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走进井冈山

走进井冈山

时间:2023-03-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走进井冈山纪念建党90周年的红色氛围,六盘山上高唱红色经典的激越旋律,每每勾起我几年前井冈红色之旅的红色记忆。——题记走进井冈山九月的一天,我与同学们从长沙出发,乘大巴在湘赣公路上飞奔着,期待着,赶往那绵延五百里的红色井冈。两年零四个月的井冈山斗争,一直是在敌我力量对比非常悬殊,处于白色势力包围之中进行的。井冈山——流动着民族炽热的共同情感。
走进井冈山_与守望同行

走进井冈山

纪念建党90周年的红色氛围,六盘山上高唱红色经典的激越旋律,每每勾起我几年前井冈红色之旅的红色记忆。井冈山烈士陵园穹顶上那颗巨大的红五星,那震撼人心的红色光芒,闪耀着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凝聚了人类最崇高的美德和精神。我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名义期待,期待这90年的精神之火像火炬一样,燃烧不息,在这个纷繁的世界里照亮我们通向未来的漫漫征程!

——题记

走进井冈山

九月的一天,我与同学们从长沙出发,乘大巴在湘赣公路上飞奔着,期待着,赶往那绵延五百里的红色井冈。

我们沿登山公路盘旋而上。远眺,白茫茫的云海掩没了群山的许多山峦,只留下最高的峰尖,好似大海中一个个岛屿;近观,微风轻拂着层峦叠翠的绿色,犹如大海翻涌着一层层波澜。

在夕阳笼罩的云海中,我们登上了向往已久的黄洋界。在这里,我对黄洋界保卫战中牺牲的英烈进行了心灵的祭奠,让怀念之情穿越时空,盘旋在历史永恒的一个个壮烈瞬间!

井冈山——浸透了烈士鲜血的革命圣地

第二天,我们来到井冈山烈士陵园。

首先,瞻仰烈士纪念堂。怀着敬仰,我们向具有恒久魅力的伟人毛泽东雕像三鞠躬,敬献了凝聚缅怀的花圈。

左右两厅,陈列着153名井冈山斗争时期主要领导人的遗像和生平简介。纪念堂后厅为骨灰堂,安放着部分烈士的骨灰,内墙刻有15447名勇士的英名,先后共有4万多名红军献出了生命。现在,他们又一次相逢在这里,共同用灵魂紧紧地拥抱这片热血浸透的土地,并化作满山遍野的杜鹃花昭示生命的生生不息!

顺着石阶路前往陵园的左山脊,就是内容丰富、艺术精湛的碑林。党和国家领导人、老红军题写了170余块诗词。默读着饱蘸无比敬仰和深沉哀思的墨宝,我仿佛回到了战火纷飞的岁月,感悟那在血与火的拼搏中澎湃的红色激情。

陵园的右山顶是雕塑园。有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等19位革命家的雕像。这些井冈山时期主要领导和著名人物的生动形象,由青铜、汉白玉、花岗石合成。雕像立若远眺,坐如沉思,蹲似临战,骑像疾驰。神态逼真,栩栩如生。

也许是建造者融入了太多的情感,也许是瞻仰者寄托了太多的思念,每座雕像都让我感觉:合成的物质已与每个人物灵肉相融、血脉相连。我想,他们会与井冈大地的每一脉生灵同在,永不分离。

陵园顶端是高大雄伟的纪念碑。直插云霄的主碑如“山”字形,远眺似一团火焰,气势恢弘,寓意井冈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近看如钢枪林立,大气磅礴,用枪的姿态诠释了一个伟大的哲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井冈山——诠释着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

走进井冈山革命斗争史展览馆,就走进了闪烁理想光辉的历史;翻看那一页页惊天动地的诗篇,感受着共产党人对坚定信念的执著实践。

两年零四个月的井冈山斗争,一直是在敌我力量对比非常悬殊,处于白色势力包围之中进行的。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根据地军民同敌人作斗争?井冈山的革命火种靠什么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燎原之火?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靠的就是革命的理想和必胜的信念!

展出了大量的文稿、文照。其中有苏维埃政府工作人员抄写的《共产主义者须知》:“不畏难、不怕死、不爱钱、为主义而牺牲”,显示了坚定的革命信念。

当时,红军遭受国民党反动派的经济封锁,物质生活有时极度艰苦,从军长到伙夫每天每人只有五分钱的油盐菜柴钱。食盐严重缺乏时,就用老墙土熬出硝盐代替食盐。

在艰难困苦中,红军仍然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们怀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追求,挑起了中国革命未来的重担!

井冈山——流动着民族炽热的共同情感。

在烈士纪念堂前,井冈山干部学院的学员们正在重温入党誓词。他们身着清一色的雪白衬衫、蓝色长裤,打着鲜红的领带,庄重地举起右手……

在红军医院,我们遇到了20名江苏老战士。他(她)们身穿银灰色红军服装,扎着皮带,头戴八角帽,脚穿草鞋。一个个年迈的生命,散发着对井冈山精神的重温和追寻。

年龄最大的已84岁了,他一脸的庄重,标准的军礼,努力挺直的腰板,都无声地诉说着他和战友们勇敢奋斗的当年。

在一道道亮丽的风景中,老战士显示出独具特色的绚丽斑斓。

我们还与闽南佛学院2007年新生爱国主义教育参学团和台湾佛教徒祭祖团相遇。

学生们不论是聆听讲解,还是观看旧址,都非常认真和专注。我问佛学院女生的感受,她想了想轻声说:忆苦思甜。

台湾佛教徒祭祖团身穿银灰色服装,后背绣着金字:感恩祭祖祈福和谐。她们告诉我:井冈山很好看。

不同年龄不同信仰的人,不约而同地来到这里,我想是什么力量把人心凝聚?我以为是共同的记忆、共同的民族精神,而井冈山精神正是对民族精神具有原创意义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井冈山精神让每个中国人感到如此的亲近,如此的紧密相连,她必然成为维系中国过去和现在、历史和未来的精神血脉。

井冈山——开创了中国革命的精神之源

距井冈山市区不远处有一收费站,是进出的必经之路。我们是和井冈山告别,内心充满了依依惜别的情愫。骤然间,一座巨大的雕塑——一把熊熊燃烧的鲜红火焰,冲击着心扉,映入了眼帘。火炬的底部,是镂空的金色党徽;火炬的上方是向右稍斜的“井冈山”大字,富有动感。远方是连绵起伏的青山;近处是花红草绿生机盎然。火炬扎根于广袤的田野,以起伏的山峦为天然背景,燃烧在蓝天与绿地之间。那色彩的交响乐随着峰回路转有节奏地起伏,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伟大论断仿佛在火焰中闪烁,使人联想使人赞叹!

朋友,如果你正在走进井冈山,心灵受到震撼,你会对井冈山充满向往和期待;如果你完成了红色之旅,精神又一次得到洗礼,你会情不自禁地重温那滋养灵魂的中国革命精神之源。

我在想,无论时代怎样变化,但井冈山的精神超越了时空!正如谢觉哉题词所言——真理之火,永远照亮人类的心灵!

img30

原载《宁夏党校通讯》2007年10月25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