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累计推广应用约50万亩,创直接经济效益800万元,社会经济效益近3亿元。

植物保护学科:有专业技术人员10人,其中正高职1人,副高2人,博士1人,硕士4人,主要从事蔬菜病害的诊断和综合防控,食用菌品种选育、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控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建有“武汉市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中心”平台。

十字花科学科:有专业技术人员7人,其中正高职1人,副高3人,博士1人,硕士2人,繁殖和保存近500份萝卜品种资源。通过30余年三代科技人员的搜集,评估,选育及推广,先后选育出10余套萝卜雄性不育系,配制近10 000个新组合及16个新品种,其中春萝卜品种有春红一号、四月白、春白一号、春白二号,夏萝卜有双红一号、红宝、夏抗40天,秋冬萝卜有武青一号、三白萝卜、武杂三号、60早生、中秋白等实现了萝卜周年生产、周年供应,萝卜育种技术研究以及新品种推广方面全国领先。

栽培与采后学科:有专业技术人员7人,其中正高职1人,副高5人,博士3人,硕士7人,依托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武汉综合试验站,主要进行蔬菜栽培标准化安全生产技术研究、快生蔬菜、豆类蔬菜新品种选育及服务“三农”工作。

(三)水产科技创新团队

鱼病与水环境学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5人,其中正高职高级工程师2人,高级工程师5人,博士1人,硕士4人。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水产养殖动物重大突发性疾病的应用基础研究;二是重大原生动物、蠕虫类寄生虫疾病绿色新渔药的创制及其配套防治技术;三是植物源功能性绿色渔药创制;四是池塘养殖水体生态环境的维护、修复及其新产品创制;五是承担湖北省下达的水产养殖病害监测预报、重大水生动物疫病监测及水生动物防疫工作。

长江特色鱼类学科:现有科研人员9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人、硕士4人;享受市政府专项津贴专家1人,获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1人。主要以长江名优鱼类为研发方向,建成了国家级湖北武汉鲌鱼良种场,开展了良种选育、高效健康养殖技术研究与推广,已形成以黑尾近红鲌、蒙古红鲌、翘嘴鲌、中华倒刺鲃、华鲮为主的长江特色鱼类规模繁育及产业化成套技术,是国内唯一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黑尾鲌苗种的单位。

肉食性鱼类学科:现有科技人员17人,其中正高职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工程师4人,工程师6人,硕士6人,市管优秀专家2人,享受市政府专项津贴2人。自1988年以来,一直致力于以鳜鱼为主导的长江肉食性鱼类种苗繁育、成鱼养殖及病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的研发工作。年产肉食性鱼类优质种苗3 000万尾,饵料鱼及其他名优鱼种苗20亿尾。

(四)畜牧兽医科技创新团队

动物繁殖与营养学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8人,其中正高职3人,副高1人,博士2人,硕士1人,将动物营养研究开发与动物繁殖技术配套,主要是利用胚胎生物技术和性别控制技术,加快良种扩繁,提高良种普及率。先后取得奶牛鲜胚移植、胚胎分割、胚胎冷冻、冻胚移植、试管牛犊、兔胚胎克隆、奶牛胚胎性别控制技术等一系列成果。

动物生物技术学科: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名,其中高级以上4人,博士2人,硕士2人,主要从事细胞、病毒培养及疫苗生产工艺的改进、新型兽用生物制品和原材料的研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江夏金口基地建有“兽用生物制品与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研发中心”。先后为中博公司等企业的生物制品生产攻克关键性技术难题,其中“IBRS-2细胞转瓶永续培养技术”使中博公司猪细小病毒疫苗的生产真正走上了产业化道路,每年为该企业带来新增利润300多万元,累计创造利润1 000多万元。此外,在“三农”工作中重点服务新洲区凤凰镇养鸡产业,培训相关技术人员1 000余人次,重点培植养鸡专业户17户,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水禽学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8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3人,以“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江夏综合试验站”“武汉市水禽种质资源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为平台,围绕水禽优良品种的引入、新品种(系)选育,特种肉鸭专用饲料的研制,水禽高效健康养殖模式建立,水禽疾病防控等进行系列研究、开发及推广工作。建有安山、金口总共4万套种鸭场;建成年孵化能力达1 500万只优质水禽种苗的孵化中心;作为武汉市龙头企业——汉口精武的技术支撑单位,每年为精武孵化1 500万只良种商品鸭苗。

动物疾病防控学科:专业技术人员7人,其中正高职1人,硕士2人,承担着动物疾病诊断与防控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及“三农”服务工作,多次受邀参与武汉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建有 “武汉市动物疾病诊断与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五)农学科技创新团队

西甜瓜资源与育种学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1人,其中正高职1人,副高3人,博士3人,硕士4人,主要从事西甜瓜、南瓜等瓜类作物新品种选育、嫁接苗砧木品种选育与嫁接苗栽培技术研发、西瓜深加工、特色甜瓜品质与配套栽培技术等领域的研究。近5年,科室成员先后参与国家级及省市级科研项目40余项;选育新品种有西瓜鄂西瓜9号、鄂西瓜14号、鄂西瓜16号、甜瓜武甜1号、鄂西瓜9号;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武汉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2项;获省、市级科技成果近20项;通过湖北省审(认)定西甜瓜新品种8个;国家发明专利1项(ZL 200910273083.0)。

土壤肥料与植物营养学科:现有10人,其中科研骨干5名,科技推广人员3名,科研信息与服务人员2名,主要研究测试分析与推荐施肥、养分管理与新型肥料研发及微生物与生物资源利用。围绕“测、配、产、供、施”平衡施肥技术体系的各个环节,开展了武汉市平衡施肥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工作。

种苗繁育与设施利用学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8人,其中正高职3人,副高2人,博士1人,硕士1人,主要围绕工厂化集中育苗环节,开展种苗集中育苗、分散种植技术体系的研究及推广,逐步形成标准化、集约化生产的技术体系。建有2万平方米现代化智能温室和4 000平方米育苗车间,年产各类种苗花卉1亿株,其中瓜菜嫁接苗6千万株,产值4 500万元。

(六)林业果树科技创新团队

园林植物学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4人,其中正高职1人,副高2人,博士2人,硕士7人,主要围绕着宿根花卉、杜鹃、野生观赏植物与立体绿化开展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和开发应用研究工作。收集各类观赏植物400多种,收集草坪、乔、灌木品种500多个,从中筛选出适合园林应用的植物年创产值5 000万元。成立了“湖北省园林植物技术研究中心”。

果树学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0人,其中正高职1人,副高2人,博士2人,硕士2人,主要研究方向有观赏果树资源选育与评价利用、都市农业果树设施栽培技术研究及观光休闲农业。在东西湖、江夏、新洲等地建立果树科技示范基地3 000多亩,推广果树优良品种近10万株,集成应用葡萄避雨栽培模式、果树现代栽培技术,为本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已收集观赏果树资源10余个种类、100余个品种。已筛选出金吉利海棠、特丽海棠、龙枣、孔府酥等近10个优良新品种。

林业生态工程技术学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3人,其中正高职1人,副高5人,博士1人,硕士3人,主要从事宿根花卉、野生观赏植物种质收集与资源创新和无果悬铃木种苗产业化技术研究。

(七)农机科技创新团队

都市农业工程技术学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6人,其中正高职1人,副高1人,硕士2人,致力于推动现代工程技术及其设施装备在农业中的应用;重点研究设施农业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工程、都市农业废弃物处理及其资源化利用等方面。

农业技术装备学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6人,其中副高1人,硕士3人,致力于服务农业生产第一线,引进和研制符合武汉市都市农业机械化过程中需要的中、小型农业机具、装备,以提高武汉现代都市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为目标。

(八)都市农业规划设计科技创新团队

都市农业规划设计学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0人,其中正高职1人,副高2人,博士1人,硕士5人,以“规划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为目标,用“超前规划、创新设计、统筹城乡、服务三农”的设计理念,积极开展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区、新农村板块建设、农业工程类项目等的咨询、规划与设计。

(九)中博生物科技创新团队

兽用疫苗学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62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24人,一直致力于新产品的研发,全病毒(菌)疫苗研制技术、基因重组疫苗研制技术及诊断试剂和治疗制剂研制技术。已独立研制开发了17个新兽药、22个疫苗产品,是国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定点生产基地。

二、“百企对接”服务团对接企业情况

“十二五”期间,市农科院在全市开展“百名专家帮百企带百社”活动,组织院属科研所、公司的100名技术骨干,帮扶100家企业或家庭农场,带动100家专业合作社,发展现代农业。院属“百企对接”服务团队已与20家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成了第一轮“一对一”对接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摘要典型企业简述如下:

(一)武汉金龙畜禽有限责任公司

2012年武汉金龙畜禽有限责任公司与武汉市农科院畜科所进行了全方位的技术合作。“猪病快速诊断与防控技术平台的建立”项目实施的这一年来,武汉市农科院畜科所项目组成员定期对该公司猪群常规疫病免疫状况及野毒感染状况进行监测,在重点季节重点监测特殊疫病,全年为公司检测样品共计4 000余份,并根据检测结果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及时调整免疫程序,完善猪场的综合防控措施,将防控的关口前移,合作一年来成效显著,猪场总体发病率降低10%,全群成活率提高2.5%以上,减少生猪死亡近2 500头,通过对发病猪只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进行药敏试验,筛选出敏感药物,给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仅兽药开支年节约近200万元,总体增加经济效益500万元以上。

(二)武汉市居字号特种水禽养殖有限公司

武汉市畜科所培育的江汉肉鸭一直在武汉市居字号特种水禽养殖有限公司中试生产,江汉肉鸭为中小体型、乌嘴、乌脚、瘦肉型高档肉鸭,这种鸭抗病力比较强,成活率高,市场价格和销路比较好,比养普通肉鸭效益要好得多。养殖环境污染问题是困扰养殖业的难题,在武汉市农科院的指导下,肉鸭全部采用生物发酵床养殖,粪便能在垫料床上发酵分解,几乎没有粪污外排。生物发酵床技术看似简单,其实要真正做好并不容易,需要控制的细节特别多,比如湿度、温度、通气量等都要控制好,弄不好就成为“死床”。在武汉市畜牧所科技人员的悉心指导下,这些问题迎刃而解。疾病防控更是依赖于畜牧所的技术指导,我院为公司制定了防疫、消毒、合理用药等一系列疾病防控措施,至今鸭场未发生重大疫情。今年公司共出栏江汉肉鸭5万羽,斑嘴野鸭1万羽,存栏青壳2号蛋鸭1.5万只,产蛋400万枚,全年经济效益80多万元。武汉市畜牧所负责技术支持,公司负责生产和销售,这种产学研结合、优势互补的模式,使双方受益,畜牧所研究的新品种、新技术有了示范推广的平台,龙头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得到了提高。

(三)宏华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宏华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位于新洲区凤凰镇三叉路村。我院林果所在三叉路开展葡萄设施栽培技术的推广与示范,宏华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业主程建华,申请成为林果所的核心示范户。我院林果所相继为该公司提供了多项技术支持,包括标准化建园示范、葡萄优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葡萄现代栽培技术的推广、葡萄立体种植模式的推广应用等设施栽培模式和葡萄避雨栽培建园、冬季修剪、、疏花疏果、果实套袋等技术。前期亩纯收入已超过5 000元,中后期亩纯收入可超过万元。宏华家庄农场准备继续扩大葡萄园的种植面积,在林果所的专家指导下,通过品种的优良选择及更新,通过新技术的引进及指导,把葡萄园的经济效益提到更高,让周边广大农户一起加入进来,一起种植优质高效的葡萄,一起致富让广大市民吃上优质、无公害的果品。

(四)武汉泗海碧天生态农业园公司

武汉泗海碧天生态农业园公司,位于武汉市蔡甸区大集街,占500余亩,现拥有技术人员3名,相关工作人员10名,每年投资50多万元,主营鳜鱼养殖和繁育工作,年产值可过百万元。经营初期曾得到武汉市农科院水产所、先锋公司给予的养殖方面技术支持。2012年以来,武汉市农机化所投入大量微孔增氧设施在养殖点推广示范运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在当地引起巨大反响。

与往年同期比较,使用微孔曝气增氧方式增氧效能明显,提高综合增氧效率值10%以上;在大面积使用微孔曝气增氧机械时,投入和使用成本相对降低,每亩成本350~600元,使用两年后即可收回投资成本;相比较普通增氧机,使用微孔曝气增氧方式能减少开机时间,其低功率节约用电量明显,综合节能88%以上;使用微孔曝气增氧方式后,实验池塘每亩渔药投入量从220元减少到170元,渔药使用成本减少22%以上;各养殖分区前期育苗投入量从1万尾增加到1.3万尾,平均鱼苗养殖密度增加16%以上;养殖产量从每亩560千克增加到670千克,产量提高19%以上;综合经济效益提高10万元以上。大家一致认为,使用微孔曝气增氧设施,技术先进,效果良好,效益明显。

(五)武汉润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武汉润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蔡甸区的一家以紫薯生产、加工、销售为主导的农业龙头企业。2012年,在武汉市农科所和相关部门的大力协助下,武汉润农科技发展公司以区院对接、所企结合为契机,以紫薯品种的筛选与标准化栽培及配套高效模式示范为切入点,通过科研+企业+基地+农户的示范推广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打造了一个具有一定区域优势、有良好辐射带动效应的特色农产品示范基地和龙头企业,为促进蔡甸区的紫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和科技支撑。公司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向周边农户提供优质种苗300万株,创收6万元,不仅带动了周边农户,而且为蔡甸区紫薯产业的升级发展增添了活力。目前,公司正在抓紧扩建生产车间、仓库及冷储库,规划在2~3年内,形成年加工能力达到500万千克、年新增产值达到2 000万元的综合型农业加工企业。

(六)武汉绿孚生物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绿孚公司位于江夏区金口街,是一家生产食用色素的企业。2011年8月开始,武汉市农科院农业科学研究所与该公司签订了科技服务协议,由良种试验场具体负责,提供有偿科技服务。2011年10月,我们在汉南江上村种植协会为绿孚公司安排了200亩紫包菜原料生产,发展核心示范户三个,组织培训人员30人,到2012年6月份收获时完成紫包菜原料60万千克。基地农户实现亩产值1 700元/季,对比同期其他作物增收约300元/亩,基地产值35万余元。同时在蔡甸张湾刘村为绿孚公司安排了100亩紫包菜原料生产,发展核心示范户2个,组织培训人员20人,收获时完成紫包菜原料25万千克。基地农户实现亩产值1 500元/季,对比同期其他作物增收约200元/亩,基地产值15余万元。

完成这项工作,不仅解决了企业原料的来源问题,同时也为基地农户开辟了新的创收途径。

(七)武汉市沉湖生态渔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武汉市沉湖生态渔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武汉市农科院水产科学研究所鱼病与水环境研究室为技术依托,合作进行沉湖湿地水产资源集成保护性开发技术集成研究,成功摸索了池养河蟹水体生态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及有机鱼鱼种科学配套技术操作规程。通过对沉湖周边近10 000余亩的池塘成功实施有机鱼鱼种配套培育技术,满足沉湖渔业生产的鱼种自给,降低了生产成本;充分利用湖区天然饵料,优化增殖放养的品种结构,提高有机鱼产量,满足了人们对有机鱼的消费需求;利用微生态制剂改良水质,维持湖区优良水质,建立良好的湿地生态条件;制定有机鱼鱼种培育生产操作技术规程,按湿地保护的要求,科学制定沉湖放养品种、结构与数量方案,以及生产与捕捞方案;直接经济效益400万元以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