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启示与结论

启示与结论

时间:2023-11-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研究调查表明,变异黄芪的分布主要在调查区域的南部,而牛心朴子则在北部。禁牧围封避免了放牧家畜对植被的啃食和践踏,随着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增加,阿左旗荒漠草原由原先毒害草主导的情况向与其他植物一起生长的情况转变。阿左旗的毒害草种类繁多,本文着重对牛心朴子和变异黄芪进行了初步调查。

1.牛心朴子和变异黄芪的分布及变化

本研究调查表明,变异黄芪的分布主要在调查区域的南部,而牛心朴子则在北部。牛心朴子的分布情况与董强2003年、徐丽萍2008年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即牛心朴子主要分布在腾格里额里斯、巴润别立、嘉尔嘎勒赛汉等三个镇。而变异黄芪与之前的调查相比发生了一些变化,即在巴润别立镇变异黄芪已不再出现,这可能与2004年阿左旗建立了巴润别立镇蔬菜生产基地等有关,阿左旗农区的扩大和人类活动的增多使变异黄芪已不适合在这些地方生长。

表2-8 2013年和2014年不同相对多度的变异黄芪对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注:不同的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不同的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1),下表同。

同时,本次调查所得的分布面积,分别为2013年牛心朴子3.95万hm2、2014年4.63万hm2,变异黄芪的分布面积为2013年1.02万hm2、2014年0.13万hm2,两年内牛心朴子分布增多而变异黄芪有所减少。董强2003年、徐丽萍2008年对阿左旗的调查结果显示,牛心朴子分布面积大约98万hm2,变异黄芪分布面积大约80万hm2。与其相比,本次调查所得的牛心朴子和变异黄芪的分布面积都显著减少。究其原因首先与调查方法和面积的不同有关,其次是10年间气象因素的变化,最后可能与退牧还草的政策实施有关。

2003年采取走访当地政府部门、实地调查及向畜牧兽医站索取资料等方法,针对典型毒草实地踏查个别乡、镇,再次观察记载其毒草种类、面积及种群结构产量,其调查结果并未量化,只叙述了变异黄芪和牛心朴子分布的乡镇;2008年的调查方法在其文章中没有描述。而本次调查使用实地样方调查的方法,从腾格里镇出发,每个样地间隔10 km且每个中样方间隔1 km,共设10个样地40个中样方,一直调查到巴彦浩特镇,将此区域内牛心朴子和变异黄芪的分布情况基本摸清。另外,前两次的调查区域面积为525万hm2,而本次的调查面积为268.04万hm2,调查面积的不同可能导致了调查结果的差异。

许多研究表明,人为条件会影响草地生态系统,尤其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原生态系统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降水的变化会对草地生物量产生显著的影响。通常3~5月为阿左旗春季,有报道表明,在生长季节一次有效的降水就会使植被种群动态、群落结构和生产力水平等发生显著变化。2013年的总降水量为236.4 mm,而2003年为330.1 mm,这两个年份的总降水量相差93.7 mm,此外2013年的春季降水量为25 mm,2003年为81.9mm,即2003年的春季降水量是2013年的3.3倍。由于水分条件是制约内蒙古荒漠草原牧草气候生产力的关键因素,因此推断这两个年份降水量的巨大差异,可能造成了两次调查中两种毒害草盖度差异较大。另外,包根晓等发现,造成2004年阿左旗天然草场变异黄芪大面积蔓延的原因,可能是因当时连续两年降雨量较高,使变异黄芪生长旺盛,面积较大。

温度也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环境因素,不同植物的生物性状会做出相应的响应来适应或者抵御由于温度变化带来的伤害。从2003~2013年的年平均气温数据来看,10年的年平均气温为9.1±0.5℃,其中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年份2013年达到9.9℃,比2003年高1℃。气温升高,两种毒草减少,可能与其他学者如王晨晨等通过采用远红外线辐射器模拟增温的方法,发现增温使荒漠草原植物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石福孙等采用OTC(开顶式生长室)模拟增温,发现川西北亚高山草甸中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盖度和生物量呈显著下降的情况类似,但由于调查年份有限还需后继的调查验证。

另外,阿左旗从2002年起实施退牧还草项目,于2004年开始实施全面禁牧围封管理。裴世芳在阿左旗的调查结果显示:围封使植被得以恢复,植被盖度、生物量和高度随围封时间的延长而逐步增加,且物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也随围封年限增加而发生明显变化。禁牧围封避免了放牧家畜对植被的啃食和践踏,随着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增加,阿左旗荒漠草原由原先毒害草主导的情况向与其他植物一起生长的情况转变。因此,推断在多年的禁牧后,这两种毒害草的分布面积较之前调查结果有下降的趋势。

在相近的调查范围内,变异黄芪2014年较2013年的分布数量呈现较大下降,这可能与调查过程中发现的变异黄芪根部虫害有关。对变异黄芪根部寄生的蛀食虫进行调查,随机采集变异黄芪100株有75株寄生有蛀食虫,寄生率达75%,死亡率达31%,对变异黄芪的生长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

2.不同相对多度的牛心朴子和变异黄芪对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物种数、Margalef指数和Gleaon指数反映了群落内生物物种的丰富度。2014年不同相对多度的牛心朴子对群落物种数的影响0%~10%组相对0%组有极显著差异,这可能是因为样方里的牛心朴子从无到有,但其他相对多度的牛心朴子对群落内的物种数基本不影响,Margalef指数和Gleaon指数与此类似。不同相对多度的牛心朴子对群落的Shannon-Wien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没有显著影响。2013年的结果与2014年基本一致,即不同相对多度的牛心朴子对其群落的物种数、Margalef指数和Gleaon指数有一定影响,但对其他指数没有显著影响。相对牛心朴子,变异黄芪两年的结果较一致,即不同相对多度的变异黄芪对其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都没有显著影响。从两年的数据来看,这两种毒害草的存在并不显著影响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2013年与2014年两年的样方调查表明,阿左旗地区共记录77种植物,多属于豆科和藜科。阿左旗荒漠草原的变异黄芪分布面积由2013年的0.13万hm2增加到2014年的1.02万hm2,牛心朴子分布面积由2013年的3.95万hm2增加到2014年的4.63万hm2。此结果同2003年和2008年的调查结果相比有所减少,其原因是调查区域气候变化、退牧还草政策的落实以及小范围虫害的发生等因素造成的。分析不同相对多度的牛心朴子和变异黄芪对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群落内的物种多样性并未受到牛心朴子和变异黄芪的显著影响。阿左旗的毒害草种类繁多,本文着重对牛心朴子和变异黄芪进行了初步调查。由于条件限制,只采用了传统的线路调查,在今后的调查中应改进方法,进一步完善阿左旗其他毒害草的调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